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宿將,折可大曆經大小數十戰,沉穩持重。
他既非契丹舊部,與西域亦無淵源,是三人中唯一絕對忠於朝廷的力量。
薑齊讓他統領主力,兼管糧草後勤,正是效仿唐太宗以李靖為帥、李積為輔的製衡之道,確保大軍始終在朝廷掌控之中,避免出現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局麵。
“三人同掌兵權,卻各有側重;相互掣肘,卻目標一致。”薑齊輕撫輿圖,心中已有定論。
耶律大石的情報、蕭乾的戰力、折可大的忠誠,三者結合便是無懈可擊的西征力量,而合議製度則像一根無形的韁繩,將這三匹烈馬牢牢拴在大乾的戰車上。
八百裡加急將詔書送抵大同府衙時,蕭乾正對著西域輿圖摩拳擦掌。
看到“擅起邊釁”的申飭之語,他臉色一陣青一陣白,可當目光掃過“共討西州回鶻”的任命時,瞬間喜上眉梢,一把將詔書高高舉起,供在條案上,“好!隻要能拿到兵權,幾句斥責算得了什麼!”
他深知折可大雖為主帥,卻不熟悉契丹騎兵的戰法,耶律大石與回鶻有舊,必然束手束腳。
屆時戰場之上,還得靠他的鐵騎衝鋒陷陣,這西域之功,終究落不到旁人手裡。
堂外的契丹部族頭人聽聞即將西征,紛紛舉刀歡呼。
不遠處的耶律大石接過詔書,指尖在西州回鶻四字上久久停留。
夕陽下,他望著西域的方向,眼中閃過複雜的光芒,當年他率部西遷,困於沙漠之中,是畢勒哥遣人送糧引路,助他立足。
如今卻要率軍攻打恩人的國度,心中難免愧疚。
可他更清楚,大乾國力遠勝西遼,一統西域已是大勢所趨。
“畢勒哥,此役若勝,我必保你王族性命。”他低聲自語,將詔書收起時,眼中已多了幾分決絕。
折可大的帥帳內則一片沉靜。
這位白發將軍正對著輿圖標注糧草補給點,身旁堆滿了唐滅東突厥的戰例記載。
他深知薑齊的用意,既要打贏這場仗,更要製衡蕭、耶律二人。
“傳令下去,各部按‘三路分進、中軍策應’部署,糧草需由本將專管,契丹、奚族兵馬不得擅自支取。”
他語氣平淡,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以穩紮穩打確保戰局不偏離軌道。
夜色漸深,北疆大營的燈火連成一片。
蕭乾的帳內仍在商議衝鋒之策。
耶律大石在研究回鶻部落的分布圖譜。
折可大則在核對糧草運輸的路線。
三道身影,三種心思,卻因薑齊從乾陽殿發出的一道詔書,被綁上了同一場征伐。
而西州回鶻的朝堂上,畢勒哥仍在飲宴,哈屯正把玩著劫掠的琉璃器,無人知曉,一場由四百條人命引發的戰火,已在大乾的精心布局下,朝著高昌城疾馳而來。
喜歡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請大家收藏:()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