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結發妻子王弗,眉州眉山人,鄉貢進士王方之女,逢一十六與一十九軾同結連理,英宗治平二年卒,是年二十七,後餘一孤。君與軾琴瑟相和僅十年有一。軾於君亡次年悲痛作銘,題曰“亡妻王氏墓誌銘”。
熙寧八年,東坡來到密州,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那首傳誦千古的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淒涼……”
發妻殞後三年,蘇軾續弦王閏之,正是王弗的堂妹,年廿一,出嫁之前,家中稱其“二十七娘”。性格溫順,知足惜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閏之第一次被蘇軾在詩文中向外人提起,便是以賢妻身份。熙寧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蘇軾抵達杭州,出任通判。第三天,也就是十二月一日,他便去西湖尋訪恩師歐陽修所介紹的朋友、孤山詩僧惠思和惠勤。在《臘日遊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這篇名作裡,他非常灑脫地寫道:“臘日不歸對妻拏,名尋道人實自娛。”
由此可見蘇軾之重情重義,對妻子更是情深意重。
隻不過,才子多風流。
蘇子瞻一生姬妾眾多,風流韻事層出不窮。其貶官之時,將身邊的姬妾一律送人,這其中有二妾已經身懷有孕,他也無暇過問。至於“小妾換白駒”一事,更是傳的沸沸揚揚。
而王朝雲便是蘇軾諸多小妾之一。
朝雲因家境清寒,自幼淪落在歌舞班中,為西湖名妓。
熙寧四年,蘇軾於西湖畔初見朝雲,乃留詩篇曰:“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朝雲時年十二歲,雖然年幼,卻聰慧機敏,由於十分仰慕東坡先生的才華,且受到蘇軾夫婦的善待,十分慶幸自己與蘇家的緣份,決意追隨東坡先生終身,遂入蘇府為侍女。
其後蘇軾貶謫黃州,朝雲被主母賜予“王”姓,由侍女改為侍妾。
十餘年過去,洗淨鉛華的王朝雲風韻當存、秀外慧中,且溫婉如水,予人以春風拂麵感。
“難怪秦某人對這位師娘念念不忘呢……”饒是見慣了後世各種美女的王棣也是心思微漾,忙收斂心緒,暗自臉紅。
就他抄襲的那闕《鵲橋仙》,在後世有好幾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便是秦觀暗戀“小師母”王朝雲。《鵲橋仙》最後兩句寫道:“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朝朝暮暮”出自宋玉的《高唐賦》“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有人猜測秦觀寄調《鵲橋仙》乃暗戀東坡侍妾王朝雲,恰好《淮海居士長短句》中有一首《南歌子·贈東坡侍妾朝雲》:“靄靄凝春態,溶溶媚曉光。何期容易下巫陽,隻恐使君前世是襄王。暫為清歌駐,還因暮雨忙。瞥然歸去斷人腸,空使蘭台公子賦高唐。”
如此猜度……想象力太強大了呀。依王棣所見,秦少遊再如何風流成性、放蕩不羈,就便真對王朝雲有大不敬的念頭,也不致借文字宣之於眾吧?情商低下如斯,又豈能千古留名?
主、客坐著聊了一會,眼見著已近申時末,王棣念著主家女主人抱恙休憩,便提出去探望探望。畢竟是尚未及冠的後輩,儘儘孝心是應當的,也沒那麼多忌諱。
恰在這時,一個小娘子蹦蹦跳跳的進了堂屋,脆生生地說:“雲師婆,師婆說今日有客,吩咐廚下加菜哩……”
小娘子七、八歲的樣子,身著碧綠的翠煙衫,散花水霧綠草百褶裙,垂著兩條小瓣,粉臉紅潤如蜜桃一般,漾著笑意的眉眼雖還帶著稚氣,卻已是如畫的模樣。
最惹人注意的是那雙眸子,晶亮晶亮的,靈動中透著狡黠,似會說話一般……
晚膳很豐盛,多是本地名菜,蒸鱸魚、魚羹、魚頭豆腐、叫化童雞、蓴菜湯之類的,自然少不了紅燒肉。
嗯,東坡居士愛竹,亦好肉。
照例,女子不上堂,聶勝瓊便和雲姨、蘇小妹等坐裡屋另開了一席。
菜肴雖美,王棣卻有些心不在焉。
他的心思儘在先前那位小娘子處,真是……臥艸呀,居然是她?
當然,是她也挺正常,畢竟她與蘇軾頗有淵源。隻是,這樣的見麵太過猝不及防,以致於先前盯著她發愣,有些失態。
有宋一朝,他最喜歡的詞人有三位:蘇軾、辛棄疾、李清照。
是的,那位小娘子便是詞壇大名鼎鼎的李清照。
喜歡大宋河山請大家收藏:()大宋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