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先生的話,果真?”折可大深吸一口氣,語氣複雜,“梁山,果真占了遼國三道之地?為何,我等不知?”
吳用放下羽扇,神色凝重:“朝廷那些官員什麼德行,折將軍不知道?”
他站起身,走到折可大麵前,拱手行禮:“那些官員,關心的永遠是自己的前程!有利的,他們才能說上幾句,出了簍子,誰敢往上報?直到保不住火了,兜不住了,才會把黑鍋甩出去!上京道,東京道,遼東,高麗,和大宋那些官員有關係?”
折可大看著吳用,搖了搖頭。
“著啊!”吳用笑著轉身,羽扇點在地圖上,“便是我梁山占了遼國全境,誰關心?”
折可大低下頭,“我還有一個顧慮。梁山是隻要我折可大,還是要我折家軍?”
吳用聞言,笑道:“折將軍是想為麾下的西軍謀個前程?”
折可大訕笑,“那些老兄弟隨我南征北戰,之前我說過,要帶他們回家,結果,大半都埋骨江南……如今跟著我守溫州的兄弟,不多了啊……”
“自然是可以!”吳用笑道,“我家郎君起家的家底,其中便有不少躲在少華山的西軍老兵!”
折可大抬起頭,看向吳用,眼中的疑慮漸漸消散,多了一絲信任,“那不知道吳先生怎麼安排我等?”
“這需要郎君親自安排,吳用如何敢越俎代庖?”
“郎君?”折可大皺眉,看了一眼吳用,“那方臘如今立國了,王英和田虎都已經稱王,田虎更是大言不慚的稱了唐王,怎麼,你家‘郎君’還隻是‘郎君’?”
“這……”吳用苦笑道,“我等也在找機會,勸進郎君!不若,折將軍……”
燕雲,南京道析津府的皇宮內,處處透著喜慶的氣息。
朱紅的宮牆上懸掛著彩綢,殿外的廣場上的青石板被掃灑乾淨,宮女與太監們穿梭忙碌,將鎏金的禮器、綢緞的坐墊一一擺放在紫宸殿內。
三日前,蕭普賢女擊退天祚帝南征大軍的消息傳遍燕雲,如今,她要在此舉行慶功大典,論功行賞,以穩固南京道的統治。
禦書房內,蕭普賢女身著銀紋鳳袍,正對著一份功臣名單細細斟酌。
案上的名單墨跡未乾,最頂端赫然寫著“耶律大石”“耶律得重”“耶律宗雷”等名字,每個人名後都標注著戰功,耶律大石守住了析津府糧草,又在率軍在野狼穀設伏,擊潰天祚帝主力;耶律得重截斷遼軍糧道,逼退天祚帝殘部;耶律宗雷兄弟則死守析津府城門,斬殺遼軍將領三人。
“太後,慶典的儀仗已準備妥當,各部首領與功臣也已在殿外等候。”耶律察割躬身稟報,語氣中難掩興奮,“如今南京道百姓齊呼萬歲,各部落紛紛上表歸附,正是太後論功行賞、凝聚人心的好時機。”
蕭普賢女放下毛筆,目光望向窗外。
自天祚帝統治以來,燕雲地區飽受戰亂與苛捐雜稅之苦,如今擊退天祚帝,終於迎來了安穩的日子。
“傳哀家旨意,慶功大典開始。”蕭普賢女站起身,整理了一下鳳袍的衣襟,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此次封賞,不僅要表彰功臣,更要讓燕雲百姓知道,隻要為南京道效力,無論出身高低,都能得到應有的回報。”
紫宸殿內,文武百官與各部落首領分列兩側,氣氛莊重而熱烈。蕭普賢女坐在殿中的鳳椅上,目光掃過下方的功臣們,首先落在了耶律大石身上。
“耶律大石聽封!”蕭普賢女的聲音清亮,透過大殿的梁柱回蕩開來。
耶律大石身著朝服,大步出列,單膝跪地:“臣在!”
“你戰功為首,率軍在野狼穀設伏,擊潰天祚帝五萬大軍,斬殺遼軍將領十餘人,為擊退南征立下首功。”蕭普賢女緩緩說道,“哀家封你為‘北院大王’,賜爵‘蘭陵郡王’,賞金銀千兩、綢緞百匹,食邑萬戶!”
話音剛落,殿內頓時響起一片驚歎。
北院大王是遼國的最高官職之一,負責掌管南京道的軍政大權,而蘭陵郡王更是親王級彆的爵位,這等封賞,在南京道建立以來尚屬首次。
耶律大石心中激動,卻依舊保持著沉穩,叩首道:“臣謝太後恩典!臣定當竭儘所能,守護南京道,不負太後信任!”
蕭普賢女滿意地點點頭,目光轉向耶律得重:“耶律得重聽封!你率軍截斷天祚帝糧道,逼退天祚帝殘部,功勞卓著。朕封你為‘南院樞密使’,官升三級,賞金銀五百兩、綢緞五十匹,食邑五千戶!”
耶律得重連忙出列跪地,聲音帶著一絲顫抖:“臣謝太後恩典!臣願為南京道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接下來,蕭普賢女又對耶律宗雷兄弟進行了封賞。耶律宗雷因死守城門、斬殺遼軍將領,被封為“殿前都點檢”,官升三級,賞金銀三百兩;其弟耶律宗電、耶律宗風也分彆被封為“馬步軍都指揮使”“侍衛親軍都虞候”,各升三級,賞賜頗豐。
除了這些核心功臣,蕭普賢女還對此次戰役中立下戰功的普通士兵與百姓進行了表彰。
她下令,凡在戰役中戰死的士兵,凡協助義軍運送糧草、傳遞情報的百姓,每戶賞糧食十石、布匹兩匹。
“太後英明!”殿內的文武百官與部落首領紛紛跪倒在地,高聲歡呼。
百姓們在殿外聽到封賞的消息,也跟著歡呼起來,聲音震得殿宇的瓦片都微微顫動。
慶功大典結束後,蕭普賢女留下耶律大石、耶律得重等核心功臣,在禦書房召開議事會議。
“今日封賞,諸位卿家可有異議?”蕭普賢女率先開口,目光掃過眾人。
耶律得重躬身說道:“太後封賞公正,臣等無異議。隻是……封耶律大石為蘭陵郡王,掌管南京道軍政大權,是否會引起其他部落的不滿?比如說,奚族?”
蕭普賢女微微一笑:“朕正是要讓各部落看到,隻要有能力、有功勞,無論出身,都能得到重用。耶律大石不僅戰功卓著,更精通兵法與外交,讓他掌管軍政,才能更好地應對金國和梁山的威脅。”
耶律大石也說道:“太後放心,臣定會與各部落首領搞好關係,共同守護南京道。如今天祚帝已退,西京大同為女真所占領,梁山在在中京道和宋室河東兩路對我南京道虎視眈眈……”
“報!”
“何事?”
“梁山大軍,已經渡過界河!”
喜歡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請大家收藏:()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