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她反感對方的樣貌,也竭儘全力表現出一副欣喜的模樣,再往後,她也會在家人、朋友的示範下,生個孩子,栓住對方。”
“這就是,世人眼中的美滿?”
“沒有愛,隻有物質?”
他悄悄地、一步一步地往後退,遠離那扇窗戶,遠離那個讓他感到無比心寒的地方。
他不想再聽,也不想再看。
他隻是覺得,心裡某個地方,好像徹底地、永遠地冷掉了。
那不僅僅是失望,更是一種被輕視、被隨意丟棄的、苦澀。
他曾經那麼信任和依賴的溫柔,此刻看來,竟是如此廉價和脆弱。
“走了!”
李懷禎、紫玉默默地轉身,離開了這片曾經讓他充滿希望,如今卻隻剩下心碎的角落。
“唉,這是怎麼了,怎麼了。”
李懷禎擺了擺手,道:“難道不喜歡讀書的人,就一定有錯,被人看不起?”
“倘若一些人確實不適合學習,卻在其他方麵有天賦,在這環境下,豈不是浪費了天資,一輩子成了彆人眼中的失敗者,成了被人笑話的對象?”
“在不對的環境,遇上了不合時宜的天賦,本就是一件悲戚的事。”
紫玉笑道:“是環境的變化決定好了人的思維、意識,環境並不以人的存在亦或是個彆不合時宜的思維而改變。”
“倘若你觸犯了環境的存在,就會迎來其他人的圍攻。”
“為什麼會這樣呢?”
李懷禎擺了擺手,道:“這是怎麼回事?”
紫玉望著窗邊,手指輕撫,目光暗淡:“知道孔融嗎?”
“知道。”
李懷禎緩緩說道:
孔融自小便讀過很多書,步入仕途後,曆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等職,時人尊稱他為“孔北海”。
在擔任北海相期間,他注重民生,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政績顯著,深受百姓愛戴。
然而,孔融性格剛直,敢於直言不諱,他多次抨擊宦官專權和權臣董卓的暴政,甚至因與董卓意見不合而被調任議郎。
後來,他轉戰黃巾軍猖獗的北海國,在軍事上雖一度失利,但仍然展現出一定的軍事才能。
孔融的政治生涯後期與曹操的矛盾逐漸激化。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孔融多次公開反對曹操的專權行為,並屢次以諷刺和挖苦的方式抨擊曹操。
曹操為節約糧食頒布禁酒令,孔融卻撰寫《難曹公表製禁酒書》,以幽默和尖銳的語言嘲諷曹操的政策,認為禁酒令小題大做,甚至諷刺說:“如果酒可以亡國,為什麼不禁止婚姻?”。
甚至譏諷曹操父子:曹操將袁紹的兒媳婦甄氏賜給兒子曹丕,孔融寫信諷刺曹操父子“為老不尊”,暗諷其行為荒唐。
這些行為雖然展現了孔融的才智和風骨,但也使他成為曹操的眼中釘。
“怎麼死的,你知道嗎?”
“知道。”
“孔融的剛直不阿最終導致了他悲慘的結局,曹操以“不孝”的罪名將他處死,理由是他曾發表過“父母無恩論”等言論,挑戰了傳統倫理道德。孔融被捕後,他懇求曹操放過自己的妻兒,但九歲的兒子孔褒卻從容地回應道:“覆巢之下,豈有完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