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秋菊看大家很關心,就詳細講解。
“每個孩子,每年五錢束修。”
現在的兩個小學,其實就是兩個院子,每個院子正房一間,廂房兩間。還需空出一間作為辦公所用。
也就是說,一個小學,隻能開兩個班。
每個教室湊合湊合,塞下六十個孩子,兩個小學一共才隻能招收二百四十名孩子。
據農會典冊統計,陳世俊盤點了一下數據,目前適齡兒童多達四千八百二十九人!
從五月裡開始,村民不僅不用繳納賦稅,而且入廠做工收入增加,於是對未來生計看好,懷孕的婦女也多了起來!
陳世俊看周懷民撓了撓頭。
周懷民現在也沒招,建築廠就那麼多人,現在流民都不好安置,都是先擠一擠暫時住下,不少鄰裡之間的矛盾也增加了。
還是先保障保民家園早點建成,教育隻能先提高學費,提高準入門檻,到明年再新建標準學校。
薑蘭清補充道:“現在可以先入學,等到下個月發了工錢,再補上。還有,讓孩子上學,運氣好的話還能掙錢。”
“哦?”眾工人聽了這個,興致立刻高了起來。
“周會長、楊家莊楊老爺、北林莊王老爺、任莊趙老爺,咱鞏縣的四個大老爺共同出資,在文教堂裡成立一個保學金。凡是月考在前十名的孩子,每人獎保學金一兩!”
“一兩啊!”工人驚歎道。
“當家的,這可頂我吭哧吭哧乾一個月的收入了!”賀秋菊喜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嗨!那也得自己孩子爭氣才行!”
建築廠的工人,相對來說,收入偏低,都是大字不識的貧民和外地流民。
呂忠和賀秋菊商量了一下,先讓石頭入學。等兩人工錢攢的多了再說。
高業溝紡紗廠。
記實蘇文佩和女工宣講完畢,道:“各位大娘姐妹,周會長說了,凡是克難英烈家屬,孩子不花一分錢進入學堂,而且優先擇入!”
有女工腹誹道,這克難英烈家屬的特殊待遇太多了!
現在紡紗廠托關係還不好進!但為了照顧克難英烈,楊家莊還專為她們成立了紡紗坊!
上學不花一文,自己可是要花五錢!
社兵時不時去他們家裡幫挑水,搬煤球!
平時到雜貨店買東西,店員有時還幫扛到家裡!
自己為啥不是英烈家屬?
曹班主拿到了本期的報紙,他這邊人太少,不集中,記實都是給他一張報紙,讓他給自己的廠坊,也就是戲班宣講。
他看著本期報紙的頭條《【文教】鼓勵適齡兒童入校》,心裡感歎,這農會堪比父母,啥事都替村民操心。
一一按照報紙上寫的,給戲班成員宣講完。
有本村的村民,司鼓曹嚴福罵道:“我家三個小子,我婆娘在家操持帶著,現在紡織廠也沒位置,隻我一個人掙錢,上個學要吃窮我。”
曹班主道:“那你可以先入一個小子,在學堂困住他,你婆娘還能出去掙錢。我們的飯碗是周會長給的,要多多支持周會長的號召。”
崔守貞本想著讓女兒入學學幾個字,聽了曹班主這句話,心裡更是堅定,和班主道:“我想讓妮兒入學,但不知道怎麼入?”
“這個好說,九月十五是楊家莊小學開學的日子,你帶著她直接去校就行。”
喜歡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請大家收藏:()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