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鞮紅_大宋河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64章 鞮紅(2 / 2)

舒亶目送王棣離場,笑道:“那巡鋪官倒是過足了眼癮先睹為快了,看他心滿意足那樣,想必是得了篇好文章。咱們可還得等到明日才能閱卷。”

考生答卷完畢,由受卷官親收,按交卷次序給簽放出,而後將考卷收入受卷所。

再將試卷送往譽錄所抄寫。舉子的親筆試卷稱真卷,譽錄後送歸封彌官存檔;譽錄的卷子稱草卷,送給考官評閱。

接著將真卷送往彌封所進行糊蓋試卷姓名事宜,之後送往收掌所。

而主考官和點檢閱卷官們會在閱卷所負責考生試卷的批閱和篩選,將優質的策論詩賦交呈皇帝!

最後還需對讀所檢驗,該所職掌核對謄錄所送交的朱卷與墨卷是否完全一致,倘有訛誤,即予改正。對讀後,各對讀生將姓名籍貫注明於墨卷之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一整套科舉流程稍顯繁瑣,但也更為公平,相乾試官各司其職,互相監督,力求最大限度抑製營私舞弊、公平公正公開地為國家掄才舉賢。

閱卷是門苦差事,沒個十天八天完成不了,但若是讀到好文章,那便如飲甘醴了。

王棣的文章在大宋文壇仿似一股清流,讓一眾文人士子拊額驚歎:哦,原來文章是可以這麼寫的啊!

其實,要真論起來八股文濫觴於北宋,但並無既定規格。

八股文的形式,最早可溯源於唐朝的“帖括”。所謂“帖括”,就是概括地默寫某一種經書的注解。唐代雖以詩、賦取士,但並未完全廢除讀“經”。

王安石變法,認為唐代以詩賦取士,浮華不切實用,於是並多科為進士一科,一律改試經義,文體並無規格。

到了明成化年間,才逐漸形成均形格的程式,按一定的格式、字數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撰寫時文。

八股文注意章法與格調,本是說理的古體散文,而能與駢體辭賦合流,在此時便是一種嶄新的文體。

王棣提前數百年讓這種新文體問世,這首創之名是抹殺不了的,放在科場,那更是巨無霸的存在,完全碾壓同科考生。

即便是舒亶這種科場前輩,也是期望甚高意欲先睹為快,但也得等三天貢試結束後方能一讀。

一日兩場,大部分貢生精疲力竭,腦力活動之累絕不亞於體力活動,但王棣隻是小試牛刀。

晚膳時王家叔侄圍坐一席飲了兩盅酒,少不得說一說白日裡的心路曆程。王旉、王旁自不消說,考過不止一回,經驗豐富著呢。獨有年齡最小的王楠仍未從緊張的氛圍中解脫出來。眾人未有多說,這種事唯有自己調節緩解,所謂的“考試綜合症”很折磨人,過不了這一關下次還得受挫。倒是以王楠、王桐的年齡想要一次過關,那才是駭人聽聞了,原本今科隻是讓他們下場試試汲取經驗。畢竟像晏殊那般十四歲就博得進士出身是絕無僅有的。至於年齡仿佛的王棣,原就不應以常理度之,他要名落孫山那才是稀罕事。不管怎樣,王家叔侄五人皆過發解試就已經是傳世佳話了,省試二、三人有希望過關足以說明王氏文風之盛。

這夜王棣睡的很踏實,直到次日過了卯正方醒,卯時末到了貢院迎接第二天貢試。

次日考的是“論”,與“策”一般都有一個白天的時間作答。畢竟貢生們都是通曉經義的,頭兩場並作一天合情合理,而“策”、“論”才是見真功夫的時候,考的是貢生對時局的熟知度、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靈活應變力等,目的便是淘汰死讀經義的迂腐書生。

而今日的論文題為“試論‘士為知己者死’”,這種題,可供發揮的空間極大,儘可天馬行空,但也正可一分高低優劣。

士為知己者死,語出春秋四大刺客之一的豫讓。豫讓是春秋晉國智氏的家臣,晉國趙氏聯合韓氏、魏氏在晉陽打敗智氏,智氏宗主智伯瑤被殺,頭顱被趙襄子做成酒器使用。豫讓為報答智伯瑤知遇之恩,伏橋如廁、吞炭漆身多次行刺趙襄子,最後自刎而死,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的千古絕唱。

《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傳.豫讓傳》:“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讎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

在後人看來,正如豫讓所說:“吾所謂為此者,以明君臣之義”,他除了有“以國士遇臣,臣故國士報之”這報答知遇之恩的情結外,還試圖以自己的行動證明人間道義、人的氣節和忠義。古之俠士,對人生價值的衡量完全以精神為標準,一生也甘為一些理念、原則而執著追求甚至獻身犧牲。後人當從他們身上,要明白做人的真理、人生價值的真正所在,不斷陶冶、錘煉自己,使自己的精神有橫貫日月的浩然正氣,使自己的人生價值有高於物欲和世俗的升華和輝煌。

但是,王棣準備不走尋常路。

喜歡大宋河山請大家收藏:()大宋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盜墓ooc小劇場 綜影視:另一個人的救贖 JOJO的奇妙冒險:原罪序列 神話繪卷師:開局財神趙公明 渣爹另娶,七零小可憐帶妹去尋父 我靠仙氣火遍內娛[娛樂圈] 密室經營遊戲?係統帶我飛升! 兩界物價差億倍,我氪金爆獎勵 大唐:開局女兒槍挑長安城! 快穿拯救世界從養崽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