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壽則展現出驚人的機械天賦。他能在看過一遍洋槍結構後,憑記憶畫出精細的分解圖,甚至指出其中可以改進之處。
一次,他僅用三天時間就仿製出了一把柯爾特左輪手槍,射程比原版還遠了二十步。
蕭孚泗則將他們設計的理論付諸實踐。他熟悉戰場需求,知道什麼樣的武器最適合清軍使用。
在他的建議下,徐壽改進了步槍的裝填方式,使其在雨天也能正常使用。
這天夜裡,三人圍著一盞油燈討論新型火炮的設計。
"後膛裝填是趨勢。"蕭孚泗指著圖紙說,"我在英吉利炮艦上見過,裝填速度快,且更安全。"
華衡芳皺眉:"但閉氣問題如何解決?若不能密閉,威力會大減。"
徐壽突然拿起一塊黏土,快速捏出一個奇特的金屬環形狀:"可以加一個擴張彈性的銅環,發射時受熱膨脹,自然密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華衡芳眼睛一亮:"妙!此物可稱"膛墊"!"
三人越討論越興奮,不知不覺天已微明。
一個月後,第一門自製後膛裝填火炮終於完成。
周寬世聞訊趕來,看著那烏黑發亮的炮身,激動得雙手微顫:"真...真造出來了?"
蕭孚泗拍了拍炮身:"全重八百斤,射程三裡,後膛裝填,發射速度是前膛炮的三倍。"
"試過了嗎?"周寬世急切地問。
華衡芳推了推眼鏡:"尚未。有些計算還需驗證。"
"還等什麼?現在就試!"周寬世命令道。
眾人將火炮推到城外試驗場。徐壽親自裝填彈藥,他的手穩如磐石,每一個動作都精準到位。
"準備完畢!"徐壽退到一旁。
蕭孚泗接過火把:"諸位退後。"他將火把湊近引信,隨著"嗤"的一聲,引信迅速燃燒。
"轟——"
炮口噴出熾熱的火焰,炮彈呼嘯而出,三裡外的土丘上頓時炸起一團巨大的煙塵。
"成了!"周寬世激動地大喊。
然而華衡芳卻皺眉:"彈著點偏右三十步,膛線可能有問題。"
蕭孚泗檢查炮管:"確實,膛線刻得不夠均勻。"
徐壽自責道:"是我的錯,鏜刀不夠精密。"
周寬世拍拍他肩膀:"無妨!第一次就能如此,已是奇跡!"
就在這時,一隊親兵疾馳而來:"周軍門!曾大人到!"
眾人連忙整理衣冠,隻見曾國藩在親兵簇擁下騎馬而來。他下馬後徑直走向那門尚有餘溫的火炮。
"這就是你們造的炮?"
周寬世躬身:"回滌帥,正是。後膛裝填,射程三裡,方才試射成功。"
曾國藩繞著火炮走了一圈,突然問道:"與英吉利火炮相比如何?"
蕭孚泗上前一步:"回滌帥,威力相當,但精度還差些。給我們時間,必能改進。"
曾國藩點點頭,又問:"所需材料從何而來?"
華衡芳答道:"炮身用的是湖南精鐵,膛線是徐壽手工刻製。火藥按泰西配方改良,硝石來自四川。"
"好!好!"曾國藩連說兩個"好"字,"從今日起,安慶軍械所正式成立。周寬世任總辦,蕭孚泗、華衡芳、徐壽為會辦。所需銀兩,由湘軍餉銀中撥付。"
眾人齊聲應諾。
曾國藩走到火炮旁,親手撫摸那尚有餘溫的炮管,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此炮雖小,卻是我大清自強之始。諸位務必殫精竭慮,使我中國亦有堅船利炮,不再受製於人!"
夕陽西下,將眾人的身影拉得很長。在這座剛經曆戰火的古城外,中國近代軍事工業的第一粒種子已經悄然生根。
破廟內,燈火通明,蕭孚泗、華衡芳、徐壽三人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討論和設計,他們不知道的是,自己正在書寫中國工業史上最輝煌的一頁。
喜歡花屋湘軍傳奇請大家收藏:()花屋湘軍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