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老樣子,咳得厲害。”陳平安搖搖頭,然後湊近父親,壓低聲音,“爹,王郎中的藥好像不太管用。我…我前幾天偷偷翻了下方先生借給我的一本舊書,是本講養生的雜記。”
開始一本正經地“引經據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書上說啊,像娘這種情況,有時候光吃藥不行,還得靠吃食調理。裡麵記了個方子,說是對受了風寒、身子又虛的人特彆管用。”
“哦?什麼方子?”陳山立刻來了興趣。
“就是用老薑幾片,帶根須的蔥白幾段,還有紅糖,一起熬濃湯。書上還說,最好再加點…嗯…後山那種葉子有點發紫、聞起來香香的草。”陳平安拿出藏好的紫蘇葉,“就是這個,書上管它叫‘回魂草’,說能提精神,固根本。”
再次祭出“回魂草”這個唬人的名字。
“熬好了趁熱喝下去,發一身透汗,把寒氣逼出來。連喝幾天,保管有用。”
“還有啊,”不給父親質疑的時間,繼續“傳授”書上的知識,“書上還說,生病的人呐,最怕再受涼,屋裡得暖和。但也不能門窗緊閉,得時不時開點縫透透氣。吃的也得清淡,小米粥最好。”
一番話說得頭頭是道,既有“古方”依據,又有具體的護理細節。
陳山聽著,雖然對什麼“古書雜記”、“回魂草”將信將疑,但看看床上病重難愈的妻子,再想想兒子之前的種種“神奇”…
試試吧。
反正都是些尋常東西,也吃不壞。
“行…行。就按你說的辦。”陳山點了點頭,“爹這就去弄。”
很快,一碗混合著薑、蔥、紅糖和紫蘇葉特殊香氣的“神仙湯”就熬好了。
顏色是有些奇怪的紅褐色,味道也說不上好聞。
陳平安親自端到母親床前。
“娘,這是我從書上看到的方子,叫‘神仙湯’,專門治您這種風寒咳嗽的。您快趁熱喝了試試。”
李秀虛弱地笑了笑,看著兒子關切的眼神,心裡暖暖的,也沒多問,接過碗,小口小口地喝了下去。
味道辛辣中帶著點甜,還有一股奇異的草本清香。
一碗熱湯下肚,李秀感覺一股暖流從胃裡升起,漸漸擴散到全身,原本冰冷的四肢似乎也暖和了一些,額頭微微見了汗。
陳平安又叮囑父親在屋裡生了盆炭火注意通風),自己則守在母親身邊,幫她掖好被角,不時喂她喝點溫水。
沒有內功按摩。
這一次,他能做的,隻有這些了。
效果,會如何呢?
接下來的兩天,陳家嚴格按照陳平安從“古書”上看來的方法照顧著李秀。
每天堅持喝兩碗“神仙湯”。
屋裡保持溫暖通風。
三餐隻喝清淡的小米粥。
到了第三天早上。
奇跡,似乎真的再次降臨了。
李秀的精神狀態明顯好了許多,不再昏昏沉沉。
咳嗽的次數和劇烈程度也大大減輕。
身上那股畏寒的感覺消失了,甚至能自己下床走動一會兒了。
雖然還未痊愈,但這好轉的速度,卻比之前喝王郎中的藥快了不知多少倍。
“平安。你那神仙湯…真神了。”陳山看著氣色明顯好轉的妻子,激動地抓住兒子的肩膀,“你娘…你娘真的好多了。”
李秀也拉著兒子的手,臉上露出了久違的、欣慰的笑容:“是啊,喝了那湯,身上舒坦多了。我兒真是…懂事了,還會從書上看方子給娘治病了。”
看著父母發自內心的喜悅,陳平安心裡也充滿了激動。
成了。
這一次,沒有依靠任何超凡力量。
僅僅是憑借圖書館的知識,通過細致的觀察、合理的推斷、以及正確的護理和食療方法。
他真的…幫助母親緩解了病痛。
這次成功,帶給他的信心和成就感,遠比上次套到兔子要強烈得多。
這證明了,圖書館裡的知識,不僅僅是理論,更是可以轉化為實實在在力量的寶藏。
隻要運用得當,哪怕隻是最基礎的知識,也能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當然,他也清楚,這次成功有其偶然性。
母親的病症相對不算太複雜,自己“蒙”對了方向,食療和護理也確實起了作用。
若是換了更凶險的疑難雜症,恐怕就無能為力了。
真正的醫術,博大精深,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自己這點皮毛,還差得太遠太遠。
對更高深醫術的渴望,以及對那位神秘老者的敬佩,又加深了一層。
不過…
母親病好得這麼快,會不會引起村裡人的注意?
尤其是那個效果不佳的王郎中,會不會心生疑竇?
如果真有人因此上門求助,自己又該如何應對?
是繼續用“古書偏方”搪塞,還是…
新的問題,似乎又擺在了麵前。
但無論如何,這次“小試牛刀”的成功,讓他更加堅信,知識,就是力量。
這條依靠智慧和知識改變命運的道路,他走對了。
喜歡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請大家收藏:()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