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黯淡得如同林中朽木一般的母親,阿魯台一陣心酸,想勸慰幾句,卻又不知從何說起。聽了母親的訓示,又來不及解釋,就叫婢女為母親做好了轉場的準備。他又能說什麼,各部間相隔十裡、百裡,戰敗的時候,他說話還管事;戰勝的時候,很多人就不可一世了,他根本約束不住,他們把征戰和搶掠當成一種榮耀,就像盜馬賊,哪一日不盜了,手都癢癢。新可汗阿寨隻是他手裡的一張牌,因無尺寸戰功,又是在大明長大,在各部中沒一點威望,無所號令。曾為可汗後妃的洪高娃也因可汗已死近二十年而不再被人看重。其實,阿魯台的骨子裡同樣奔跑著震顫大地的馬蹄,他的雄心是像成吉思汗一樣一統蒙古草原,他還指望著屬下去浴血奮戰呢,所以,對他們的所作所為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想,有每年到明廷的朝貢,有韃靼使臣的巧舌如簧,有和皇上身邊太監的關係,有妹妹的原因,穩住朝廷,穩住皇帝不成問題。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屬下殺死了大明興和守將王喚,而明朝皇帝到老了還會動這麼大的肝火,浩浩蕩蕩,禦駕親征。真用自己這兩萬多勇士去拚殺,無異於以卵擊石,沒了這些人,也就沒了他阿魯台,不,是沒有了整個韃靼部在草原上的立足之地。瓦剌馬哈木的那個小崽子脫歡在草原的風雨中越長越壯實,尤其是承襲順寧王後,稱霸的氣勢已然顯露,連自己這隻老鷹一不留神也被他拔了些羽毛,雖然損失不大,卻也儘顯了他的狂野、凶狠和無情,草原上這隻危害群羊的餓狼長大了。他阿魯台既要應付南麵的大明,又要防禦西麵的瓦剌,兩麵臨敵的滋味實在難受。
阿魯台思緒萬千,胸中擁堵,快馬加鞭,跨進金頂大帳時已是氣喘籲籲,裡麵已聚集了可汗阿寨、部族頭領買驢、把禿、也先土乾和長子失捏乾等十幾人。他又一次習慣地徑直走向上座的老虎皮座椅,忽見可汗阿寨已坐了,心裡梗了一下,還是坐到了阿寨的右下手。他的心中雖有了主見,還是想聽聽大家的意見,遂朝阿寨點點頭,言道:“我雖使了疑兵之計,想調虎離山,明朝皇帝不上當,仍麾軍北進,攻萬全的人馬已全部撤回。明軍現距闊灤海還有五六百裡,刻不容緩,諸位議議該如何應對。”
“王爺記得,我曾隨伯蘭達悄悄出使南朝,和那幫子官員有一些接觸,”買驢是阿魯台的遠房親戚,也是他的心腹,最了解阿魯台,二人私下裡已就避敵之策議過幾次,稍一沉思,言道,“南朝對我部和瓦剌又各有過一戰,由此,我深知明帝用兵謹慎,且又人馬眾多,幾無可乘之機。我以為,餓狼來了,牛羊總要避一避。”
“那王爺也是南朝封的,不叫也罷。”麵對南朝的一步步逼近,阿魯台心緒煩亂,數年來的結好誰都不再留戀,連大明皇帝欽封的“王爺”的稱謂,他都覺著彆扭了。但稱呼了十來年,大家習慣了,反過來,若是稱本雅失裡當年封他的“太師”,又覺低了些,倒不知稱呼什麼好了。
也先土乾不以為然:“餓狼吃不掉獵犬,暴風吹不走雄鷹。遠道而來的明軍人困馬乏,若選個山坳設伏,用長生天雷霆的利劍一定會劈死這些入侵的南蠻子,斡難河的子孫什麼時候也不會屈服!”
失捏乾看了父親阿魯台一眼,又白了白也先土乾,想起上次對陣時也先土乾腳下抹油的態度,站起道:“我恨不能馬上把那皇帝的頭顱擺上祭壇,想是想,可我做不到。你脖子上長的又不是牛頭,以三萬對幾十萬,這點家底拚光了,我韃靼還能在草原立足?”
失捏乾比父親略矮些,圓臉上鑲著兩隻圓圓的眼睛和鷹鉤一樣的鼻子,加上兩道短短粗粗的三角眉,活脫一個老鷹再世。
“要做白毛風裡順風的羊群你做好了!”也先土乾“霍”地站起,毫不相讓,“黃金家族的血液裡沒有懦弱的血,白毛風吹走的隻能是任人宰割的羊群!”
“你既是條狼,又混到人群裡乾什麼?”失捏乾反唇相譏。長期以“汗族”的血統自居,卻不被彆人認可。也先土乾的部族能上陣的青壯年也有近兩千人,實力很強。失捏乾沒少在他的部族上動心思,明裡示好,暗裡籠絡,但也先土乾的部族大多是他的親戚不說,他待大家也很好,常有些恩惠,所以,阿魯台父子有心攪局卻攪不成,由此不敢小覷。
“夠了!”眼見著兩個大頭領劍拔弩張,就要動手,這樣吵下去卻毫無意義,阿魯台不管不顧地吼了一聲,也覺過分,向阿寨可汗點點頭,繼續道,“蒙古包沒漏洞,雨雪打不進來;親人不離散,就不會經受太多的磨難。一斧砍不倒合抱的大樹,亂箭射不穿巨大的蒼穹,廣袤的草原大漠有的是山嶺溝壑。我意已決,按買驢所言,暫時避一避,各部族分散退走,目標小好隱藏,留著腦袋吃肉,總比在草地裡啃泥土好多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太師高見!”買驢糾正了對阿魯台的稱謂,“十幾個部族分頭一走,南朝皇帝追都沒法追,也隻有乾瞪眼了。憑他的性格他是不會分兵搜尋的。”
“可汗以為呢?”阿魯台問阿寨。“太師的主意高,大地廣袤,河流綿長,撥一些人馬給我,也讓我展翅高飛、翱翔千裡吧!”阿寨雖來了幾年了,但他知道,這個部族是阿魯台的天下,不說話、不做主就是最好的可汗。他的母親洪高娃也常常給他講過去幾個可汗被殺的血腥,他也就樂得個無所事事。
也先土乾瞪了瞪眼,又瞄了一眼不說一句硬話的傀儡阿寨,心裡很不是滋味。與其受氣又不被信任,何如借分部遷徙之機遠走高飛呢?霎時,一束徹底脫離阿魯台的陰光從他心頭一掠而過。
明朝大軍趕到時,闊灤海邊已是一片過分的狼藉,滿地都是笨拙的輜重,破舊的馬鞍,丟棄的衣物,甚至還有一些倉促中遺忘在圈裡的牲畜,幾近餓死。
是否繼續追擊呢,永樂猶豫了。他來到輜重前仔細辨認,雖說東西不少,都是些笨拙且無用的;再去看圈裡的牛羊,幾乎看不出是倉皇中丟棄的痕跡,是誘餌?多路將領來報,阿魯台無力對抗天兵,分散著朝多個方向逃了。是進是退?永樂一時不能決斷。前隊督糧官李慶悄悄對他說過糧草不足,且後運不濟,若再耽擱,大軍或將斷糧。永樂怒目圓睜,又要發火,可缺糧是個軍事秘密,若被敵兵知道,那就危險了。再者,後運督糧官孟瑛、趙羾又不在跟前,朝誰發火他選不準目標。
文臣武將一大群人圍著,幾十萬大軍在等待部署,就這樣退了?他下不了台,正不知如何是好,楊榮說:“陛下,正如諸將所言,阿魯台各部儘棄輜重,四散奔逃,部眾離散,損失顯見不小,我大明不傷一兵一卒,皇上所征之目的既達,是上天助我,又何必拘於一戰?”
永樂環視遠方,闊灤海波平浪靜,映襯著雲來雲往的藍天,幾隻水鳥蜻蜓點水般在水上嬉戲,自由自在,轉瞬就飛遠了。偌大的草原,無儘的荒漠,阿魯台的主力會遁向何方,又會追到何時呢?糧草不濟,幾十萬大軍困於草原,那是天大的危險,比他的麵子重多了。
永樂的目光掃向身邊的文武群臣,一個個焦慮的神色,讓他更覺毫無目標追擊的重重危險,這危險不是來自敵人,而是來自自己。他無奈地“唉”了一聲,下旨焚毀了阿魯台所棄輜重,宰殺了阿魯台遺留的牲畜,就地埋鍋造飯,將士們飽餐一頓,班師回朝。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