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後,槐蔭市。
白國昌召集國企改革領導小組成員,在他的辦公室開碰頭會。
已經升任副組長的蔡麗屏第一個發言,報告目前國企出現不穩定因素的分析和整改工作。
“從我了解到的情況看,國企因改革出現的矛盾和衝突,主要來自國企上層的利益分配問題,很多人在關停並轉中損失了權力,這才導致累積的不滿情緒爆發。”
蔡麗屏非常自信地總結了原因,小組成員都不持異議。
本來就是如此。
那些被排擠出核心圈的廠長和總工程師,因為心裡不平衡,總是明裡暗裡挑事,這才會引起企業內部動蕩不安。
蔡麗屏環視眾人,接著講下去:
“這半個月以來,我深入出現矛盾的企業,從公司中高層入手,結合車間班組長和一線工人,召開各類型會議二十六場,為他們擺事實講道理,現在大多數企業都表現出通情達理的態度,負麵情緒得到良好控製,內部秩序初步穩定。”
蔡麗屏報出一串數據,從開會的頻率、參會人數、會議後的滿意度調研,佐證她的工作富有成效。
不過,蔡麗屏也不隻是報喜不報憂,隨後她又彙總開會時企業代表提出的各類問題,向白國昌統一做出彙報。
“企業高管和工友們的問題五花八門,經過梳理可以分四類問題,一是國企重組後的戰略方向不清晰;二是組織架構不合理;三是集團和子公司的權責不明確;四是薪酬體係不公平。”
蔡麗屏彙報到此結束,如果解決這些問題,那就不是她能決定的,隻能交給白國昌決定。
白國昌先肯定了蔡麗屏的工作態度和取得的成績,但又把她提出的問題踢了回去。
“你們都是深入一線的成員,對於企業提出的問題,應該更有發言權,先講講你們的解決之道吧?”
他跟隨鮑乾清時間長了,潛移默化學會了如何踢皮球玩不粘鍋那一套。
蔡麗屏也沒有直接回應,而是推給了常務副市長季仙洲。
“季副市長,您是常務組長,又是經濟學博士,肯定有真知灼見。”
她非常崇敬地看著季仙洲,像是學生在看老師。
蔡麗屏並不是想巴結季仙洲,而是嚴守規矩。
國企改革領導小組的組長是白國昌,下設兩個副組長,蔡麗屏是一個,還有一個就是新調來的常務副市長季仙洲。
論職務和級彆,蔡麗屏都不適合帶頭發言,應該讓季仙洲成為主角。
季仙洲五十多歲,戴著厚厚的近視鏡,看上去就是個滿腹經綸的學者。
聽蔡麗屏如此恭維,季仙洲沒有自鳴得意,反而頗覺為難。
他的個性很謹慎,並不喜歡張揚。
季仙洲沉吟片刻才開口:
“白書記,我才來一星期,雖然掛了副組長的名,跟著蔡副秘書長去了幾個企業,但對於槐蔭市的改革方略理解不夠,不宜發表意見,還是聽其他同誌的意見吧。”
“老季謙虛謹慎,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那就先從麗屏同誌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