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追窮寇諸將紛請纓 慕胡楊皇帝歎人生(1)_武英殿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武英殿 > 第102章 追窮寇諸將紛請纓 慕胡楊皇帝歎人生(1)

第102章 追窮寇諸將紛請纓 慕胡楊皇帝歎人生(1)(1 / 1)

閣臣中最年輕的楊榮也已五十多歲了,從建文二年考中進士,建文四年迎接新帝,二十多年皇上身邊的運籌帷幄,讓他養成了通盤運籌的思維定勢,廟堂高而洞見遠,俯視闊而見者著。宏到大政方針,微至細枝末節,參決國事,拾遺補缺,幾無所漏,且又為人謙遜隨和,所以,他和金幼孜能在皇上身邊幾十年而寵任不衰。

思慮了一陣,和金幼孜交換了眼色,楊榮胸有成竹,望望外麵黑漆漆的夜空,完全站在皇上的角度,義憤填膺又不無遺憾道:“泱泱中華與邊鄙各部,雖不可同日而語,而陛下最重睦鄰,通使傳信,互為邊貿,百姓安居樂業,皇上之誌也!然敵虜挑釁,殺我使臣,掠我邊疆,屠我黎庶,堂堂天朝大國豈能坐視小醜跳梁,故從永樂八年開始,皇上數次北征,皆賊虜罪孽之重,罪在不赦,大明不得已而為之。”

楊榮慷慨陳詞,偷覷皇上,認真聽著,受到鼓舞,遂順著自己的思路,把話說開去。“陛下天性好生,厭惡仇殺,天下共知。近年之征伐,幾欲一舉蕩平寇虜,從此天下乂安,再無兵燹之痛,此心厚重於地,上達於天。北征之舉固在除暴安民,然兩軍相交,黑雲壓城,刀鋒箭弩,雷霆萬鈞之際,又焉能不殃及百姓?正所謂火炎昆岡,玉石俱焚,

‘上蒼好生’之意或可在此,還請陛下留意。”金幼孜拱拱手,補充道:“大軍之外,我幾十萬百姓奔波路途,運送糧草,不能說不艱難;敵方數萬婦女老幼也必隨敵軍輾轉顛沛,痛苦不堪。以阿魯台一人之罪而累及兩方百姓、累及皇上,此虜死有餘辜,卻也讓皇上和天下軍民牽連其中,所謂‘上蒼好生’莫非於此?”

寥寥數語,似是打開了永樂多日、不,應該說是多年的心結,數度北上,數十萬人奔波,皆為阿魯台一人,怎麼想都有受愚弄之嫌。他胸中憋悶,起身推開窗扇,一窗帶著新鮮涼意的冰冷空氣撲麵而來,無限愜意又無限遺憾。星星眨著眼在頭頂閃爍,黑黢黢的夜空伸向遠方,默默無語又高深莫測,料峭的夜色寒意很快就湧滿了整個屋子。每一個人在感覺過瞬間的爽快後,片刻就陷入了寒冷的包圍中。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連同他做燕王時算起,永樂一生有六次深入漠北,不同的打擊對象,不同的出塞路線,足跡遍及塞外的山山嶺嶺。掃除逆虜,肅清沙漠,往來貿易,天下安堵。古謂武有七德,以禁暴、除亂為首,他的每一次出征不都是要禁暴、除亂,為黎庶蒼生著想嗎?武為何意,止戈為武。以武力強製逆虜放下屠刀,何錯之有?

“上蒼好生”,既是對他的肯定,大概也是對他的規勸。二位閣臣所解與他夢遊長陵的不祥有幾分相通,玉石俱焚,玉者為誰,是汗流浹背的萬千百姓還是他這個高居九重的天子呢?水與舟,沒了哪一個,國都將不國。

“夫用兵之道,”永樂關上窗子,回身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二位愛卿言之有理,朕不能以一人有罪而罰及無辜。幼孜,你按朕意草敕:

往者,阿魯台窮極來歸,朕何以待他天下共知。今又有什麼虧欠,多年來寇擾邊鄙,虔留黎庶,作孽多端,欲自取其禍。朕以天人之怒統禦六師征討,阿魯台如洪爐片雪,豈有餘命?然商湯為政,網開三麵。朕感念上天好生之仁,不忍荼毒無辜,今所罪者隻阿魯台一人,其所部頭目以下一概不問。有能順天意來歸者,必如也先土乾一樣,待以至誠,優以恩賚,授予官職。朕之斯言可證天地,聽詔之人切勿猶豫,以致後悔不及。

“遵旨。”金幼孜道,“明日陛下過目後,由李賢翻譯,用漢蒙兩種文字書就,著所俘韃靼部屬快馬把敕書送到阿魯台營地。”

“馬雲,再找個機靈的小內侍一起去,務求送達。”永樂叮囑。雖沒有勸得皇上馬上罷兵,但一紙敕書已明顯表露了皇上的心思,大軍行進的速度慢下來,說不定下一步就可以班師了,一件大事塵埃落定,楊榮、金幼孜困倦皆無。皇上身邊的人,雖品秩不高,一句話,一個主意,真就可以了卻兵火之虞,節省如山糧草。楊榮見皇上打了個哈欠,略有疲憊,關切道:“皇上,剛進醜時,還是睡一會兒吧。”

永樂重新落座,雖覺勞乏,解了夢,心上輕鬆了,看看天色,對楊、金二人道:“二位去吧,朕先坐坐,困倦了再躺下不遲。”

“還是躺下好些。”金幼孜又勸。“沒甚要緊,去吧,明日還要行軍呢。”二人出去後,馬雲請皇上上床俯臥,讓兩個宮女輪流給他輕撫後背、雙臂和雙腿,永樂感到一陣輕鬆,倒覺困倦了,翻個身,慢慢睡去。馬雲對兩個宮女揮揮手,為皇上蓋好被,悄悄退了出來。

大軍由開平進抵應昌,緩緩北上。發出了敕書,不再以征戰為目的,整個大軍似乎都輕鬆了。元末明初的五十多年,大明與殘元,與瓦剌、韃靼,瓦剌與韃靼,瓦剌、韃靼內部各部族間的征戰一直就沒有停下過,如果把這些死者的屍體一一排列,恐怕也要蓋滿荒原大漠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時候的草原狼似乎又成了荒原的保潔師,經過它們一群群、一遍遍的洗禮,沒有了容易變質腐爛的肉體,荒原大漠上隻剩下百年不朽的、被風沙揉搓得光滑錚亮的皚皚白骨,橫一條、豎一綹,像破碎的鏡子,在陽光下閃著陰陰的亮光,晃得人睜不開眼睛。它用這種奇怪的光束告誡著往來的人們,戰禍之苦,戰亂之殤!

永樂淒然,默默低頭,心中又道出了一句“上蒼好生”,他用低沉的聲音對馬雲道:“白骨累累,朕心不安,敵方、我方,都是生命。知諭中軍安遠侯柳升,率將士收殮遺骸埋葬,讓逝者入土安生,朕要親自祭奠。”

六月中旬,先鋒官寧陽侯陳懋、忠勇王金忠遣人來報,已追到達蘭納木兒河上,滿地的荒塵野草,滿目的肅靜蕭涼,沒有虜寇的一點蹤跡,更見不到一點車轍馬牛的痕跡,不是早已逃遁就是根本沒來過。

永樂默然良久,既見不到降敵,也沒有阿魯台的影子,也不知韃靼是否收到了他的敕書。反過來想,那敕書給誰呢,是給各部,還是給阿魯台,阿魯台看不到,各部肯定不知道;即使阿魯台看到了,他會為了各部生存而負荊請罪?根本不會。永樂暗歎六師複出又要無功而返,再沒有也先土乾一類的人為他的疲師遠勞添一份慰藉了。

好一陣子,永樂才說話,命人告訴陳懋、金忠繼續在周邊搜尋敵部的蛛絲馬跡;令大軍就地紮營,嚴陣以待;又命英國公張輔、成山侯王通分兵搜索附近山穀。

十幾天過去了,張輔、王通搜遍了天馬峰周圍三百餘裡的山穀也沒有發現敵兵的一人一騎。接著,陳懋、金忠也因引兵至白邙山後仍一無所獲,以糧儘而還,大軍又陷入了和上次一模一樣的進退兩難的境地,唯一幸運的,不是在冰寒雪凍的嚴冬。

幾十萬大軍在外,幾十萬民丁馱運,耗費巨繁,就這麼毫無希望地僵持著,軍中斷糧的日子不遠了。皇上染屙,輔臣也傳染了嗎?皇上於開平、應昌大宴群臣,既無任何喜訊,又迥異於往常,他的素食,他的節糧的行事風格哪兒去了?又到這茫茫的塞上僵守著,是要自取滅亡嗎?眼見的危機為什麼沒有人說話?張輔憂心如焚,他不知楊榮、金幼孜曾經做過的努力,因而對輔臣十分不滿。又有傳言說皇上近日又開始恍惚了,他下定決心,寧以一己之在家賦閒乃至下獄也要請皇上率大軍回師,再沉默下去,連大明也危險了。

他走進皇上大帳的時候,輔臣楊榮、金幼孜在和皇上說話,像是在分析麵對的敵情,張輔心中有了一點點解脫和輕鬆。接著,鄭亨、薛祿、柳升、陳懋、金忠等就像約好似的,陸陸續續來到大帳中。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謀春 我媽是年代文早逝原配 歡迎來到神明的遊戲 從海灣風暴開始 覺醒十倍返利,我手撕極品親戚! 主母生存指南 引誘清冷權臣後 克係末日擺攤,邪神被我喂成萌寵 亡妻回歸的方式不太對 穿成病嬌反派的小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