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榆木川長魂係大漠 紫禁城儲君撥庶務(3)_武英殿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武英殿 > 第103章 榆木川長魂係大漠 紫禁城儲君撥庶務(3)

第103章 榆木川長魂係大漠 紫禁城儲君撥庶務(3)(1 / 1)

楊榮壓低聲音,正色道,“軍國為重,現在不是哭臨的時候,緘守秘密,不許再哭!”

大家這才緩過神來,感覺到了事關的重大。“海公公,以皇上口諭速請英國公到禦帳議事,和往常一樣,不得有一絲一毫的含悲帶痛。”“遵命!”特殊時候,主事人的命令就是皇命,馬雲、海壽雖為內官頭領,尤其是黃儼死後,二人的地位如日中天,也深知大局為重的道理,樂意為楊榮驅縱。張輔早猜了個八九分,沉穩地對同領左掖的成國公朱勇交代了軍中事宜,才隨海壽來到皇帝所在的中軍禦帳。“勉仁,說你的打算。”張輔乾淨利落,不用解釋,一進帳,他全都明白了。縱然在才情和人品上,他對楊榮、金幼孜有著惺惺相惜的認可,但這次北征開始,卻對二人意見很大,心中一再責怪其不勸皇上,空勞師餉。當皇上枕夢、書諭阿魯台部屬的消息傳出後,他也才理解了近臣的無奈及和風細雨般的滲透療法,到了前日的共受皇上遺囑而臨危不亂,他對楊、金二人的處事已變成了深深敬佩,認定了二人,尤其楊榮,是個能主大事的人。

“事情緊急,”楊榮運籌帷幄,“張公爺首肯,我也不再謙讓。在下以為,六師孤懸塞外,若有不逞之徒乘機生事,或可不好收拾。故提議密不發喪,大軍加速前進。”張輔點頭。

金幼孜說:“天氣尚熱,一路南下,龍體至京還有近一月路程,萬一朽腐,氣味漫延,就藏不住了,總不能學秦始皇晏駕時,趙高之流弄些臭魚爛蝦兜著,太過拙劣了。”

“讚同二位所言。”張輔眉毛一挑,英氣逼人,彆看他比楊、金都小了幾歲,卻有著多年征戰、號令一方的見識、經曆和膽略,尤其是在泰山壓頂、岌岌可危的關鍵時刻,他的智慧更像是皮囊中的積水,壓力越大,爆發的就越快。

“我們在荒原,又不是暑天,找到魚蝦也不一定有用,隻有把遺體密封才不會有味。”“拿什麼密封?我們手裡隻有兵器,對了,那就把兵器熔化鑄成一個棺槨。”馬雲建議。“不成啊,熔化兵器目標太大,鑄成棺槨不就等於發送了消息,欲蓋彌彰了。”楊榮擔心。張輔略微頓了頓,想起軍中有不少用於祭祀戰神和天地山川的錫器,比兵器易熔多了,

就用錫器。“有了,”張輔堅定地一揮手,“收斂軍中錫器,鑄成類似酒具的巨型器皿,裝殮皇上,外人既不知器皿何用,密封後又不會有異味散出。”真就像他當年三十出頭為帥以畫獅對付交趾黎季嫠象陣的機敏睿智,先讓野獸吃驚,再以火箭射象鼻,大象反走,自相踐踏,瞬間就破了黎氏自詡的所向披靡的象陣,從此奠定了他在交趾全勝的基礎。

馬雲無比讚許:“英公之謀甚好。幾位都在,目下也隻能假傳聖旨,以皇上聖諭傳令各營集中錫器,連熔帶鑄,三五天就成。”海壽說:“這個難題解決了,再就是路途上,朝夕飲食供奉一如平日都無問題,某擔心的是,文武大臣求見怎麼辦?”“這是個大難題呀,”馬雲皺著眉,“文武大員見慣了皇上,倒像在自家,有推門就進的自在感覺,我和海壽肯定擋不住,二位大學士也難啊……”他瞄了一眼張輔,把下麵的話咽了下去。他實在是不敢指派軍中第一武將張輔做這事。楊榮立即明白了,關鍵時期,國事為重,沒有什麼敢不敢,隻有妥不妥。

“在軍中,英國公威望最高,可否辛苦張公爺以‘皇上有旨’在禦前當值,量誰也不敢擅闖了。”

“在所不辭!”張輔又一次彰顯了他的大度和大局觀。他在軍中的資曆不是最老,但他國公的爵位是戰場上真刀真槍拚出來的,比之朱勇的襲爵不啻天壤,有他在皇上的大帳前站著,任誰也不敢放肆。隻是,一個國公當侍衛使用,肚裡沒有能撐船的雅量,根本做不到,但張輔做到了,此後的一個月,他充當了侍衛頭領,天天倚劍在帳前、在大輅前,擋住了無數撥文臣武將的麵聖,大臣們心中雖感委屈,雖在關心皇上,都想進去看看,憑什麼不讓進,不讓看?進不去,就懷疑,就怨憤,就想著會有什麼事,也隻能天南海北地瞎猜了。但有一點他們是堅信的,英國公和輔臣們對皇上的忠心不容置疑。

“楊大學士和海公公辛苦一下,”這一步做到萬無一失了,下一步呢,遠在京師的皇太子要儘快知情,儘快做好戒備,儘快派人來迎喪,秘不發喪的光陰越短越好,這一點是其他人都沒想到的。

“二位今夜就秘密離開行轅,勞苦幾日,快馬回京,訃告皇太子。”“英公之慮儘善儘美,在下敬佩之至。”楊榮發自心底的欽仰善謀遠慮的人,這就難怪他在交趾那麼生疏的戰場上都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了。大軍在榆木川逗留了五天,錫器鑄完,依張輔之命,隻留下五個年老體弱的錫工配合軍士入夜後將錫器運抵中軍,抬進皇上大帳。待軍兵出帳,馬雲撩開皇上的錦帳時,一見皇上遺體,幾個錫工大驚失色,被張輔、張杌、騰定持劍攔住,將遺體移入錫器內,封好錫口。張輔給張杌遞了個眼色,幾個錫工剛出禦帳就被張杌、騰定等侍衛擒住,堵了嘴巴,拉到暗處殺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次日晨,大輅載了錫器加速南下,儀典供奉一切如常。沒有了病重的皇帝需要照料,因都是騎兵,大軍比往日的速度提高了一倍多,回到開平城外時,皇太孫朱瞻基一身衰服從城裡迎出來,痛哭著宣布皇帝駕崩!

如五雷轟頂,炸營了一般。全軍舉哀!全城舉哀!全國舉哀!

為減少寒暄和麻煩,楊榮、海壽帶一支十幾人的騎兵幾乎是日夜兼程,見城繞城,見關通關,經過十幾天的鞍馬勞頓,於八月初趕回北京。二人顧不上多日來風塵仆仆、餐風宿露的辛勞,簡單整飾了一下衣冠,帶著泥水、汗水和一路的征塵便直驅皇宮,由東華門到文華殿,送上大行皇帝遺書。

二人的蓬頭垢麵和憔悴不堪,真把皇太子朱高熾嚇了一跳,險些從座位上彈起來,料知必有大事發生,兩眼直勾勾盯住篳路藍縷的二人,大張著口,說不出話。但他沒有想到皇上駕崩,第一想到的是皇上戰敗,亟須重新調兵,抑或是廢了他的皇太子……

心裡撲騰著接過遺書展開時,竟“哇”的一聲嚎啕大哭起來,唬得輔臣蹇義、楊士奇不知所措,慌忙過來解勸。

遺書送達,楊榮、海壽多日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提到嗓子眼卻不敢爆發的悲痛今日可以爆發了,加之多日的勞累,正有了一個發泄和流淌的口子,也隨著皇太子大哭起來,邊哭邊把皇上臨終前關於夏原吉的評價哭訴出來。

蹇義、楊士奇看著遺書,也不由得熱淚滾滾,難以自持。還是楊士奇冷靜,哭了一陣,拱手對太子道:“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殿下應從速安排大行皇帝遺事,幾十萬大軍在外,京師空虛,不可不備!”

高熾如夢方醒,從幾案上抬起頭,用絲巾拭去淚水,叫進太監張興道:“速把皇太孫找來。”

聽了張興的描述,朱瞻基已然知道了事情的經過,哭著跪在父親麵前。“東宮圖書都是先帝所賜,利國、利政、利軍、利民,你是太孫,是明日的太子,圖書都授予你,謹記皇爺爺教誨。”永樂皇帝駕崩,朱高熾對兒子說的第一件事竟然是圖書,可見圖書在他心中的位置,也就預知了日後他對父皇一生的評價,不是五次親征的塞上武功,不是治水修河的錚錚業績,不是北遷皇都的英勇果敢,而是以《永樂大典》為代表的數十部千古流芳書籍的纂修。所以,他給父皇的諡號竟是個“文”字,永樂皇帝也就成了文武兼備的文皇帝。

朱瞻基哭著點頭,接受圖書。他對皇爺爺更有著一份特殊的深情。他的內心裡清楚,父親朱高熾更清楚,永樂皇帝在他身上傾注的心血遠遠要比在皇太子身上多得多。他出生前夕,當時還是燕王的皇爺爺夢中就接受了太祖皇帝授予的大圭,囑咐他傳之子孫,哪個子孫?不正是要出生的長孫嗎?滿月之際,就給了他“英氣溢麵、符我所夢”的極高讚譽。十二歲時,帶他北巡,體驗民間疾苦,並在夏原吉輔佐下留守北京,處理北京政務。十七歲時,帶他深入大漠,參與瓦剌交戰,體驗征戰不易和將士勞苦。平日及閒暇之時,專選有名氣的碩儒儀智等人給予教誨,二十多年的精心雕琢,把他打造成了一個文韜武略的全能之才。坐而論道,四書五經和曆朝典故,侃侃而談;提槍躍馬,孫子兵法和攻埋戰取,漢箭朝飛。皇爺爺在百般挑剔太子的時候,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他這個英姿勃發的太孫身上。

殊不知,這本身也是矛盾的,沒有了他父親朱高熾的太子身份,在世襲製的框架下,再全才的朱瞻基也是沒有位置的。若是說,因永樂的鐘愛、欣賞和喜歡,朱瞻基在某種程度上保全了他父親的太子之位還是合乎情理的。

“你去開平迎喪,”朱高熾發布了他作為未來皇帝的第一條指令,從此可以挺直腰杆、理直氣壯地直抒胸臆、展示他治國理政的宏大設想,再也不用擔心奸佞之人蠱惑父皇、危及自己了,再也不用有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忐忑了,再也不用看彆人的臉色行事了。所以,他臉上的表情雖是悲傷的,但他說出的每一句話都透著揚眉吐氣的堅定和不容置疑的威嚴。

“節製調動行營官軍,以應所急。命武安侯鄭亨鎮大同,武進伯朱榮鎮遼東,所有官軍各歸防地。速調陽武侯薛祿率三千騎兵星夜回京守備,孤即日就宣布皇上駕崩,全國舉哀。自聞喪之日起,禁宰殺四十九日,各寺觀鳴鐘三萬杵。”

從數十萬大軍安置、京師守備到喪日之忌,朱高熾有條不紊地發布了一通最高令旨,其駕輕就熟幾令蹇義、楊士奇眼花繚亂,不愧多年的監國曆練,原礙著有父皇的一座山在上,投鼠忌器,貌似少有主見,不敢作為,如今看來,大山去了,便顯現出無數的柳暗花明來。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空間係統穿七零,肥妻暴瘦暴富樣樣行 哈利波特之薩滿巫師也是巫師 敲骨吸髓?重生另選家人寵我如寶 重生後撲到權臣懷裡哭,他紅溫了 朕,廢物皇帝,開局直升陸地神仙! 盜墓:滿級黎簇重回新手村 灼灼沉溺 於他懷中輕顫 不中了!八零禁欲新廠長是我前夫 一拳轟穿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