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閱結束,全軍上下正收隊回營,方才還晴好的天,瞬間就被西北快速滾過的黑雲蓋壓住,雷聲越來越近,突然間一道閃電劃過,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驚雷,唰啦啦,一陣冰雹夾雜著豆大的雨點鋪天蓋地般落下來,黃豆粒大的雹子密麻麻打在人們的頭上、臉上,生疼生疼。
呼啦一下,數千演練的官軍像戰敗一樣向著自己的營寨狂奔而去,剛才還齊整的部伍轉瞬沒有了,像一盤散沙,散落各處。永樂舉目,立馬山坡的黃麾仗傘下,心痛地低下頭。然而,當他無意中再抬起頭時,空曠的廣場上,還有三隊約兩千左右官軍在雹雨中齊整地向營地前行,仔細看時,卻是張輔、陳懋、薛祿的部伍。他的心中潮水湧動,不經意間點點頭。他的將士在遇敵的時候或許不會這樣,在遇到雹雨時就這樣無序?倘若這時敵兵襲來,焉有戰績可言?
永樂的心中掠過暖意也掠過悲哀。法不責眾。征途中若將大部將士責罰,還有士氣嗎?大閱所激發的全軍的鬥誌也會蕩然無存,接下來的仗又怎麼打?他猶豫再三,雨後,他將雹雨中張、陳、薛部伍的整肅大加讚揚,敕令三軍以為榜樣。
大軍繼續北進,天氣越來越暖和,沙丘之上,嫩草吐芽,斑斑駁駁的綠色伴著一支洪流湧動的生力軍。永樂不免感慨:“勉仁,大漠黃沙,將軍百戰,漢唐以下為得邊安,不知多少將士血灑荒原,令人惆悵百感,朕心有所悟,偶得幾句,幫朕斟酌斟酌。”
“皇上為詩大氣磅礴,有氣吞萬裡之勢,臣等唯願先聞為快呢。”永樂目視遠方,緩轡而行,器宇軒昂,仿佛天地萬物都在他的腳下。“暮從西原下,日由東方暉;師入西涼路,聲喧萬山微。平沙槍戟湧,黃塵蔽日歸;
大漠埋忠骨,不須裹屍回。”“好一首五言詩!”金幼孜率先叫道,“‘平沙旌旗湧,黃塵蔽日歸’,何等的氣魄?
臣隨皇上已是第三次北征,寫些山河秀美、峰岩跌宕還算過得去,卻做不出這等氣吞山河的詩來。”
永樂哈哈一笑:“太祖逼著文臣學騎馬,朕若是再逼你們練武,像朕一樣馳騁沙場了,何等詩做不出來?”楊榮、金幼孜等幾個文臣不覺有些羞澀,腰間雖都挎著三尺寶劍,那不過是個裝飾,若真打起來,也隻有跑的份兒。
“陛下,”見皇上高興,楊榮也借機奉承,“氣魄是學不來的,‘大漠埋忠骨,不須裹屍回’,讓臣天天在塞上,也寫不出這般壯懷的詩句來。”
“又開始恭維朕了,”永樂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文臣如子房,智謀抵千軍,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爾等在朕身邊,曆練國事,治國、治軍見識不少,都是國家棟梁之才,裨益不在尚書之下,朕不敢小視的。”
總押糧官、工部尚書李慶補充道:“臣等怎不願成為皇上一樣文武雙全的人呢,隻是愚鈍,習了文就忘了武;就像武將,習了武就對文毫無興致一樣,隻能是方麵之才。所以,皇上是日月,臣等隻能是繁星,眾星捧月,輔佐皇上。”
永樂沒有言語,撫今追昔,心中也覺二十年來文治武功成績斐然,若沒有他這個君主,何來如此宏偉的治績?臣自然不能勝君。
“皇上,前麵隱隱約約的該是開平了吧?”楊榮故意問。永樂舉目遠眺時,一標人馬飛馳而來,“郭”字、“徐”字大旗迎風招展,最前的兩位將軍到永樂前滾鞍下馬:“臣成安侯郭亮、臣興安伯徐亨參見陛下,麾下三萬將士願為皇上前驅。”原是鎮守開平的郭亮和徐亨。
“起來說話。”永樂說了一句。年近六旬的郭亮身姿矯捷,輕鬆上馬;矮壯的徐亨倒也不笨,躍上馬背,隨在皇帝左右。郭亮說了些皇上辛勞的客氣話後道:“開平距阿魯台雖比興和近得多,但韃靼在臣這裡吃過大虧,死傷了幾百人,故他繞過開平遠攻興和,興和設防雖謹,但王喚貿然出擊才中伏而死。臣自永樂七年備邊開平以來,謹斥候,嚴守備,十七年以後,又有興安伯徐亨襄助,練兵、屯田兩不誤,方有今日強城之勢。”
聽了郭亮一大堆表白,永樂輕輕點頭,元時的上都、今日大明的重鎮開平之所以安堵,郭亮自然功不可沒,這和外麵的傳聞不大相符。
皇上居高而望,見了森林,還真就丟了個彆的樹木了。外若率直的郭亮,不但給皇上,也給眾大臣留下了一個嚴謹奉公的好印象。其實,在開平這十幾年,他克扣軍餉,貪汙恣肆,欺男霸女,沒少乾了壞事。但郭亮這個人,老謀深算,十分在意時論和口碑,在意他在開平軍民心中的形象。因而,凡事運作起來,皆處機密之狀,無半點張揚之舉,故在人們眼中一直就是個難得的好將軍,直到來年病死。因為年老,永樂遣徐亨協助,徐亨到後,郭亮還以為是皇上聽到了風吹草動,著人看著他呢,遂收斂了許多。
“一半將士留守,你二人率其餘兵馬隨朕出征。”“臣以為留五千人足可以守禦。”年輕的徐亨扭扭敦實的身子拱手道。靖難功臣之後,雖不免紈絝子弟驕狂、自大的習氣,能有些作為,且和郭亮的相處共事還算不錯,差強人意吧。“為將不謹乃兵家之大忌,此距敵虜近,不可不慮萬全之策。丘福輕敵之敗,十萬官軍血的教訓,永久都當謹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臣遵旨。”徐亨心中雖覺皇上多慮,但也不得不信服皇上用兵的縝密。
過開平就是曾作為蒙元北狩後的臨時都城應昌了,永樂愈加謹慎,下令大軍結方陣前進;宿營之地,樵采不得出長圍二十裡。
美麗的闊灤海上,粼粼碧波像無邊無涯的綢緞,蕩漾舒展,無窮無儘;浩瀚清澈的湖水中究竟承載和記錄著多少不可思議、不能泯滅的東西,沒人說得清楚。旭日初升,霞光萬道,風兒吹過,掃過一層層細碎的浪花,把映襯在水中蒼蒼莽莽的群山和數十座潔白的、星羅棋布的營帳瞬間就吞噬得無影無蹤。風過去,波平了,一切又回到水中,還那麼平靜。
從母親的大帳裡出來,很顯蒼老的阿魯台急急趕往可汗的營地。皇帝親率的幾十萬明軍一天天接近,他像熱鍋上的螞蟻般焦躁不安。母親的一席話猶在耳邊:羊群鬥不過猛獸,弱柳抵不住狂風。和南朝皇帝較量過多少年,打不過又何必去招惹,低個頭就封你和寧王,封我王太夫人,封你老婆王夫人,和和睦睦又有什麼不好?十幾年來雖納了些貢,可南朝又賜了多少玉帛彩緞,比你的納貢不知要多多少。你兵馬比過去強了,不打仗手就癢癢?這下好了,南朝幾十萬人壓過來,像一群老鷹圍住了剛出生的羔羊,我這把老骨頭跑不散架,也要被人捉去做奴婢了,你在南朝的妹妹也要死了。”
母親一天比一天老了,佝僂著身子常常隱藏在大大的帳包裡,阿魯台進來的時候,她才從瞌睡中醒來,半倚著坐起。很久沒有梳理的頭發糾纏在一起,被歲月磨皺的臉頰凝固著日曬雨淋,撐開鬆垮的眼皮,露出兩隻深井般乾枯的眼睛,滿是迷茫。她多願守著安詳的大帳和帳外一望無際無憂無愁的青草啊!帳外溫暖的陽光是她心底的依靠,天氣轉暖,她會坐在一個不甚寬大的羊皮座椅上,偶爾睜睜眼,感受著太陽從前胸照到後背的舒適,渾身都是暖和的,這比吃什麼山珍海味,比役使多少奴婢都愜意。走什麼走,她一步都不想挪,隻願靜靜地坐在這兒,等每日的陽光。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