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們動箸一嘗,果然,滋味非凡。
“第二道熱菜,名曰‘蟹釀橙’。”韓師傅的聲音,開始變得自豪起來,“此菜,出自南宋典籍《山家清供》,乃是當年,文人雅士,於重陽賞菊時,必不可少的一道雅饌。”
“取秋日裡,最新鮮的黃熟香橙,從頂端,挖去一小塊果肉,填入以鮮活河蟹的蟹黃、蟹肉,拌以米酒、香醋調和的餡料。再將那橙蓋蓋回,放入蒸籠,以酒水蒸之。待那橙皮的清香,與蟹肉的鮮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方可成菜。”
他話音落下,第二道菜,被穩穩地端了上來。
那是一隻隻完整的、被蒸得溫潤剔透的黃橙,盛放在白玉盤中。橙蓋揭開的瞬間,一股混雜了果香、酒香與極致蟹鮮的、霸道的熱氣,猛地竄了出來,瞬間,便將所有人的嗅覺,徹底俘虜。
用小小的銀勺,舀一勺入口。
那口感,複雜,卻又無比的和諧。橙肉的微酸,完美地中和了蟹黃的肥腴;米酒的醇香,則將蟹肉的鮮甜,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唔……妙!妙啊!”一位老教授,閉著眼睛,細細品味,臉上,是如癡如醉的表情,“老夫仿佛,真的看到了,數百年前,那臨安城的秋日,菊黃蟹肥,文人雅集之景啊。”
“第三道,‘東坡肉’。”
“此菜,想必諸位先生都已不陌生。但咱們這裡的東坡肉,卻有兩點不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其一,這豬,是咱們山莊,用五穀雜糧,在山林間散養的黑豬,肉質緊實,肥瘦相間,層次分明。”
“其二,咱們燒這肉,用的,不是尋常的水,而是,上好的紹興花雕。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前後,需得煨足三個時辰,方能將那酒香,徹底逼入肉的每一絲纖維之中。”
當那一個個獨立的小小陶罐,被端上桌,揭開蓋子時。
一股濃鬱到近乎於“粘稠”的肉香,混合著醇厚的酒香,瞬間,便讓整個雅座的空氣,都變得“厚重”了起來。
那塊四四方方的五花肉,被燉得通體晶瑩,色如瑪瑙,顫巍巍,亮晶晶。
用筷子輕輕一夾,便能感受到那種,入口即化的酥爛。
送入口中,先是微甜的醬香,緊接著,是肥肉那豐腴的油脂香氣,在舌尖融化開來,卻絲毫不膩。最後,是瘦肉的酥軟,以及,那深深滲透進肉質裡的,悠遠的酒香。
“我……我收回我之前的話。”那位軍事史教授,一邊吃,一邊含糊不清地說道,“在座的各位,都是‘國士’。而我……我隻想當一個,能天天吃到這碗東坡肉的……‘夥夫’!”
一番話,引得滿堂大笑。
接下來的每一道菜,都如同一幅畫,一個故事。
有取自《東京夢華錄》的“遍地錦裝鱉”,是將甲魚與雞肉同燉,取其鮮美之極致。
有源自《武林舊事》的“兩色腰子”,是將豬腰片成薄如蟬翼的腰片,一半白水煮,一半紅油拌,一菜兩味,儘顯廚師的巧思。
甚至,連最後一道湯品,都大有講究。
“此湯,名曰‘拔霞供’。”韓師傅指著那鍋湯色清澈見底,裡麵卻隻漂浮著幾片鮮紅肉片和幾根翠綠菜心的湯,緩緩說道,“此名,出自林洪的《山家清供》。說的,便是涮兔肉。冬日雪夜,三五好友,圍爐而坐,將那切得極薄的兔肉,在滾燙的湯中,一涮即熟,其色,豔如晚霞。故名,‘拔霞供’。”
“今日雖非冬日,但這意境,卻是相通的。”
當最後一道,用蓮子、百合、桂花蜜,熬製成的甜品“西湖夢尋”被端上桌時。
在座的所有專家,都已是,酒足飯飽,心神俱醉。
他們醉的,不僅僅是那淺嘗輒止的薄酒。
更是醉在了這一席,充滿了曆史、典故與匠心的,文化盛宴之中。
喜歡開局成園長,我的動物們都成精了請大家收藏:()開局成園長,我的動物們都成精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