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柳柔柔那番交談之後,陳平安心中的緊迫感更強了。
不僅僅是為了改變自身命運,更是為了守護那份珍貴的情感,他必須在科舉之路上走得更快、更穩。
家裡的經濟狀況已經穩定下來,話本的收入雖然有波動,但足以支撐日常開銷和束修筆墨。
陳屠戶的債務也還得七七八八,不再是燃眉之急。
外部的威脅王二、陳老爺)暫時蟄伏。
天時地利人和,似乎都指向了一個方向——全力備考。
目標,就是幾年後,大夏王朝科舉體係的第一道正式關卡:縣試。
雖然隻是最低級彆的考試,但卻是獲取“童生”身份,進而參加府試、院試,最終獲得秀才功名的必經之路。
重要性不言而喻。
方敬儒先生雖然已經開始教授四書五經的經義,但進度相對緩慢,畢竟還要照顧蒙學館裡其他十幾個孩子。
而且,方先生的教學內容,大多還是圍繞著經典的解讀和字句的辨析,對於科舉考試本身涉及的策論、八股文格式等應試技巧,涉及得還不多。
陳平安知道,不能完全依賴老師的進度。
他必須主動出擊,利用好自己最大的優勢——腦內圖書館。
夜深人靜,油燈如豆。
結束了一天的蒙學課業和短暫的休息後,陳平安再次將意識沉入那片浩瀚的書海。
這一次,目標明確而集中。
“科舉”、“縣試”、“經義”、“策論”、“八股文”。
相關的典籍、資料、甚至筆記、心得,如同受到召喚般,從無數的書架中彙聚而來,清晰地呈現在他的“眼前”。
首先是曆代科舉的範文。
從前朝到本朝,從縣試、府試到更高層級的鄉試、會試。
無數或工整、或典雅、或氣勢磅礴的文章,如同畫卷般展開。
不僅僅是文章本身,旁邊往往還附有詳細的點評和注解。
哪些是名家手筆,哪些是主考官欣賞的風格,哪些在當時引起了轟動,哪些又存在著不足和爭議。
這些信息,對於一個準備參加科舉的學子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
光是通讀這些範文,就能對科舉文章的風格、要求、乃至評判標準,有一個極其直觀和深入的了解。
接著是關於八股文的專門論著。
從其起源、發展,到具體的格律要求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再到各種寫作技巧、常見弊病、以及不同流派的風格特點。
條分縷析,鞭辟入裡。
甚至還有一些後世學者對八股文的批判性研究,指出了其束縛思想、僵化格式的弊端。
這些不同角度的資料,讓陳平安能夠以一種更全麵、更客觀、更辯證的視角來看待這種被後世深惡痛絕的文體。
他明白,在鄙視其僵化的同時,也必須尊重其作為“遊戲規則”的存在,熟練掌握其技巧,才能在科舉場上脫穎而出。
最後,是關於策論的部分。
這部分內容最為龐雜。
不僅有曆代經典的策論文章,更有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民生、水利、律法等各個領域的典籍和案例分析。
甚至…還有一些他前世所學的、關於社會管理、經濟運行、邏輯思辨的基礎理論,雖然與古代背景不完全兼容,但其中蘊含的思維方式和分析問題的角度,卻具有極大的啟發性。
這些知識,如果能巧妙地融入到符合時代語境的策論中,必將成為他克敵製勝的“殺手鐧”。
圖書館裡的這些“應試寶典”,簡直就是一個為他量身定做的超級外掛。
陳平安心潮澎湃,如同一個饑餓已久的人撲向了滿漢全席。
開始係統地梳理、吸收這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