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市的雨季來得突然。吳歡站在市政府辦公室窗前,看著雨幕中若隱若現的港口塔吊。上任一周,他已經翻遍了所有與崔成峰有關的市政文件。
"市長,您要的資料。"秘書輕輕敲門,放下一摞文件。最上麵是《量子漁業試點海域分析報告》,吳歡直接翻到最後一頁的技術參數表。一組坐標引起他的注意——與劉紅兵展示的海底設施位置僅相差0.3海裡。
手機震動,蘇晚晴回複:「查到異常:崔近三年27次赴日記錄,每次都見平成株式會社技術總監鬆本健一,此人父親正是1985年與崔海生合影的學者」
緊接著又發來一張照片:崔成峰在東京某餐廳與一個金絲眼鏡男人碰杯,桌上文件露出"量子通信"和"海底電纜"字樣。
吳歡撥通電話:"能查到他們具體談了什麼嗎?"
"正在破解雲端數據。"蘇晚晴的聲音帶著電流雜音,"但發現個更急的事——崔明天要在"海神號"舉辦酒會,受邀名單上有三個日本技術專家,都來自國防相關企業。"
窗外一道閃電劈過,照亮了吳歡驟然繃緊的下頜線。他想起劉紅兵給他看的那張老照片——崔海生與日本學者站在一起的畫麵。
"我需要上那艘船。"
"我有辦法。"蘇晚晴停頓兩秒,"崔成峰助理是我大學同學,剛給我發了隨行翻譯的邀請。"
雨點砸在窗戶上的聲音突然密集起來。吳歡走到窗前,發現樓下停車場有個撐黑傘的男人正仰頭張望,傘沿壓得很低,隻露出一個方正的下巴。
"明天幾點?"
"下午三點,3號碼頭。"蘇晚晴補充道,"小心崔的保鏢隊長趙剛,退役軍人,專門負責"處理"商業間諜。"
掛斷電話後,吳歡發現報告最後一頁有行鉛筆寫的坐標,旁邊畫著個小魚圖案——正是蘇晚晴大學時常用的標記。翻到背麵,還有張夾帶的舊照片:年輕的崔海生站在某艘潛艇前,背景裡模糊的日文標語依稀可辨「鬆風プロジェクト最終テスト」。
次日的海神號酒會奢華得令人窒息。吳歡以考察海洋經濟名義登船,目光掃過每一個賓客的麵孔。
"崔成峰在二層甲板。"蘇晚晴裝作不經意地靠近,她今天穿著米色套裝,耳釘卻是微型攝像頭,"穿藏藍色西裝的那個。"
吳歡抬眼望去,一個五十多歲的男人正俯身調試某個設備,腕表在陽光下泛著奇特的藍光。那表盤樣式與劉紅兵展示的監控截圖一模一樣。
"吳市長!"崔成峰突然抬頭,笑容熱情地迎上來,"沒想到您大駕光臨。"
吳歡與他握手時,感覺到對方掌心有一層薄繭——不是養尊處優的商人該有的手。"濱海要發展,離不開崔總這樣的企業家。"
"叫我老崔就行。"崔成峰引他們走向船舷邊的展示櫃,"看看我們的量子漁業成果。"
櫃子裡遊動著幾條石斑魚,每條魚的鰓蓋上都嵌著微型傳感器。崔成峰按下遙控器,魚群突然整齊地轉向同一個方向。
"量子場引導技術。"他自豪地解釋,"可以控製魚群洄遊路線。"
蘇晚晴突然用日語問了個技術問題。崔成峰下意識用日語回答到一半猛地住口,眼神陡然銳利:"這位小姐是?"
"我的翻譯小林。"吳歡平靜地說,"東京大學海洋生物專業。"
崔成峰的小指不自然地抽搐了一下——與檔案裡崔海生因實驗室事故留下的殘疾完全一致。他強笑著轉移話題:"各位請隨意,我去招呼其他客人。"
酒會進行到一半,蘇晚晴借著倒酒低語:"東南方海麵,那個浮標。"
約五百米外的海麵上,一個金屬物體正反射著陽光。吳歡眯起眼,認出那是某種浮標裝置——頂部印著"鬆風"兩個褪色的紅字。
"最早的試驗裝置。"蘇晚晴壓低聲音,"但我們的監測顯示它仍在傳輸軍工頻段信號。"
突然,整個船體輕微震動了一下。吳歡扶住欄杆,看到海水深處閃過一道藍光,轉瞬即逝。
"海底電纜測試。"崔成峰不知何時出現在他們身後,他的腕表表麵正閃爍著與海底藍光同步的脈衝,"為量子漁業提供能源。"
吳歡的手機突然震動。一條來自劉紅兵秘書的信息:「緊急情報!平成會社技術團隊攜帶量子通信原型機入境,疑似與崔有關」
"失陪一下。"吳歡向洗手間方向走去,卻在拐角處閃身下了樓梯。
底層艙室走廊空無一人,儘頭的艙門虛掩著。吳歡靠近時,聽到裡麵傳出日語對話:"...周波數調整完了...明日配備..."頻率調整完畢...明日部署...)
透過門縫,他看到三個男人圍著一台設備操作,其中一人正將某個芯片模樣的東西交給穿白色實驗服的技術人員。設備屏幕上跳動的波形圖,與之前文件裡的異常電磁波動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