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這首詩,是真的好。
陳平安,是真的厲害。
放學之後,這個“先生親筆謄抄《詠鵝》”的見聞,又成了孩子們回家後新的談資。
一時間,《詠鵝》這首原本就在鄉間流傳的小詩,熱度再次被點燃。
這一次,不僅僅是孩子們在念,連大人們也開始真正重視起來。
“聽說了嗎?方先生都親自把平安那首詩寫下來收著呢。”
“真的假的?那可是讀書人看重的東西。”
“看來平安這娃兒,是真的有大才啊。以後指定錯不了。”
“咱們村,這是要出個大人物了。”
村民們看陳家的眼神,更加不同了。
羨慕、敬佩,甚至帶著一絲小心翼翼的巴結。
陳平安“神童”之名,在“會講故事”之後,因為這首《詠鵝》以及方先生的“認證”,又牢牢地添上了一個含金量更高的標簽——“詩才”。
名聲,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陳山和李秀走在村裡,接受著來自四麵八方或真或假的恭維和羨慕,心裡自然是無比驕傲和自豪。
但夜深人靜時,李秀還是會忍不住向丈夫念叨:“當家的,平安這名聲…是不是太大了點?我這心裡頭…總覺得有點慌。”
陳山吧嗒著煙袋,眉頭也微微皺著:“是啊。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自古就是這個道理。可…這也是孩子有出息的表現啊。咱們總不能攔著不讓他上進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那倒不是…”李秀歎了口氣,“就是擔心…招人嫉恨。你看那陳富貴家…”
“哼。”陳山冷哼一聲,“他家現在也蹦躂不起來了。再說,平安現在也是讀書人了,將來還要考功名呢。誰敢輕易動他?”
話雖如此,但那份潛在的擔憂,依舊縈繞在夫妻倆心頭。
而方敬儒先生,在徹底認可了陳平安的天賦之後,對他的關注和投入也達到了頂峰。
課堂內外,都將他視為重點培養對象。
不僅在經義講解上更加深入,還開始係統地傳授詩詞格律、作文法門等更高深的知識。
對他的要求,也變得更加嚴格。
期望之情,溢於言表。
這一切,陳平安都感受得到。
老師的厚愛,父母的期盼,鄉鄰的關注…
這些都是動力,但也同樣是壓力。
盛名之下,他必須更加努力,更加謹慎。
而蒙學館裡,陳富貴等人看著陳平安愈發“得寵”,心中的嫉妒和不甘也越發濃烈。
雖然暫時不敢再明著挑釁,但私下裡的議論和怨言卻從未停止。
“哼,不就是運氣好嗎?有什麼了不起的。”
“先生也真是偏心,什麼好東西都向著他。”
怨恨的種子,在陰暗的角落裡,悄然等待著破土而出的機會。
詩名鵲起,究竟是福是禍?
這份突如其來的、遠超年齡的才名,會給他帶來怎樣的機遇?比如…來自縣城更高層麵的關注?
又會帶來怎樣的挑戰?比如…更深的嫉妒和更陰險的算計?
陳平安站在自家院中,望著天邊那一輪皎潔的明月,眼神深邃。
未來的路,還很長。
喜歡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請大家收藏:()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