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也非也。此人啊,便是前些日子那篇《師說》的作者,小河村的神童,陳平安。”
“陳平安?可是那個年僅十歲,便能作出《詠鵝》、《憫農》等佳作的陳平安?”
“正是此人。聽說他不僅詩才敏捷,文采也是斐然。那篇《師說》,便是南淮府學的周博通周大儒都親口稱讚過的,稱其為‘南淮麒麟子’呢。”
“嘶——竟有此事?那他這次縣試,豈不是十拿九穩,案首有望了?”
“這可不好說。年少盛名,未必就有真才實學。考場之上,看的還是真本事。萬一他隻是詩寫得好,經義策論卻不通,那也是枉然。”
“也有道理。而且我聽說,那《師說》一文,未必就是他親筆所作。小小年紀,哪來那等見識和文筆?說不定,是有人在背後替他捉刀代筆,沽名釣譽罷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些議論聲,雖然刻意壓低了些,但還是斷斷續續地飄進了陳平安一行人的耳中。
同行的陳勝和李真,聽到有人質疑陳平安,都有些不忿,想要開口辯駁。
陳平安卻用眼神製止了他們。
他依舊平靜地吃著碗裡的飯,仿佛那些議論與自己毫不相乾。
隻是那雙清澈的眸子裡,卻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深思。
看來,自己的名聲,在這縣城之中,有利有弊。
《師說》帶來的巨大聲望,固然能讓自己得到一些關注和便利。
但也同樣會招來更多的審視、質疑,甚至是嫉妒和敵意。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這個道理,他比誰都懂。
吃過晚飯,幾位長輩便催促著少年們早些回房歇息,養足精神,準備明日去貢院熟悉一下環境。
陳平安回到房間,簡單收拾了一下床鋪。
同屋的陳勝和李真,還在興奮地討論著縣城裡的見聞,以及剛才聽到的那些關於陳平安的議論。
“平安,那些人真是過分。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你有多厲害,還敢胡說八道。”陳勝氣鼓鼓地說道。
李真也附和道:“就是。等他日放榜,平安肯定能考中,看他們還有什麼話說。”
陳平安聞言,隻是淡淡一笑:“旁人如何說,與我何乾?做好自己的事便是了。”
說完,便從考籃中取出自己的備考筆記和那幾篇得意之作,借著窗外透進來的微弱月光,仔細翻閱起來。
他知道,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明日貢院之前,龍門待躍。
自己能否一躍成功,不僅要看才學,更要看心態。
必須保持冷靜,不受外界乾擾。
夜漸漸深了。
客棧內外,漸漸安靜下來。
隻有偶爾幾聲更夫的梆子聲,和遠處傳來的幾聲犬吠。
陳平安合上書卷,躺在略顯堅硬的床板上,閉上眼睛,調整著自己的呼吸。
大戰將臨的緊張氛圍,如同實質一般,彌漫在整個縣城的空氣之中。
而他,便是這場風暴的中心之一。
在著陌生的縣城環境裡,他會遇到怎樣新的對手,或者結識怎樣的朋友?
“神童”和《師說》作者的名聲,究竟是會成為他科舉路上的助力,還是會招來更多的麻煩與挑戰?
一切,都還是未知之數。
但他心中,卻並無多少畏懼。
有的,隻是對即將到來的挑戰的清醒認識,和一股不服輸的韌勁。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他已經做好了準備。
喜歡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請大家收藏:()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