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安民三策_諸天萬界革命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1章 安民三策(1 / 1)

她目光轉向留下的五人。這五人,三男兩女,雖神色間也各有驚異,卻並未流露出明顯的抵觸,反而更多是好奇與審視地看著她。

王月英上前一步,氣勢沉靜,開門見山:“諸位未因月英女子之身而即刻離去,月英在此謝過。既然留下,便請暢所欲言。不知五位,都有哪些經曆,身負何等才乾,願為何事效力?”

首先站出來的是一名身著粗布土衣、身材精悍的漢子,他拱手行禮,聲如洪鐘:“刺史大人!俺叫劉蒙,薊城西郊人士,自幼習武,粗通拳腳兵法,如今是渡劫後期修為。彆的不敢說,衝鋒陷陣、訓練士卒、護衛大人安全,絕無問題!願為大人效力,護我幽州安寧!”他言語質樸,眼神卻極為堅定。

王月英點頭:“渡劫後期,已是不凡。正值用人之際,劉壯士願投軍中,再好不過。請暫留一旁,容後詳議職司。”

接著是一位身著皂衣、麵容精乾的中年男子,他步履沉穩,拱手道:“卑職蔣河,原是薊城衙門捕快,大乘中期修為。慕容氏破城時,被迫隱匿。熟悉薊城三教九流、街巷暗道,精通緝盜、刑訊之事。願重披公服,為大人整肅治安,掃清奸宥!”

“蔣捕快經驗豐富,正是目前穩定薊城秩序所需之才。歡迎歸來。”王月英記下此人。

第三位是一名穿著灰色文士長衫的青年,麵容清臒,眼神靈動,他躬身一禮,語氣不卑不亢:“鄙人楊越,範陽人士。曾熟讀兵書戰策,略通軍務後勤,機緣巧合下,在後趙軍中擔任過一段時日的從事郎中,參與過糧草調度、營壘布置。後因不願同流合汙,辭官歸鄉。聞聽吳先生與大人招賢,特來相投,願在大人麾下,任一參軍、主簿之類,參讚軍務,處理文書。”

“哦?曾在後趙軍中任職?”王月英眼中閃過一絲興趣,“既有實務經驗,又知兵事,甚好。幽州重建,軍務、民政皆需通才。楊先生請稍候。”

剩下的兩人,一位是身著葛布衣裙、氣質溫婉卻目光沉靜的女子,自稱姓陳,名婉,原是一小鎮醫官之女,自幼隨父學醫,頗通藥理,尤擅外傷處理與疫病防治,願為幽州重建儘一份力,可協助籌建醫署,培訓醫護。另一人則是個身材矮壯、手掌粗糙的漢子,名叫石堅,自稱是代郡匠戶出身,精通土木建造、器械維修,甚至對水利溝渠也略有涉獵。

王月英仔細聆聽了每個人的陳述,不時發問,問題皆切中要害,關乎實務細節,顯示出她並非隻有空泛理論,對具體政務亦有清晰認知。這五人見她言語犀利,思路清晰,態度公允,心中那點因性彆而產生的疑慮漸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遇到明主的慶幸與振奮。

這僅僅是個開始。隨後的兩天裡,州府大堂成了幽州最忙碌也最充滿希望的地方。一撥又一撥的應聘者進來,又帶著或興奮、或失落、或深思的表情離開。

王月英幾乎不眠不休,端坐於堂上。她麵前案幾上堆積著厚厚的名冊與文書,身旁有吳笛坐鎮,偶爾在她難以決斷時給予點撥,更多時候則放手任她施為。

她選拔人才,不拘一格:

有白發老卒,雖修為不高,但熟知邊境斥候之道,被委以訓練新兵偵察之責;

有落魄寒士,文章錦繡,精通律法,被任命為州府法曹佐吏,著手整理和修訂適合新幽州的簡易法規;

有鮮卑降卒中的低級軍官,通曉胡語,熟悉草原部落情況,王月英在考察其心性後,大膽任用其為邊境巡防副將,以示華夷一體;

更有不少如同陳婉一般的女子,或因通曉文墨,或因擅長醫術、織造、算術,被王月英破格擢用,進入新設立的“民生署”、“醫政司”等機構。

當然,過程中並非一帆風順。仍有自視甚高者聽聞主官是女子後拂袖而去;也有世家試圖安插關係,被她毫不客氣地駁回;更有地頭蛇暗中串聯,試圖給這位新刺史一個下馬威,卻被她借助劉蒙、蔣河等新收攏的得力人手,以雷霆手段迅速彈壓,並將其罪狀公之於眾,田產抄沒,正好用於安置流民,反而立威於民。

大堂內,王月英雖麵帶倦色,眼神卻愈發明亮。她將一份整理好的名冊雙手呈給吳笛:“吳先生,經過兩日考核,州府主要佐官及各郡代理郡守、關鍵吏員已初步選定,共有大小職位一百三十七人,皆已記錄在冊,請先生過目。”

吳笛接過名冊,並未細看,隻是溫和地看著她:“辛苦你了。有此班底,幽州機器便可初步運轉。接下來,便是將你的三策,以及我們共同的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放手去做,我支持你。”

王月英重重地點了點頭,望向州府之外。薊城上空,陰霾似乎散去了一些,陽光透過雲層,灑在這片飽經創傷的土地上,也照進了州府大堂,照亮了她堅毅的側臉,和一個嶄新幽州的起點。

王月英受命於危難之際,深知千頭萬緒,首在安民。她未有片刻歇息,在初步搭建起州府運行骨架後,便以幽州刺史之名,將一道道蓋著鮮紅官印的布告,由快馬信使分送幽州各郡縣——燕國、漁陽、範陽、北平、代郡、廣寧。布告行文並非艱深晦澀的官樣文章,而是用詞懇切,字字句句皆指向百姓最深的創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布告核心,便是她當日在堂上所陳三策:

其一,停靈設祭,官民同哀。告示明令,於薊城刺史府大堂及門前廣場,設立宏大靈堂,懸掛白幡,供奉所有戰死軍民之靈位。刺史王月英,以刺史之尊、遺孤之身,親披重孝,守靈三日,不飲不寐。期間,全城官民,無論尊卑,凡有親人歿於戰亂者,皆可入內焚香致祭,哭訴哀思。同時,開啟州府及部分清算逆產所得糧倉,於靈堂外設棚施粥,確保所有祭奠者不致空腹哀悼。

其二,斂屍立碑,告慰亡魂。各郡縣需立即組織尚存兵士、征募自願鄉勇,並號令境內鄉紳派出家仆,分片分區,仔細收斂遺骸。不得使忠骨曝於荒野,不得讓親人無處憑吊。所有收殮遺體,擇風水尚可、地勢高燥之處統一安葬,尤以薊城北郊為要,修建大型墓園,立“幽州忠魂碑”。延請工匠,日夜不停,將所能查證之姓名,一一鐫刻於巨碑之上。無名可考者,則共尊為“幽州父老”,同受香火。每座墳塋之前,插柳一枝,待來年春風,萬柳垂絲,便是生者綿綿不絕的思念,亦是新生的象征。

其三,聽訴解怨,以心換心。布告承諾,自即日起,每日辰時,刺史王月英或她指定的可靠佐官)必在州府大門前設公案,直麵百姓。無論冤情大小,難處巨微,皆可當麵陳述。丟了耕牛,登記造冊,儘力追查;少了家人,詳細記錄,發動力量尋訪;甚至隻是心中有鬱結悲苦無處傾訴,亦可前來,官家願做那傾聽之人。

布告一出,如同在尚有餘燼的幽州大地投下了一顆定心石,旋即引燃了萬千民眾壓抑已久的情感。

喜歡諸天萬界革命請大家收藏:()諸天萬界革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