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恒產漸增,開源之思_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 > 第48章 恒產漸增,開源之思

第48章 恒產漸增,開源之思(1 / 2)

日子在讀書、寫書、以及偶爾應對鄉裡瑣事中平穩度過。

陳家新買的幾畝田地,也在陳山和李秀的辛勤耕耘下,漸漸煥發出新的生機。

尤其是那幾畝原本貧瘠的薄田,在陳平安有意無意的“指點”下,變化最為明顯。

“爹,娘,我從一本古農書上看到說啊…”

晚飯桌上,陳平安又開始了他的“知識普及”,當然,依舊是托名於虛無縹緲的“古農書”。

“書上說,種地不能光靠力氣,還得講究方法。比如這選種,就得挑那些長得最飽滿、最壯實的穗子留下來做種子,這樣來年長出來的苗才能更壯實。”

這是最基礎的簡單育種概念。

“還有這施肥,也不能光用草木灰。咱們家燒完灶膛的灰,還有雞糞、人畜糞便,漚熟了都是好肥料。不同的地,不同的莊稼,得用不同的肥,還得看時節…”

將圖書館裡關於堆肥、合理施肥的知識,用最樸素的語言解釋出來。

“還有這澆水,也不是越多越好。得看天時,看地濕,看苗情…”

陳山和李秀起初是將信將疑,畢竟祖祖輩輩都是這麼種地的,一個孩子能懂什麼?

但想到兒子之前的種種“神奇”表現,加上他說得頭頭是道,似乎也有幾分道理。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他們按照陳平安的“建議”,在自家田裡做了一些嘗試。

沒想到,效果竟然出奇地好。

同樣的地,同樣的年景,陳家田裡的莊稼長勢明顯比彆家要好上一截。

到了秋收時節,糧食產量實實在在地提升了一兩成。

雖然提升不算驚天動地,但對靠天吃飯的農家來說,這已經是了不得的成就了。

陳山和李秀對兒子徹底服氣了,心裡那點疑慮也煙消雲散。

隻覺得自家平安,真是老天爺賜下來的寶貝疙瘩,不僅會讀書寫字,連種地都懂這麼多。

陳平安看著糧倉裡漸漸堆滿的糧食,心裡也鬆了口氣。

農業是根本,保證了家裡的口糧,才能讓他更安心地去做其他事情。

然而,光靠農業和那日益受到關注也意味著風險增加)的話本收入,似乎還不夠。

話本的收入受市場波動影響大,而且名聲太盛,難免引人覬覦或非議。

農業收入穩定,但增長緩慢,且受天時地利影響巨大。

有沒有…更穩定、更長遠,也更…符合自己“讀書人”身份的財源呢?

陳平安開始思考新的“開源”之路。

目光首先投向了鎮上的手工業。

紡織?榨油?釀酒?

這些行業,在這個時代雖然有一定發展,但大多是小作坊模式,投入大,見效慢,而且技術含量相對固定,自己這個外行很難插手,更彆說利用圖書館知識進行“降維打擊”了比如弄個蒸汽機出來?那純屬找死)。

更重要的是,一個讀書人,整日裡跟油、布、酒打交道,也容易被人詬病“不務正業”、“與民爭利”。

思來想去,似乎還是得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入手。

文化相關的產業。

筆、墨、紙、硯,文房四寶。

這是讀書人的必需品,市場需求穩定,而且與自己的身份也算契合。

如果能在這方麵做點文章…

改良造紙術?

這個念頭一閃而過,立刻被他否定了。

造紙術在古代是重要的技術,往往受到官府的嚴格管控。

貿然拿出超越時代的技術,風險太大,無異於自尋死路。

那…改良墨錠?

圖書館裡關於製墨的記載不少,從最基礎的鬆煙墨,到各種加入名貴藥材、香料的貢墨、禦墨,工藝流程、配方比例,都記錄得清清楚楚。

大夏朝目前市麵上流通的墨,品質參差不齊。

墨韻齋賣的那種劣質墨錠,煙熏火燎,乾澀難用。

文淵閣裡的好墨,價格又極其昂貴,普通讀書人根本用不起。

如果自己能利用圖書館的知識,製作出一種品質尚可、價格適中的墨錠…

市場前景應該不錯。

而且,製墨相對來說,技術門檻不算太高相比造紙),需要的材料如鬆木、桐油、少量膠和香料)也比較容易獲取。

風險相對可控。

這個想法,似乎可行。

陳平安將目光鎖定在了“製墨”上。

當然,他不可能自己親自去燒鬆煙、和墨泥。

還是得找人合作。

但在這之前,他需要先進行一些小範圍的嘗試,驗證圖書館知識的可行性,並找到適合當前條件的、最優化的配方和工藝。

於是乎,接下來的日子裡,陳平安除了讀書、寫話本,又多了一項“秘密”活動。


最新小说: 八零玄學少女,高校兵哥翻牆求婚 八零好孕美人,搬空家產改嫁絕嗣大佬 我老公總是英年早逝留下遺產 讓你破案,你直播虐殺罪犯? 朕隻是一個演員 凡童降妖錄 絕對反傷我不說,有種你就打死我 修勾修仙:我的男友是二哈 穿越過去和現在 十洲禦道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