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革命激蕩2_重生成為末代皇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6章 革命激蕩2(2 / 2)

談及袁世凱,孫中山陷入片刻沉思,緩緩說道:“袁項城,在朝堂摸爬滾打多年,有一定的政治手腕和軍事才能。隻是他的心思難測,我雖聽聞他對共和也有過些許表態,但始終難以完全信任。”楊度聞言,目光一閃,“孫先生有所不知,袁大人其實對共和理念並非全然排斥,隻是身處複雜局勢,有些顧慮罷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兩人就袁世凱的態度、清廷的未來走向以及當下的政治局勢深入探討了許久。楊度提出和談的建議,孫中山陷入了深思,良久後說道:“若和談能達成,清帝退位,共和建立,避免更多傷亡,倒也不失為一條出路。但談判的條件,必須得保障共和政體的穩固。”

楊度見孫中山鬆口,心中一喜,趕忙說道:“孫先生放心,袁大人也明白這其中利害。隻要雙方能坦誠相對,必能達成共識。”隨後幾日,雙方開始緊鑼密鼓地為南北和談做準備,試探雙方底線。

和談初步達成後,孫中山與袁世凱雖表麵上維持著平和的態度,可內心都清楚,這隻是初步的妥協,各自心中都有著諸多考量。此後,雙方開始通過密電頻繁往來,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博弈。

第一封密電:孫中山率先發出密電,言辭懇切卻又暗藏鋒芒。他在電文中強調共和理念是革命的根本,希望袁世凱能明確且堅定地表明對共和的擁護,這關乎未來國家的走向。“共和大業,乃民心所向,先生既已應允,望能矢誌不渝,共築民主新邦。”

袁世凱回電:袁世凱很快回電,措辭極為巧妙。他表達了對共和的支持,卻又著重提及當前局勢複雜,軍隊的穩定、各方勢力的平衡都需謹慎對待,暗示自己在推動共和過程中麵臨的種種難處,側麵提醒孫中山要考慮他的處境。“共和之念,世凱心向往之。然局勢紛擾,各方掣肘,諸事尚需從長計議,還望孫先生體諒。”

孫中山再發電:孫中山看到回電後,陷入沉思。他深知袁世凱的老謀深算,為了進一步試探,他再次發電,提及共和政府的權力分配,暗示袁世凱不應有過多集權的想法。“共和政府,權力當公之於民,合理分配,方能長治久安。先生手握重兵,日後在政府中責任重大,還望以大局為重。”

袁世凱再次回應:袁世凱收到電文後,嘴角微微上揚,他明白孫中山對他的警惕。在回電中,他巧妙地回避了權力分配的敏感問題,大談特談國家統一和民生建設,試圖轉移焦點。“國家初定,統一與民生為要。世凱願與孫先生攜手,共促發展,不負百姓所望。”

多次密電交鋒:隨著密電往來的增多,雙方在關鍵問題上不斷試探底線。孫中山堅持共和政體的核心原則,要求袁世凱嚴格遵守相關規定;袁世凱則在擁護共和的表麵下,試圖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實際權力和利益。每一次密電的回複,都經過雙方幕僚的反複斟酌,字裡行間充滿了玄機。

和談意願的達成:經過多輪密電試探與溝通,雙方逐漸摸清了對方的底線和意圖。孫中山意識到,在當前形勢下,適當的妥協或許是實現和平與共和的必要手段;袁世凱也明白,完全違背革命黨和民意,他將難以掌控大局。最終,雙方達成和談意願,決定將具體的條款和細節留待正式談判中敲定,一場決定中國命運走向的南北和談,就此拉開序幕。

最終談判地點選在上海。袁世凱帶著楊度等幕僚抵達時,南方代表早已等候多時。孫文並未親自到場,而是委派了乾練的代表。

1911年12月,上海英租界的市政廳,氣氛凝重得仿佛能擰出水來。窗外,黃浦江的水汽裹挾著寒冬的凜冽,透過緊閉的窗縫絲絲滲入。廳內,一張長桌橫陳,將南北雙方代表涇渭分明地隔開。南方革命黨代表身著筆挺的中山裝,神色堅毅,目光中透著對共和理想的執著;北方袁世凱的代表們則身著長袍馬褂,表情冷峻,舉手投足間滿是官場的老到。

談判當日,上海的談判室內氣氛緊張壓抑。南方代表嚴陣以待,北方代表袁世凱的幕僚們也一臉嚴肅。南方代表率先表明態度,清帝必須退位,建立民主共和政體是談判的前提。袁世凱的代表對此並無異議,但在清帝退位後的皇室待遇以及未來政府權力分配上,雙方產生了激烈分歧。袁世凱臉色一沉,冷笑道:“清帝退位可以答應,但皇室的體麵和日後生活總得有個保障吧。不然,我袁某如何向天下交代?”

南方代表伍廷芳率先打破沉默,他站起身,雙手撐在桌上,目光炯炯地掃視全場:“和談之基,在於清帝退位,共和建立,此乃不容置疑之前提。”聲音堅定有力,在空曠的大廳裡回響。

北方首席代表唐紹儀不慌不忙,輕咳一聲,緩緩起身。他整了整衣角,皮笑肉不笑地回應:“清帝退位,大勢所趨,袁公亦有此念。然皇室存續多年,優待條件不可不議,此關乎天下人心,望諸位三思。”

伍廷芳聞言,眉頭微皺,心中暗忖這果然是袁世凱的老謀深算之處,想用皇室優待來換取更多政治籌碼。他毫不退讓,語氣加重:“共和之下,人人平等,皇室特權當大幅削減,僅可保留必要生活保障。若給予過多特權,與民主理念背道而馳,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時,一旁的北方代表突然發難:“南方既言共和,卻手握重兵,不肯裁軍,這讓北方如何安心?莫非是想借共和之名,行武力獨裁之實?”此言一出,氣氛瞬間劍拔弩張,南方代表們紛紛變色,拍案而起。

南方另一代表汪精衛趕忙起身,抬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然後看向唐紹儀,言辭懇切又暗藏機鋒:“袁公手握北洋雄師,我們亦有革命武裝,裁軍之事,當在共和穩固之後,雙方同步進行。此刻談裁軍,難免讓人揣測另有深意。”

唐紹儀心中暗惱,卻又不便發作,隻能強壓怒火,繼續周旋:“那未來政府權力分配,袁公之意,當以穩定大局為重,中央需有足夠權威,方能號令四方。”

伍廷芳冷笑一聲,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央權威需建立在民主選舉、權力製衡之上,而非一人獨攬大權。袁公若真心擁護共和,就應尊重共和體製下的權力架構。”

楊度也跟著說道:“諸位皆是為了國家,此刻若逼得太緊,恐生變故。不如雙方各退一步,達成共識。”

談判陷入僵局,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窗外天色漸暗,室內的緊張氣氛卻絲毫未減。每個人都明白,這場和談不僅關乎個人利益,更關乎中國未來的走向。在這漫長的交鋒中,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把利刃,在試探著對方的底線,也在雕琢著未來中國的雛形。

隨後幾日,雙方圍繞著清帝退位條件、皇室待遇、未來政府架構等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價還價。每一個條款,雙方都據理力爭,互不相讓。袁世凱時而強硬,時而又做出些許讓步,試圖在這場談判中掌握主導權。南方代表則以革命大義為旗幟,堅決維護共和原則。北方代表提出要給予皇室較為優厚的待遇,包括大量的經費和一定的特權。南方代表堅決反對,認為這與共和理念相悖。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談判一度陷入僵局。

孫中山得知談判陷入困境後,與同僚們緊急商議。他深知,此刻若不做出些許讓步,和談破裂,戰火重燃,百姓又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於是,他決定在皇室待遇上適當放寬條件,但在共和政體的核心問題上,絕不讓步。孫中山私下聯係楊度,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楊先生,共和是無數仁人誌士用鮮血換來的希望,這一點絕不能動搖。皇室待遇,我們可以再商議,但未來政府必須是民主共和的,袁大人也必須擁護共和。”楊度將孫中山的話轉達給袁世凱後,袁世凱經過深思熟慮,袁世凱私下找到南方代表,言辭懇切地說道:“我袁某並非冥頑不靈之人,共和大勢我也看得清楚。但皇室在這天下存續多年,驟然沒了依靠,我實在不忍。隻要你們能在皇室待遇上鬆口,我必定全力促成清帝退位,保這天下和平過渡。”

南方代表經過內部商議,最終在皇室待遇上做出了一定妥協。雙方終於達成了初步協議:清帝退位,建立共和政府;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給予皇室一定的優待條件。

經過多日的艱苦談判,雙方終於達成協議:清帝退位,建立共和政府;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但必須宣誓擁護共和;給予皇室一定的優待條件,但大幅削減特權。

談判結束後,袁世凱和楊度返回府邸。袁世凱長舒一口氣,說道:“皙子,這次談判雖艱難,但也算達到了咱們的目的。隻是這未來……”。楊度微微一笑,說道:“大人,不管未來如何,咱們此刻已在這風雲變幻的局勢中,踏出了關鍵一步。”

和談結束後,孫中山望著窗外的天空,心中五味雜陳。這場和談雖達成了初步的和平,但未來的路還很長,共和的根基能否穩固,袁世凱又是否真的會擁護共和,一切都是未知數。

喜歡重生成為末代皇帝請大家收藏:()重生成為末代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克夫女穿成女王妃 一縷鴻蒙氣助我成仙帝 神卡 超凡世界 東京怪奇物語 嫁頂級豪門顯懷後,前夫他跪著求 頂流男團當保姆,瘋批成員們被她釣成狗 命格盜火者 遊戲入侵初期,你怎麼就滿級了? 苟在廢土:我靠係統種田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