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近兩個月的跋涉,永樂的大軍終於走進了草原的綠色裡,也走進了敵人的心臟裡。他和楊榮正說著什麼,前麵一匹快馬飛奔而來。
“稟皇上,前哨劉江劉都督已抵臚朐河,在河穀搜索時俘獲了韃靼的遊騎才知道,聽說皇上率幾十萬大軍禦駕親征,本雅失裡竟不知所措,想拉著阿魯台一起去投瓦剌,阿魯台不肯,還說西去了必死無疑,君臣意見不一,本雅失裡北往,阿魯台東奔,各率所部分彆逃了。”
是驃騎將軍薛祿自前哨回來稟報。“不知所措?兩個方向,莫非是阿魯台的詭計不成?”永樂心中立時打了個盤旋,滿懷狐疑地問,“還有車轍印嗎?亂不亂?”“我們在方圓十幾裡的地域內仔細辨認過,車轍印已模糊不清,依稀可見的,是三個方向,開始混亂而後就不亂了。”“詭計!”永樂暗罵了一句,“令前哨就地紮營,多派斥候走遠些搜尋,朕趕到時再做定奪。”“遵旨。”薛祿叩頭,飛身上馬而去。想想丘福的孤軍深入,永樂已有了主見:“傳朕旨意:寧遠侯何福、武安侯鄭亨的左右哨,寧陽侯陳懋、廣恩伯劉才的左、右掖加速前進,渡臚朐河後紮營,中軍隨朕同進,以隨時遇敵布置各營守衛。”
“遵旨!”小太監馬雲打馬而去。劉江的前哨擺開了迎敵的陣勢,陳懋、劉才的左、右掖也在後麵拉開了掩護的架勢。
臚朐河還沒到盛水的季節,明軍很快渡河,前鋒在前,中軍居中,左右哨在前麵兩側,左右掖在後麵兩側,分六大塊穩穩紮住營盤後也沒見敵虜的蹤跡,漫山遍野的荒草中,見到的隻是臚朐河兩岸被群狼啃食過的累累白骨,永樂不禁潸然淚下,傳旨各營祭奠去年陣亡將士,申時請主將到皇上行轅議事。
永樂在王友、楊榮等陪同下,在丘福前鋒被圍的地方開始祭奠。這是他一貫的做法,不管戰事多緊,隻要是舊日的戰場,他都要深情、真情地祭奠一番,既表達對亡人的哀思,又是對將士的勉勵,靖難時如此,今天也一樣。師直為壯,哀師必勝!他信奉這一點。那堆燃燒的紙錢,越燒越旺,燃儘的紙灰飄飄忽忽,打著旋,飛向遠方,似是飛到了陣亡將士的手中。永樂隨風低頭佇立默語:“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憤憤然間,又誦出一首詩來:
韃虜逆天道,臚朐豈有識?王師浩蕩來,五將戰未遲。十萬冤魂去,生死兩不知。勁
旅同愾日,秋風報捷時。
既是悼亡,又是立誓,對敵人的恨,對將士的情,融入了每一句鏗鏘有力的詩中,在場的人無不落淚,滿腔的憤恨都化做了縷縷輕煙,融進即將到來的、同仇敵愾的大戰中,王友、胡廣、楊榮、金幼孜等隨侍文武群臣十分震撼。
隨後,永樂在大營裡走了一遭,見將士們都在用餐,見了他還要施禮,便不再打攪,一路默默無語走到營外。侍衛張杌、騰定等十幾人散開了跟著,寸步不離。永樂的思緒總是拂不去那滿地的白骨,想著那場群狼對群羊的惡戰,想著十萬大軍的慘敗,他痛苦極了,眼前又浮現出薛祿脫逃回來時的狼狽相。
一個衣衫襤褸的人被小太監領進宮裡。頭發亂蓬蓬的,胡子臟亂不堪,臉上被汗泥遊走的一條一綹,大口喘著粗氣,跌跌撞撞地跪到永樂麵前,從心底裡叫了聲:“皇上!”就再也按捺不住,痛哭起來。
一旁新晉職兵部尚書的方賓斥道:“身為武將,衣冠不整的樣子見皇上,成何體統?”“大人說的是,敗軍之將,真是無顏見皇上啊!”薛祿使勁閉閉嘴,止住了哭,心中的苦楚、委屈、憤懣暫時被壓了下去。看到他這副模樣,永樂冷笑一聲:“怎麼,又是你脫逃回來了,朕的十萬大軍呢,你的大將軍呢?都置之腦後了,也配來見朕?”比薛祿先到半刻的折子讓皇上已知了丘福的大敗,卻不知細情。
薛祿雙手伏地,淒慘地說:“臣罪該萬死,隻把實情說與陛下,就請死罪。”他心中慘痛,撕心裂肺般難受,“大將軍一意孤行,輕敵冒進,五員上將和前鋒全部死難,十萬大軍像無頭蒼蠅一樣被掃滅了!臣也被抓,得機脫逃,晝夜不歇,數十日內狂奔數千裡,就擔心韃靼乘虛而入,席卷過來,已告知了寧遠侯前線戰敗的消息,讓他嚴陣以待;此後,繼續往北京趕,隻求皇上知道實情。”言畢,已泣不成聲。
“該殺,該千刀萬剮。是朕用錯了人,朕的十萬精騎……”洞悉了細況,永樂氣得語無倫次,臉色陰沉,把禦案擂得山響,連侍候在殿外的小太監都篩起糠來。他的麵色隨即由陰沉變得猙獰,怒視前方,瞳仁裡閃著凶光,兩腮的長髯在劇烈地抖動著,慨歎,搖頭,走上幾步,咕囔幾句,十萬人的生死啊,倏忽之間。坐不是,站不是,竟不知如何是好。他自帶兵以來,何時有過這樣戳破天顏的奇恥大辱?十萬人哪!十萬人,他用什麼去告慰這十萬冤魂?國恥!國恥!天大的罪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夏原吉、胡廣、楊榮等幾個人聞訊趕來,硬著頭皮陪著,誰不知主憂臣勞、主辱臣死的道理?範蠡一千多年前就說過的,他是做他的陶朱公去了,留下一句把君臣捆綁在一起的狠話讓後人感奮。
看著永樂揪心的樣子,臣子們如芒刺在背,早都跪下來一起請罪。方賓泣道:“皇上,丘福輕敵冒進,損兵折將,如何處置,有國法在。我等忝在部院,不能為皇上分憂,也是有罪,請皇上責罰。”
楊榮說:“皇上萬金之尊,千萬保重,臣千人、萬人,不抵陛下一人。本雅失裡小醜,竟敢抗拒天兵?皇上,調英國公張輔北上,數月間必破此賊。”
眾人七嘴八舌,有罵丘福的,有解勸的,有出主意的,直說到不說了,跪到了兩腿發麻。永樂也不睬,眼見著他的麵色由紅到紫,由紫變綠,而後在禦座上一動不動,隻有頜下長髯一直抖個不停。
不知過了多久,他才粗重地喘了一大口氣,似是從凍僵裡蠕活過來。從暴怒中清醒,麵色幽暗,頹然地對著眾人,又像是自言自語:“過去見陣,他是那樣勇猛,突入敵陣時沒有過丁點猶豫,渾身的刀傷、箭傷誰看了都心疼、都敬佩。戰後論功時,他總是躲得遠遠的。朕認為,丘福是個帥才啊!想不到,—個堂堂的國公,朕的股肱之臣,朕的左膀右臂,指揮起千軍萬馬來竟如此無能,如此誤國。喪師辱君不說,本雅失裡、阿魯台的些許小計都看不出,我天朝大國的統軍大帥如此低能,豈不讓偏僻之蠻夷笑掉大牙,朕又何以服天下?”
他越說越激動,不能自抑。眾人低著頭默不作聲,也不知該怎樣解勸了,連一向善言的楊榮一時也江郎才儘,乾聽著,插不上嘴。眾人已跪得兩腿不能動彈,忍著,再忍著,皇上把話說出來,心裡興許就敞亮了。
“古言: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可丘福不但把朕的十萬精兵斷送了,也把朕的幾員大將斷送了。那李遠出奇應變,火真振臂嚇退敵兵,還有王聰、王忠……”
隨皇上北來的部院大臣已陸續到齊,陸續跪到了武英殿。丘福戰敗的消息早不脛而走,一聽說十萬精兵戰歿,著實都嚇了一跳,下一步會怎樣,韃靼會打過來嗎?不好說。事情緊急,不知皇上會有什麼差遣,四品以上的官員都聚到了宮裡,等待皇上旨意。
永樂講完了,殿內又是死一樣寂靜。這樣耗下去也不是個辦法,還是要勸皇上養好精
神,憤怒和匆忙中最不宜做出決斷啊!所以,楊榮率先打破沉寂:“皇上龍體係著國家和萬千黎民安危,乞請陛下息雷霆萬鈞之怒,怒氣傷身不說,還易使人偏執;再者,薛祿隻是一麵之詞,這樣重大的事,邊關的甘肅、寧夏也該有折子到了。”
“自己去看吧!”永樂怒氣未消,順手把折子甩了過去。楊榮一目十行,邊看邊說道:“丘福輕敵冒進,失我精銳,人雖死了,罪不可赦。然當務之急,一則望陛下從速降旨,調動軍馬充實邊關,急敕邊將嚴兵以待,防本雅失裡及彆部乘勢來攻;二則事已如此,皇上萬金之體,切不可憂憤過度,傷了身子。”
許久,永樂才歎息道:“這個一向不爭功名、關鍵時候卻剛愎自用的人,是朕看走了眼,用人失誤致敗啊!當年我太祖皇帝,高居九重,中山王、開平王等大將何等倚重,開國建功,名垂青史;而朕的大將張玉、朱能一個個竟棄朕而去,那朱能何等年輕,有勇有謀,竟早早地歿了。看來,朕是遠遜於太祖,再沒有垂拱而治的福分了,朕命裡就該是大漠征塵裡滾爬的……”
永樂從悲慟和憤怒中醒過來,迅即調京軍充實西北邊鎮,又令薛祿回家療傷,戰況進一步清晰後,三法司議丘福等人之罪。最後,丘福罪大奪爵,全家流徙海南;火真、王忠因勸阻不力奪爵;贈李遠、王聰兩個力諫的將軍為莒國公、漳國公。
是薛祿自幼練就的遁身武功又一次救了他自己。靖難的時候,他曾被朝廷勇將平安擒獲,押解途中用了遁身法掙脫了繩索逃了出來。這次,他也因力竭和丘福等人先後被擒,敵兵捆他的時候他故意鼓著氣膨大了身子,乘敵不備時用縮骨法脫去了繩子,殺了敵兵,日夜兼程逃了回來,才有了皇宮裡哭訴的那一幕。
想著方才威風凜凜的驃騎將軍,再想想去年那個狼狽不堪的薛祿,永樂充滿了用人失誤的自責。那時,若是資曆和威望都不如丘福的李遠任了大將軍,也不會有今日的滿地白骨啊!
永樂回到大帳時,幾員大將已在議論著敵兵的意圖,眾人給皇上行禮後,永樂示意大家繼續。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