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聚魁星輔臣拳拳心 立太孫永樂諄諄意(2)_武英殿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武英殿 > 第49章 聚魁星輔臣拳拳心 立太孫永樂諄諄意(2)

第49章 聚魁星輔臣拳拳心 立太孫永樂諄諄意(2)(1 / 1)

皇太孫的冊立大典如期舉行。朱高熾還是個地位不太穩固的皇太子,他的長子朱瞻基就被今上確定為未來皇位的繼承人,那是何等榮耀的重舉啊!意味著什麼?是不是在向朝內外宣布,未來的皇位就是他朱高熾一脈的,漢、趙二王再折騰,也擋不住冥冥之中的天命所歸?

奉天殿外,在百餘名大臣豔羨、讚慕的目光中,朱瞻基緩緩入至丹陛前,在祥和、悠揚和有著一定色彩的樂聲中,拜見皇爺爺——當今的永樂皇帝,隨著承製官“封皇長孫朱瞻基為皇太孫”的宣製完畢,皇太子之後的皇位繼承人便確定下來。曆朝曆代,又有幾人享受過這麼尊貴的榮耀?

高熾眼含淚水,看著兒子莊重、英武、穩健、自信的腳步,隱忍著不敢、也不能流出。望著稚氣未脫、俯伏在地謝恩的長孫,不,應該叫太孫了,高居須彌寶座的永樂會意地點點頭。

這祖孫倆好像就有著天生的緣分。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太祖朱元璋薨世的前三個月,北平的燕王府誕生了一個粉嘟嘟的小男孩,這個小兒就是朱瞻基。就在他出生的前一天,還未當爺爺的燕王做了一個夢,縹緲間,懷中一個嬰兒,太祖皇帝把象征著皇權神寶的大圭交到了他的手裡,並看著小兒語重心長地囑咐:“傳之子孫,永世其昌!”

燕王百思不得其解,太祖皇帝已封故去的大哥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又將大圭授予自己是什麼意思?而懷中的嬰兒又是誰呢?次日,朱瞻基出生,燕王的心中渺渺地就有了一個承襲大統的懸念。他永遠都忘不了那靈動撩人的一幕:長孫滿月,世子妃張晉眉把嬰兒抱到他跟前,那香噴噴嬌嫩柔軟的身體,無限依戀地貼在母親懷裡,而那黑亮水靈的眸子在見到他的那一刻竟奇跡般地定住了,扯開小嘴微笑著,還雀躍著,蓮藕似的小胳膊在空中飛舞,好像是向他伸出。他破天荒地接過孩子,就像托起了世間最珍貴的寶貝。從那一刻開始,他的心永遠就被孫兒的笑擊中了。他反複端詳,喜不自禁:“小兒英氣溢麵,神武可見,與吾夢中之兒何其相符!”

那一刻,他醉了!英氣溢麵的小兒,和瞻基出生前他夢中的小兒簡直是一模一樣,他認定,這孩子一定是他未來大業的繼承人。

皇長孫成了他的心肝寶貝。靖難時,變化萬端的戰場無論多麼凶險,回到北平他都先要見見長孫;登基後萬機之餘常讓人把瞻基領到近前嬉戲。永樂七年,朱瞻基十一歲了,永樂認為,該是去曆練、長見識的時候了,北巡時便帶他回到了過去的燕府。由精心的戶部尚書夏原吉陪著,到郊外看農夫耕耘,進茅舍品田家飯菜。他還想叫長孫見識烽火硝煙、血雨腥風的戰場,後又覺得年紀太小,怕嚇著孩子,便命夏原吉輔佐他留守北京,習理政務,供應大軍糧餉。

老哈剌事件後,永樂對朱瞻基更是嗬護有加,起居飲食,習文練武,各個環節無不親自過問。朱瞻基也是乖巧,事事都讓皇爺爺滿意,這不,未滿十五歲就封為皇太孫了。

“皇爺爺,我當了皇太孫,以後真的能當皇帝嗎?”大典完畢,眾臣散去,一家人回到武英殿便殿,朱瞻基仰著頭天真地問。

永樂捋了捋長髯,笑眯眯的:“你現在已是太孫,你父之後當然是你做皇帝了。”“孫兒聽說建文帝當年也是皇太孫……”“瞻基休要多言,皇爺爺累了,要歇息一會兒,我們先回去。”未等他說完,皇太子悶聲製止了他的話。按說,今日的大典朱高熾本該是最高興的,可他就是高興不起來。不是對兒子被封為皇太孫沒興趣,實在是皇上看他就不順眼,自己心裡彆扭,怕影響了兒子。可大禮後,眾臣散朝,兒子被父皇領去了,呆呆地把他扔在那裡,走不是,隨不是,最後還是硬著頭皮跟了進來。聽兒子口無遮攔,說到本朝最忌諱的第一大事,忙適時阻止。

永樂乍聽了,也是一怔,繼而平靜道:“不要走嘛,聽朕給孫兒細說。”先入為主,聽外人編排忌諱之事,倒不如自己說出來。永樂擺了擺手,示意高熾留下,聽他怎麼說這件國朝的往事。

“瞻基聰明英銳,勇智過人,實朕心中屬意之嗣君,今日大典後,就是法定的皇位繼承人了。前朝的事彆人可以避諱,皇家自己又為何避而不說呢?孫兒一天天大了,明白事理了,要讓他知曉才是。”“謹遵父皇教誨。”高熾忙插了一句。永樂頓了頓,若有所思,把長孫攬在身旁,意味深長:“你皇太爺爺——就是太祖皇帝,坐了三十一年江山。朕的大哥皇太子朱標、二哥秦王朱樉、三哥晉王朱?都先太祖去世。朱標死後,太祖就立了他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洪武三十一年,太祖皇帝駕崩,朱允炆即位,年號建文。他太年輕,不諳世事,聽信了身邊齊泰、黃子澄、方孝孺幾個奸臣的蠱惑,在全國大肆削藩,把太祖封的屏蔽朱家天下的藩王、也就是你的叔爺爺抓的抓、殺的殺,咱的燕王府也被朝廷大兵裡三層、外三層圍著,隨時都有破府抓人的危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左右都是個死,朕實在無奈,不得不打起‘清君側’的旗子,舉兵靖難,也是天命所歸,朕以區區北平之一隅打敗了朝廷的上百萬大軍。朕舉兵的目的是誅奸臣、清君側,效當年周公輔成王之舉,可到南京時,建文帝卻在乾清宮闔宮自焚,天下無主。群臣一次次勸進,朕也是無奈才坐上這皇帝的寶座。既坐了,就要對得起太祖皇帝,對得起列祖列宗,對得起天下百姓,做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乾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

他緩了緩,見太子、太孫都恭敬地聽著,繼續道,“朕之江山終究要傳之子孫的,故曆年來選賢良清廉之臣、收天下為政資治之故事輔導太子,今朕又著金幼孜編纂了《務本訓》一書,教導後代勿忘國之根本。朕於你父子千慮萬慮,用心良苦,記住就是了。皇太子、皇太孫,身在火爐的位置,萬人矚目,眾目睽睽,也會讓人妒嫉生恨,故為人處世一定謹言慎行,方保無虞,天下自有公理,若犯了大錯朕也無能為力。”

永樂後麵的話就是說給皇太子了,說明他的心中還在矛盾著、糾結著。好在皇太子妃晉眉冰雪聰明又明事達理,上尊下撫,用金忠的話說,以後一定是一代賢明的皇後、太後。單單這個高熾肥頭大耳,大腹便便,上天啊!怎麼就不讓人稱心呢!

高熾身子雖然笨拙,心思卻靈透著呢,聽得父皇話中有話,忙拉著太孫跪下:“父皇良苦用心兒臣和太孫豈敢忘卻!為人處事,事事當謹言慎行,少讓陛下操心。”言畢,磕了三個頭。皇上叫起時,朱瞻基費了老大勁才把父親扶起。

永樂雙眉緊鎖,輕輕歎息了一聲:“朕考慮了,皇太孫的輔導仍交東宮輔臣姚廣孝、楊士奇、黃淮等人。”

永樂的思慮很深。在輔導太子上,他就用閣臣和外廷大臣,而不是另起爐灶,在輔導太孫上依然這樣,宮府一體,以徹底避免將來有一天宮府對立、一朝君子一朝臣的陋習。所以,繼蹇義、夏原吉“蹇夏”之後的宣德年間,楊榮、楊溥、楊士奇“三楊”輔政,基本延續了永樂以來體恤百姓的政治和經濟策略,因而有了史上所謂的“永宣之治”。

“人之學問年少易進,孫兒正當其年。”永樂諄諄教誨著剛進位的皇太孫,“涵養深則德行純,器識廣則天地闊。自古帝王莫不以讀書明理為本,未有不讀書而能治國平天下者。大凡經史所載之仁義、孝悌、可以經綸天下者,創業守成、生民稼穡、恢弘智識氣量者,都須每日進講。孫兒務要尊重師長,潛心學習,克勤學問。斯乎,宗社得以永安,天下皆蒙福澤。”

像悉心於一株嫩芽初綻的小樹,永樂極儘自己所能地培土、澆水、施肥,期望他長成參天大樹的時候能夠撐起大明王朝的明天。

“謝皇爺爺!”朱瞻基仍顯稚嫩的聲音回蕩在殿內,叩完頭立在一旁,一雙秀氣的大眼睛充滿聰慧,光潔照人。這就是永樂的太孫,多少年以後的皇位繼承人。永樂不僅要讓他習文練武,還要深諳戰陣上攻埋戰取的製勝之道,他不指望皇太子有多大的作為,他的全部希望都在朱瞻基身上,他期望能文能武的皇太孫能為大明江山留下不朽的功績。

朱瞻基得到了皇爺爺無微不至的培養和關愛,由於遲遲無子和早逝,他卻沒能儘心於自己的兒子,致使英宗朱祁鎮在大太監王振的羽翼下長大,攜手上路,言聽計從,走進了那個給他帶來終身恥辱的土木堡裡。

永樂會心地點點頭,無限和藹、無限親切地看著皇太孫,忽地記起皇太孫方才說起的另一個皇太孫——建文帝朱允炆,這個可惡的侄子,到底還在不在世上呢?若說不在了,世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關於他的傳聞?皇宮裡偶有的廢墟幻影,兩廣、雲南的浪跡仙蹤,尤其是最近錦衣衛抄自金川門外的那首七言詩,活脫脫一個日暮江河的建文。

皇太子、皇太孫出去後,永樂又從禦案的一摞奏折下拿出了那張帶有詆毀新朝的抄有詩詞的便簽,試圖從那首詩中發現些蛛絲馬跡,哪怕是一點點。

閱罷楞嚴磬懶敲,笑看黃屋寄團瓢。南來瘴嶺千層迥,北望天門萬裡遙。款段久忘飛

鳳輦,袈裟新換袞龍袍,百官此日知何處,唯有群鳥早晚朝。

是敵視新朝的人故意所為,還是建文在暗發感慨?真真是他的語氣。如果是他,一首詩,那就道出了他奔波流浪的無奈,也道出了他的所在和對新朝的不滿。他一定還在,那麼,鄭和那兒沒消息,胡濙能尋到他的細枝末節嗎,他究竟躲在哪裡呢?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空間係統穿七零,肥妻暴瘦暴富樣樣行 哈利波特之薩滿巫師也是巫師 敲骨吸髓?重生另選家人寵我如寶 重生後撲到權臣懷裡哭,他紅溫了 朕,廢物皇帝,開局直升陸地神仙! 盜墓:滿級黎簇重回新手村 灼灼沉溺 於他懷中輕顫 不中了!八零禁欲新廠長是我前夫 一拳轟穿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