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少年遊_大宋河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75章 少年遊(1 / 2)

又過了五日,入杭水、陸兩路皆通,糧米建材源源不斷地運抵,災後重建緊張有序地展開。

就便是仍擠在臨時搭建的棚戶中的災民臉上也漸漸有了笑容,這些人皆是無家可歸又無親朋可投奔者,但官府並沒有棄之不理,集中收容整置,一日兩頓,除了先頭數天吃了三分飽,到現在已能吃七分飽。有了力氣,除了老幼傷病,其餘的都投身於重建中。以工代賑,讓這些災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更何況,官府規劃的“安置房”本就是為災民量身定做的。

當然,不能白住,需要繳納少量的購房錢。這筆錢可通過出工換算,由官方先期墊付,住戶逐年分期還清。

這,真是天大的好事啊。對杭州官府此番一心為民的善舉,災民們莫不感激涕零,更有長跪叩恩高呼“青天大老爺”的。

隨著各類物材入杭的還有朝廷的聖旨。出乎意料的是,聖旨並無申飭問責,反而多是肯定與勉勵,褒揚了蘇太守為國為民之心,且允了大部分杭州救災奏請,如免賦二年、準度碟五十等。另外,準杭州自行罪責此次抗洪救災失職者。

這樣一道聖旨,在有心人看來,蘇太守是簡在帝心的,至少是簡在太後心。現今官家尚幼,高太後聽政,啟用舊黨,更重用蘇軾這等士林領袖。

世人皆以為,蘇東坡此前仕途坎坷,往後可謂是一片坦程了。

高太後,時為太皇太後英宗皇後,小名滔滔,勳戚之後,仁宗皇後曹氏是她的姨母,亳州蒙城人。治平二年被英宗冊封為皇後。元豐八年其子神宗死後,立趙煦為帝,以太皇太後身份臨朝稱製。複起用司馬光等,恢複舊法。高滔滔自幼養於宮中,曹皇後本想把她獻給宋仁宗,仁宗婉拒,將其許配宋英宗。

高太後一向反對王安石變法,信任保守派舊黨的大官司馬光。神宗病故,新登基的皇帝趙煦隻有十歲,還是個小皇上。時高太後已是太皇太後,她奉神宗遺詔輔佐年幼的皇上,垂簾聽政。高太後一執政,就開始任用司馬光為宰相,將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廢止,並起用舊黨乾臣,蘇軾便在其列。

高太後問政,自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蘇軾便應是歡喜之人。

但他其實不太歡喜。“元佑更化”時,其被起用為起居舍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製誥。但蘇軾對待新法,又主張“參用所長”,反對執政大臣們的全盤否定新法。這種注重現實利害的精神和耿直態度,又和司馬光等舊黨人物產生分歧。司馬光病死,蘇軾為舊黨官僚所忌恨,無奈要求外放。

這期間高太後是信任蘇軾的,且多方維護他,這才有了知杭州這門差事。

前幾年,高太後甫始問政,便與蘇軾有了這麼一番問答:

高太後問:“愛卿前年是何官?”

蘇軾答:“汝州團練副使。”

“今是何官?”高太後繼續問。

“臣今待罪翰林學士。”

“愛卿可曾想過,為何升遷如此之快?”

“是太皇太後,和皇帝陛下聖明,提攜庇護有加。”

“非也。”太後道

”那是執政大臣鼎力推薦之故?”

“亦非也。”太後接著道。

一番對話過後,蘇軾尚不明曉高太後此次找他談話的意圖,有些惶恐道:“臣雖無狀,然不敢自他塗以進。”

意思就是我雖然平時不注意形象,但我絕沒有請送走托,絕沒有跑關係走後門。

太皇太後見時機成熟,道:“此乃先帝之意也,先帝每誦卿文章,必歎曰,奇才!奇才!但未及用卿耳。”

意思很明顯,神宗是準備用你的,但礙於新黨人士阻撓再加上時間有限一直沒法用你。

語畢,蘇軾掩麵長泣,痛哭失聲。

由此可見,高太後有著卓絕的政治才能,且大打感情牌,重情忠耿如蘇軾,怎不誓死效命?

隻是,高太後雖有心重用蘇軾,但時下舊黨在朝堂主持朝政,對新法中某些利國利民的法令持肯定態度的蘇軾極為尷尬,方請外任為官。

在京與外放,自然完全不同,雖然說是天高任鳥飛了,但怕是有些東西會淡了、變了。

他是個聰明人,哪會不明白其中利害,但……身不由己啊。

所以,“接天蓮葉無窮碧”,他是懂了,李格非與高俅並不懂。


最新小说: 病嬌瘋批你好,我擺爛,超配的! 終結的熾天使我是第一號角 火紅年代:從鉗工開始成科技巨頭 白切黑 致我最恨的你 我就卡個BUG,怎麼就無敵了? 都市特種兵王 資本小姐重生後,懷靈泉雙胎隨軍 讓你入獄頂罪,你讓女子監獄血流成河? 季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