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醋是女人的天性,尤其是戀愛中的女人。
聶勝瓊倒是從未對王棣明言,大抵是要保持僅存的矜持。這種隔屋窗紗般的小曖昧,最讓人享受其中。通常而言,戀愛固然如浸蜜糖,但未明確關係前的試探與挑逗反而更讓人興奮。
王棣可非傻白甜,那世的男女,誰沒有交往過幾個異性朋友,婚姻可不是一錘子買賣。他自然曉得聶勝瓊對自己芳心暗係,美女示愛,總能滿足小小的虛榮心。隻是,蘇小妹喜歡自己?嗬嗬,你們城裡人真會玩。指指聶勝瓊,尬笑:“你……可真會說笑。”
但,心裡怎麼有些發虛呢?
蘇小妹哦,認識可有六年了,當初因“敵視”而表現出的種種不屑仍曆曆在目,幼稚的孩童時代啊,總是那麼叫人難忘,那麼純潔,不染一絲煙火味。但人總會長大,有些東西變了,有些東西不會變。
女大十八變,蘇小妹今年正好十八歲,身子已經完全長開,如花般綻放。倒是性子裡川妹子所特有的潑辣收斂了起來,儼然大家閨秀。對王棣的態度轉變極大,恰到好處地表達了主人的熱情,又極有分寸地拉開男女間的距離。
這種若即若離讓王棣同學有些患得患失呀,雖然數年未見,但也有書信往來吧,要不要這麼疏離,還能不能愉快玩耍了?這真是……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哪。好吧,當年沒少鬥嘴,小夥伴或許一直不在船上。
十八歲尚待字閨中,在這年代算是大齡未婚女青年了。雖說蘇老泉已駕鶴西去,但長兄為父,蘇軾就不管這小妹?
不過,念及蘇小妹終會嫁為他人婦,王棣心裡很是……不爽。
多麼可恥的占有欲,男人的通病。
讓聶勝瓊瞧出自己對蘇小妹存有覬覦之心,便是他兩世為人,也是微覺赧然。
好在聶勝瓊並沒有“痛打落水狗”,隻玩笑般的提了一句便收了口,而後幽幽地說道:“蔡姐姐打探過家人下落,據目前所知曉的情況並不好。當年抄家,她的兄弟被刺配千裡之外,這數年陸陸續續的病故。蔡府女眷充入教坊司,或不忍欺辱,或心鬱成疾,也大多不在人世。有那一兩個杳無音信的親人,一時半會又無處尋覓……幸是姐姐堅韌,否則……”
王棣默然,王安石算是間接傷害啊,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變法改革,有得益者,更有受害者。熙寧年間,像蔡知縣這般闔家受牽連的案例不會少。不過,此等人間慘劇,每朝每代都有。欲成大事者,必是果絕之人。不狠,無舍棄,事事難成。
聶勝瓊似是神思不屬,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琴操的事。
王棣也不插話,喝著茶,靜靜聽著。人家紅袖添香,他是聞香聽美。
茶葉是從金陵帶來的,當然是王棣牌秘製炒茶。
茶文化到了宋代,算是發展到了新高度。這時的分茶酒肆、分茶酒店,其實就是後世的酒樓、飯店,兼賣酒、菜、食品其中的食次名件,可以概稱為“茶食“。
而飲料則統稱“涼水“,由多種原料製成,茶水隻是其中的一種。但以茶肆為名的飲料店中,卻是諸種“涼水“皆賣。
茶飲則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單純的茶飲,隻以一種茶葉點泡而成,一類是混合茶飲,將茶葉與其他多種物品混合在一起,擂碎後,或衝泡或煎煮而成。
彼時的飲茶方法在唐代基礎上又邁進了一步,發展成為高雅的點茶法。點茶法比唐代煎茶法更講究,包括炙茶、碾羅、候湯、焰盞、點茶等一套程序。
點茶用餅茶。餅茶也需炙烤加工後使用,炙茶的過程與煎茶相同,也是用炭火烤乾水汽。然後將茶餅碾碎成粉末,篩得越細越好。候湯則是要掌握點茶用水的沸滾程度……
與唐代煎茶相比,宋人更愛典雅精致的點茶藝術。從城市到鄉村,皇帝貴族、文人、僧侶、百姓無不點茶。嗯,後經日本僧人傳至日本,再由日本茶道創始人千利休改造而成日本茶道。
由此衍生的鬥茶之風普及民間,不僅帝王將相、達官顯貴、騷人墨客,連市井平民、浮浪哥兒也喜鬥茶。
與鬥茶同時,還流行一種泡茶遊戲―——分茶。分茶又稱茶百戲。玩法是將茶末放入茶盞,注入沸水,用茶憲擊沸茶湯,使茶乳變幻成圖形或字跡。茶湯在泛出湯花時,湯花在轉瞬間就消失殆儘,要使湯花在這極短的時間內顯現出奇幻莫測的物象,需要高超的技藝,還有一種方法更是技高一籌:此法隻需單手提壺,將沸水由上而下注入放好茶末的茶盞之中,茶麵立即顯現出奇麗的圖形或文字。
點茶,確是一門技藝,賞心悅目,令人咋舌。遺憾的是,這非王棣的菜。
“品澀居士”麼,自然是愛喝茶的,愛的是後世的炒茶。
但炒茶卻是源於明代。刻意追求茶原有的特質香氣和滋味,是明人的特色之一。對於前人的製作和飲法使茶香失去天然、純真,他們提出了激烈的批評:“即茶之一節,唐宋間研膏、蠟麵、京鋌、龍團,或至把握纖微,直錢數十萬,亦珍重哉、而碾造愈工,茶性愈失,矧雜以香物乎?曾不若今人止精於炒焙,不損本真。故桑、《茶經》第可想其風致,奉為開山,其舂、碾、羅、則諸法,殊不足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忍了許久,王棣終於琢磨起炒茶。
那世年幼時,母親會摘茶葉自己焙製,見的多了,炒茶的工藝流程是曉得的,但局限於理論,卻未動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