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已到了寒風凜冽、滴水成冰的冬季,三十萬大軍迎著塞外刺骨的北風,艱難行進。準備不足,部伍中不斷有將士凍傷的報告,行進的速度一天比一天慢了。河麵上覆蓋了厚厚的堅冰,連汲水都困難,饑餓的官軍能打勝仗?是進是退永樂必須作出抉擇了。進,是他的主張,不顧季節,閣臣勸都不聽,也不知當時想的什麼;退,幾十萬大軍出塞,一敵未獲,不讓天下笑掉大牙?
邊將來報,說阿魯台今夏屯紮在臚朐河北岸,聲言攻大同、寧夏,也隻是虛張聲勢。去年被搗了巢穴元氣大傷,今春又被瓦剌脫歡偷襲,人馬十喪六七,聽說大軍又出,早逃得無影無蹤了。
永樂更加焦躁,帳外的天陰冷、幽暗而迷蒙,狂風中的沙粒鼓動和敲打著大帳,從連接的縫隙處湧進一股股塵煙,嗆得他乾嘔幾聲。耗費巨繁的幾十萬大軍出塞,聲勢浩大的皇帝禦駕親征,兩個多月卻一無所獲,甚至沒有看到敵人的蹤影,這使一國之君的他深感羞辱而很難下令班師。但數十萬軍民驢駝馬牛、車拉人推的轉運,糧餉還接濟不上,若突降驟雪,糧草不濟,那麼多人的性命也難保了。
寧陽侯陳懋所率先鋒已追到臚朐河上。夏日歡騰的臚朐河水千裡冰封,不見儘頭,遠山近嶺都埋藏在一片綿延不絕的苦寂和肅殺中。西北風尖利地嚎叫著,一路橫掃,地上的沙粒、碎石、爛草瞬間就被卷到空中,一路南下,散發著酷寒的利爪,掃蕩著敢於逆風而上的一切。人馬一停下來,鎧甲就要和身體凍成一體。
是進是退,先鋒官的陳懋麵臨著和皇帝一樣的抉擇了。前麵,冰天雪地,刀寒鞘冷,將士凍傷厲害,基本已沒有戰鬥力;等待,又沒有皇上旨意。躊躇之際,遠處裹著風沙,順風飛來了一支上千人的馬隊,陳懋大吼一聲,五千人馬上拉開了戰鬥隊形,刀出鞘,箭上弦,立時把冰冷擱在一邊了。奇怪,相距一箭之地時,對方站住了,隻有三個人縱馬過來,手中沒有兵器,喊著要歸附大明的話,五十步遠時,三人下馬,空端著雙手來到陳懋麵前。
中間一個頭戴狐皮帽的年輕人,右手撫胸,低頭躬身道:“大人在上,我部族頭領也先土乾王子願率本部人馬歸附大明,還望上將軍收留。”
“你是誰?因何歸附?”冰天雪地,風沙彌漫,陳懋保持著本能的戒心。丘福輕信諜者的致命之錯再犯一次,大明的顏麵、皇帝的顏麵掃地不說,將來再拿什麼南征北伐?
“我是也先土乾的外甥把台,舅父因被阿魯台猜忌、排擠,我部趁著土剌河多日暴雪,借轉場避雪率部南來。”
陳懋心下一陣輕鬆,這樣的歸附大多數是真心的,他遇到過多次,但這一次不同,不唯他找到了迅速退兵的理由,連皇上也會借此班師了。雖然如此,陳懋一點不敢鬆懈,介紹和要求道:“我乃大明先鋒官寧陽侯陳懋,可以帶你舅父去見皇帝陛下。因不曉細情,不得不防,你部需在我部保護下南行,你舅父及侍衛隨我前往時不得隨身配帶刀劍,你可應允?”
“這——?須待我稟明舅父。”不一會兒,把台打馬回來說舅父同意,安置一下馬上就到。陳懋滿心歡喜,他所率的數千將士終於可以堂而皇之地順風南歸了。
“皇上,先鋒寧陽侯陳懋遣人來報,韃靼部也先土乾王子率本部來歸,距此不足三十裡了。”楊榮在冰冷中哈著氣,向皇上稟報。
永樂連日來正為大軍無功即返犯愁呢,聽得此信頓時雲開霧散,總有一個可告天下的班師理由了:“快,速讓韃靼王子來見,朕在大帳等候。”說著,就有些迫不及待,連皇帝應有的矜持都放下了,眼下的尷尬一覽無餘地表露在臣子麵前。此時,他雖沒有說出是自己北征的決策失誤,但他用行動已經告訴了大家。
“皇上身在前線,不比京城,還是我等先見見,確認是誠心歸附了,再引見給皇上不遲。”這寒風凜冽的塞外,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防寒上,楊榮擔心有詐。阿魯台雖窮途末路,卻詭計多端,萬一弄出個荊軻獻圖而圖窮匕首見,皇上有個閃失,豈不成了天大的笑話?
“不必了,”永樂胸有成竹,擺手製止,“這已說明阿魯台部曲離散,氣息奄奄,休說見一個王子,爾等不知嗎?朕當年大雪之日率師深入迤都山,降了乃兒不花,何等危險?今日見一個歸附的韃靼王子,就害怕了?”
楊榮不免歎息,那時的燕王,即使戰死塞外,朝廷旌表了,算了事;今天的萬乘之尊,身份就差著十萬八千裡呢!但他不敢分辯,更不敢違拗,一麵給馬雲、海壽使眼色叫他倆“陪著”,左右不離;一麵悄悄把張杌、騰定等十幾個侍衛安置在帳內隱藏好,再三叮囑。一切妥當,陳懋也陪著也先土乾及兒子倫都爾、外甥把台到了。
永樂居中而坐,楊榮、金幼孜和張輔、陳懋、柳升、鄭亨、薛祿、王通、孟瑛等分左右而立。見韃靼王子等未配刀劍,楊榮心中暗讚陳懋心細但也擔心有隨身的暗器,再看馬雲、海壽一邊一個守在皇帝身邊,不錯眼珠,稍稍寬了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韃靼王子也先土乾和外甥把台、兒子倫都爾恭見像太陽一樣光照大地的天朝皇帝陛下。”也先土乾雖能說漢語,隻是太生硬,需要一字一字往出蹦,不像他的外甥,常年參與邊貿,與大明軍民打交道,能講地道的漢語。
“起來說話。”三人站起,往後退了退,低著頭,永樂這才慢慢打量起這位素稱狡黠的蒙古王子。約莫四十歲的年紀,穿一件八成新的羊皮袍子,腳下是一雙高腰的牛皮靴,公牛一樣的身軀粗粗壯壯,濃眉下兩隻大眼炯炯有神,看上去就有幾分讓人喜歡。
永樂點頭道:“王子慕我天朝遠道而來,十分辛苦,朕要在大帳中設宴款待遠來的朋友,王子叫什麼名字?”
“也先土乾。”“嗯,剛說完,朕就忘了,不大好記。王子來歸,怕也有不少阻隔吧?”永樂雖然高興,但也不是沒有戒心,就想通過對方的言行進一步探尋他來附的因由。
也先土乾覺著自己說漢語實在彆扭,對皇上不恭,指指自己的嘴,轉身拍拍外甥。把台道:“回皇上,我部族有近五千人,常年在捕魚兒海北放牧,倒也自在。可汗本雅失裡死後,韃靼和瓦剌兩部殺得更凶了,缺胳膊少腿的大有人在。韃靼內部也因水草常起爭端,幾乎無一日不動刀,無一天不傷人。沒了可汗,阿魯台獨攬大權,名義上一直在找尋黃金家族的後裔,實際上,對我們這些黃金家族的親戚大加排擠。前幾年找了個阿寨做可汗,每年索要牛羊數目竟是原來幾倍,說是給汗廷的開銷。各部族又要征戰死人,又有很重的貢賦,實在承受不起,得機就逃了。去載跑了幾個,今年趁皇上北征,又有幾家投了瓦剌。小部早聞皇上有包容天地之廣大心胸,早有向化歸順之心,苦於沒機會。這次準備了幾個月,開始想借阿魯台擾邊時南來,狡詐的阿魯台看得緊,沒機會。前數日一場暴風雪成全了我們,順風跑得快,損失了一些人馬和牛羊。以前有所冒犯,還請大皇帝諒解。”
大致的底細清楚了,永樂證實了自己的判斷,阿魯台部四分五裂,人心渙散,若能給他最後一擊,韃靼部再想振作起來就沒有年月了。但他對那麼多部族都投了瓦剌有些不悅,想起前幾年襲封的順寧王脫歡,已是二十左右歲的年紀了,會有稱霸草原的雄心嗎?到底嫩了些。還是眼前凶殘的惡狼阿魯台不容忽視,還要用出征、用蠶食的法子剿得他不複再起。
永樂又一次點點頭,表明他對也先土乾來歸的歡迎和肯定,既然有所損失,那就予以補償。反複的察言觀色,他已認定,也先土乾是個像薛斌、騰定一樣的好苗子,既然是好苗子,也就不吝惜肥和水,養活幾千人對一個大國的皇帝來說,九牛一毛。
“從大營中先撥給二百頭牛、二百隻羊、二百石糧食暫時維持,待朕回鑾後,在西寧另劃草場,作為爾等世代的營生。”
三人又跪下謝恩。過去的二十年,也先土乾或隨阿魯台或自率部伍沒少在大明的邊疆折騰了,有些邊將甚至還記得這個膀大腰圓、看似愚笨的大頭領,好像就在前年,重鎮興和就是他攻陷的,還死了守將王喚,皇上就這麼寬容了,還賜糧、賜物、賜草場,想得這樣周全,一些將領不解。
也先土乾懷著敬畏之心來投大明,皇上一字不提昔日的事,恩禮相待,原來的憂懼之心頓時化作無限感激之情。他對外甥咕嚕了一陣,楊榮立刻警覺起來,手裡的一塊玉石攥在手中,隨時就要摔在地上。
卻聽把台道:“皇上垂拱,開創一代盛世,九夷萬方迢遙萬裡莫不羅拜闕下,若非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哪有我等小部的今日?阿魯台凶悖狂逆,皇上揮師踏平虜巢之日,我和舅父熟人熟路做先鋒,前有刀山火海,也在所不辭。”
“王子一片忠心,”幾句文縐縐的話,道出了小夥子對中華文化的諳熟,更道出了甥舅二人對天朝的忠忱,永樂站起,有些激動道,“爾三人之心,上可昭日月,下可證大地。也先過去是王子,朕也不虧待你,就封你忠勇王,賜名金忠;把台、倫都爾授都督僉事,賜冠帶及織金襲衣。”
也先土乾三人這一次是長跪不起了。永樂目視前方,那目光似是穿透大帳,把大漠高原的萬千風光儘收眼底:“昔唐貞觀之時,突厥頡利可汗入朝,太宗言胡越一家,天下乂安,實有矜大自得之意,朕所不取。惟願天下之人生者有其土,活者遂其生,從此邊境無患,兵甲不用,朕之誌也。”
也先土乾三人叩頭謝恩,蒙語漢語夾雜著,聲音哽咽,竟有些含混不清了。大明眾臣也一齊跪下,為皇上的天下胸懷所感奮。於是,回師就已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事了,永樂命金幼孜草旨敕諭皇太子,以也先土乾來歸,班師詔告天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十一月初,大明回師抵達居庸關,除各回防地的大部外,邊軍、京軍長長地、寬寬地鋪開,塞滿驛路,望不見首尾。左抵宣府黃花鎮,右到涿州,約三百餘裡。盛裝相迎的文武大臣,身著不同服飾的外國使臣,還有聽說了皇帝回鑾的周邊百姓全都恭恭敬敬地候在居庸關內道路兩側。
在冬日凜冽的寒風中,在隨駕文武官員的陪同下,當永樂身著袞龍金繡袍、乘一匹玉花龍馬出現在關內的時候,群臣萬民不約而同、山呼海嘯般“皇帝萬歲、萬萬歲!”的歡呼聲此起彼伏,在山穀間回蕩,整個居庸關都瘋了、醉了。
珠鈿翠蓋,玉轡紅纓。永樂按轡徐行,威風凜凜,風光無限。身旁輝映著飄揚的各色旗幟,眼前是千千萬萬雙激動的目光,激情澎湃、雄壯有力的歡呼聲使他胸中充溢著君臨天下的驕傲,他時而揮手向伏在街兩側的臣民貢使致意,時而目視前方,若有所思。煩人的病魔在這一刻似乎被扔到了九霄雲外,他的風度和氣派仿佛又回到了青年時期的塞外凱旋。
二十年來的大事曆曆在目:鄭和數下西洋,幾十國貢使相望於道;治理黃河,整修大運河,兩岸綠柳成蔭,商旅不絕於道;修《永樂大典》、鑄永樂大鐘,建大報恩寺,決議遷都北京,還有曆次北征……雖有天災人禍,但朝報夕賑,給牛給種,說不上家家殷實,大多數人家斷不會啼饑號寒了。這擁戴、狂熱的勁頭是地方官員們逼不出來、百姓們演不出來的。在“皇帝萬萬歲”的喧嘯聲中,永樂動情了。有詩盛讚永樂皇帝不避刀劍風寒的禦駕親征:胡天八月白風吼,黃沙漫漫亂石走;顰鼓聲聲千軍動,長歌勁勁萬馬休。三軍大呼三江抖,短兵相搏短器柔;匈奴何敢纓其鋒?居胥狼煙貫北鬥。好不氣勢!金鼓喧天,歡聲動地,旌旗獵獵,槍戟閃閃,伴著一浪高過一浪的萬歲聲在山穀間回蕩,不絕於縷。連綿數百裡的部伍在空間呈弧線分布,像一道新建的長城屏衛著大明,這氣氛,這場景,早已抵消了隆冬的寒意。
新封的忠勇王金忠騎馬走在隊伍中間,早已被眼前的場麵震撼了,按捺不住,不時從馬上躍起向前張望,豔羨、激動、歎為觀止,對外甥把台及左右說:“活了四十年,隻會打打殺殺,今天才知和真天子出行的壯闊,由不得你不舍命相隨!”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