清場那天,場麵熱火朝天。趙主任親自掛帥,帶著社區幾個身強力壯的工作人員打頭陣。南宮婉安頓好小濤暫時托付給隔壁熱心腸的張奶奶),也早早趕了過來,換上了一身最舊的運動服,頭發用一根橡皮筋利落地紮在腦後。她不再是那個被家長會壓垮的絕望主婦,而是一個挽起袖子準備開乾的“包工頭”。
王大媽、劉阿姨、孫奶奶等一群積極響應的大爺大媽也來了,個個精神抖擻。王大媽甚至帶來了自家老頭子的勞動手套分發給大家。
“謔!這灰!幾十年沒人動了吧?”趙主任揮了揮麵前的灰塵,咳嗽了兩聲。
“婉兒,你說怎麼弄?我們都聽你的!”劉阿姨乾勁十足。
南宮婉看著這個雜亂卻充滿可能的空間,心中藍圖清晰。她拿出自己熬夜畫的簡單分區草圖:“大家辛苦!咱們先分兩撥:一撥人負責把沒用的破桌椅、舊櫃子都清理出去,搬到樓下指定堆放點;另一撥人,主要是阿姨們,負責打掃衛生,擦玻璃,掃蜘蛛網!等清乾淨了,我們再規劃分區!”
一聲令下,眾人立刻行動起來。男人負責重體力搬運,吆喝聲、沉重的腳步聲和舊家具拖地的刺啦聲響成一片。女人們則揮舞著掃帚、拖把、抹布,灰塵漫天飛舞,卻擋不住她們高漲的熱情。王大媽擦玻璃格外賣力,一邊擦一邊念叨:“擦亮點!以後孩子們看書不傷眼!”孫奶奶腿腳慢些,就拿著小掃帚仔細地清掃角落裡的陳年積灰。
南宮婉像個陀螺一樣在人群中穿梭。一會兒幫李大爺抬一個沉重的舊文件櫃,累得滿頭大汗;一會兒接過劉阿姨手裡的水桶去換水;一會兒又爬上梯子,用長柄掃帚去夠屋頂角落的蜘蛛網。汗水浸濕了她的額發,運動服上沾滿了灰塵和汙漬,臉頰上也蹭了一道黑印,但她的眼神卻亮得驚人,動作麻利,指揮若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婉兒,歇會兒吧!喝口水!”趙主任遞過來一瓶礦泉水,看著灰頭土臉卻神采奕奕的南宮婉,滿眼都是讚賞,“真沒想到,你這小身板,能量這麼大!”
南宮婉接過水,咕咚咕咚灌了幾大口,抹了把汗,笑著說:“趙主任,您可彆誇我。我這是被逼出來的‘寡婦’能量!家裡家外沒人靠,可不就得自己當鋼筋鐵骨?”她的話引來周圍一片善意的哄笑和共鳴。
“說得對!咱們這些‘活寡婦’,就得抱成團,勁兒往一處使!”王大媽大聲應和。
整整一天,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下,原本臟亂破敗的活動室煥然一新!窗戶擦得透亮,陽光毫無阻礙地灑滿整個空間。地麵拖得光可鑒人,牆壁雖然有些地方牆皮剝落,但也顯得乾淨整潔。巨大的空間被清空,像一張等待描繪美好圖景的白紙。
看著眼前這空曠明亮的場地,所有人都露出了欣慰和期待的笑容。南宮婉站在場地中央,午後的陽光透過明亮的窗戶,在她沾滿灰塵卻笑容燦爛的臉上鍍上一層溫暖的金邊。這裡,就是她們“互助寡婦”們未來的營盤!
硬件清理完畢,軟性建設緊鑼密鼓地展開。南宮婉和趙主任召集了幾位核心誌願者王大媽、劉阿姨、退休的張老師、熱心腸的李大爺等),在剛清理出來的活動室裡開了個“圓桌會議”——其實就是搬了幾張從社區倉庫找來的舊但結實的折疊桌椅圍成一圈。
南宮婉拿出自己細化過的方案和分區圖鋪在桌上:“地方有了,接下來就是怎麼把它用起來。我初步想了幾個分區,大家看看行不行?”
1.“樂齡角”:靠窗光線好的地方,擺放舒適的舊沙發社區倉庫淘換的)、幾張方桌和椅子。供老人們白天在這裡休息、看報、下棋、打牌、做手工。牆上可以弄個簡單的展示板,貼老人們的書畫作品、手工作品。
2.“四點半課堂”:中間區域,擺放幾套高度適合孩子的舊課桌椅也是淘換的),設立一個小圖書角號召大家捐書),一個益智玩具角簡單安全的棋類、積木)。主要供放學後的孩子寫作業、閱讀、安全遊戲。
3.“巧手坊”:靠裡一點的位置,擺張大桌子。王大媽提議可以教孩子們或者有興趣的老人織毛衣、做簡單手工剪紙、折紙等)。
4.“值班角”:門口附近,放一張桌子,作為誌願者值班、登記、處理簡單事務的地方。
“好!分區很合理!”退休的張老師推了推眼鏡,第一個讚同,“尤其是‘四點半課堂’,太有必要了!我退休前就是小學老師,輔導作業這塊我可以負責起來!”
“手工這塊交給我!”王大媽拍著胸脯,“我家裡毛線多的是,先捐出來!教孩子們織個圍巾手套,多好!”
“值班排班表得弄個詳細的,”李大爺做事嚴謹,“誰哪天有空,值多久,得明確。我腿腳還行,可以多值下午孩子放學那段時間。”
劉阿姨則關心細節:“孩子們的安全最重要!咱們得定個規矩,家長必須親自接送簽字,不能讓孩子自己亂跑。還有,得準備點簡單的急救藥品,創可貼、碘伏什麼的。”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熱情高漲地補充著細節,完善著方案。南宮婉飛快地記錄著,心中充滿了被支持和信任的暖流。她不再是孤軍奮戰,她的身後,站著整個社區溫暖的“同盟軍”。
接下來幾天,南宮婉忙得像隻高速旋轉的陀螺。她帶著小濤小濤的病終於好了,成了她的小跟班)泡在社區倉庫裡“淘寶”,把那些淘汰下來但還能用的桌椅板凳、舊書架、舊沙發仔細挑選、擦拭乾淨。趙主任也發動關係,找來一些廢棄但完好的展板、白板。王大媽、劉阿姨她們則從自己家裡拿來了多餘的坐墊、桌布、綠植,甚至貢獻出了家裡的舊書籍和玩具。
小小的活動室,在眾人的巧手裝扮下,一天天變得溫馨起來。舊沙發鋪上了乾淨的格子布,擺上了軟墊;舊課桌椅被擦得鋥亮,整齊排列;小圖書角的書架上,書籍雖然新舊不一,但種類豐富,童話、科普、繪本都有;巧手坊的大桌子上,擺上了王大媽帶來的各色毛線和幾副舊撲克牌;門口的值班桌旁,貼上了由張老師手寫的、字跡娟秀的值班表和注意事項。窗台上,幾盆綠蘿生機勃勃。
南宮婉還特意用彩紙剪了幾個大字,貼在進門最顯眼的牆上:“暖心港灣——我們自己的互助小站!”旁邊還畫了一個簡單的簡筆畫:幾個手拉手的小人,圍著一個小房子。樸素,卻充滿了溫暖的寓意。
看著這個由眾人心血一點點搭建起來的“港灣”,南宮婉的眼眶忍不住發熱。這裡,沒有華麗的裝修,沒有昂貴的設施,有的隻是舊物利用的智慧,鄰裡互助的溫情,和一群“有男人的寡婦”們抱團取暖的決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暖心港灣”社區互助小站試運行的日子終於到了。選在了一個陽光晴好的周六下午,算是“開業典禮”,也方便大家熟悉環境。
消息早就在社區微信群裡傳開了。不到兩點,活動室門口就熱鬨起來。王大媽、劉阿姨、張老師、李大爺幾位核心誌願者早早就位,都穿上了自己最精神的衣服,胸前彆著趙主任統一製作的、寫著“暖心誌願者”的小小紅色徽章,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南宮婉作為“站長”,更是忙前忙後。她今天穿了一件乾淨的米色毛衣,頭發梳得整整齊齊,雖然眼底還有淡淡的倦色,但精神奕奕。她負責在門口迎接,引導,臉上掛著真誠溫暖的笑容。
“歡迎歡迎!王大爺,您這邊請,樂齡角沙發舒服!”
“李嬸,帶孫子來啦?小朋友,去四點半課堂那邊,有圖書角,張老師在呢!”
“劉姐,您手巧,巧手坊那邊正缺您指導呢!”
“大家注意安全,看好自家孩子!有事找值班誌願者!”
老人們三三兩兩聚在“樂齡角”。王大爺和李大爺已經擺開棋盤,殺得難解難分。幾位老奶奶坐在沙發上,曬著太陽,拉著家常,手裡還拿著劉阿姨發的小團扇學著做。王大媽穿梭其中,熱情地招呼著,氣氛祥和。
“四點半課堂”區域更是成了孩子們的樂園。雖然還沒正式開學,但已經來了七八個孩子。張老師耐心地帶著幾個孩子在圖書角看書,講故事。另外幾個則在玩具角玩著簡單的積木和拚圖。小濤也混在其中,和幾個熟悉的小夥伴玩得不亦樂乎,小臉上滿是興奮的紅暈。
巧手坊的桌子旁,劉阿姨正在教兩個感興趣的奶奶和一個小女孩用彩紙折千紙鶴,氣氛輕鬆愉快。
整個活動室充滿了久違的歡聲笑語、棋子的落子聲、孩子們的嬉鬨聲、老人溫和的交談聲。陽光透過明亮的窗戶灑進來,暖融融的。這裡沒有高檔會所的奢華,卻充滿了市井煙火氣中最動人的溫情。
南宮婉站在門口的值班桌旁,看著眼前這幅溫馨的畫麵,一種巨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油然而生,瞬間衝散了連日奔波的疲憊。她的“港灣”,終於揚帆起航了!
趙主任不知何時也來了,站在南宮婉身邊,看著眼前的一切,感慨萬千:“婉兒,真成了!你看大家多開心!你這‘站長’,當之無愧啊!”她用力拍了拍南宮婉的肩膀。
“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功勞。”南宮婉笑著,眼圈有些發紅。
就在這時,一個高大的身影出現在了活動室門口,帶著一身風塵仆仆的氣息,正是剛跑完一趟長途、提前一天趕回來的公孫亮。他胡子拉碴,臉色疲憊,手裡還拎著一個鼓囊囊的旅行包,顯然是剛到家就過來了。他站在門口,看著眼前這熱鬨、陌生又充滿生活氣息的場景,看著妻子穿著乾淨毛衣、神采奕奕地站在人群裡,像個真正的“主人”,臉上寫滿了驚愕和茫然。
南宮婉也看到了他,臉上的笑容微微一滯,隨即恢複自然,甚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疏離,平靜地招呼道:“回來了?正好,進來看看吧,這是我們社區剛弄起來的‘暖心港灣’互助小站。”
公孫亮有些局促地走進來,像個誤入彆人領地的陌生人。他看著下棋的老人,玩鬨的孩子,做手工的婦女,最後目光落回南宮婉身上,嘴唇動了動,似乎想說什麼,卻又不知從何說起。這個他熟悉的妻子,在這個陌生的“港灣”裡,似乎變得有些不一樣了。一種微妙的、名為“被需要”的距離感,悄然橫亙在他們之間。他的歸來,似乎並未在這個由妻子一手搭建的“互助營盤”裡,激起預期的漣漪。
喜歡滄桑之情請大家收藏:()滄桑之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