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齡合上五經正本,歎道:“魯王將我們棄如敝履,瑕丘必然守不住。”
皂班駭然:“這該如何是好?”
“陛下久居深宮,甚少領兵作戰,威望不足。”
“我本以為魯王能征善戰,可匡扶社稷,卻不料,他隻顧一己之私,心中全無兗州百姓。”
“鄭國日薄西山,我齊魯大地,十州軍民,不如另投明主。”
皂班轉念一想:“孔參軍是說,秦王?”
“正是!”
“秦王縱橫天下八道,聲勢最盛,依我看,一統神州者,非他莫屬。”
“貿然投靠,不知秦王能否接納?”
“不必憂心!”
“秦王仁德,河南道二十三州廣為流傳。”
“昔日,他屢次開倉放糧,任由百姓領取。又將五萬降卒釋放,讓他們返回家鄉。”
皂班連連點頭:“此事卑職也有耳聞。”
“據說,秦王憐憫,贈每人一袋粟米,五萬兒郎這才安然返鄉,未在途中餓死。”
孔德齡笑道:“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秦王既是明主,也是仁主。放眼天下,不歸順於他,又該歸順何人?”
說到這,他召集縣中官吏,將皇甫懿棄城而走之事一一道來,惹得群情激憤。
見此,他朗聲宣布,開城門向秦王投降,眾人皆無異議,反倒齊聲附和。
孔德齡暗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不外如是!”
翌日,東方既白,霞光照耀著整座城池。
孔德齡命人打開城門,攜一眾官吏,以及兗州地圖、戶籍、田畝,向秦軍投降。
高楷聽聞稟報,笑道:“皇甫懿恐怕也想不到,他前腳剛走,後腳,瑕丘城官吏、軍民便開門投降。”
崔皓諷刺道:“他將滿城軍民棄如敝履,莫非還指望他人愚忠至死?”
徐晏清笑了笑:“這位孔參軍倒是果決,竟能說動一縣官吏,軍民,儘皆歸順。”
唐檢道:“此人出身曲阜孔氏,乃聖人苗裔。”
“據聞,他學富五車,滿腹經綸,頗得兗州百姓敬重。”
“徐智遠、徐豪父子接連派人請他入朝為官,不過,他一一謝絕了。”
“這是為何?”
“聽說,他一心鑽研學問,為四書五經作注釋,並開辦學堂,致力於授業解惑。”
高楷稱讚:“此人倒有孔聖人風範。”
王景略心生憧憬:“為聖人傳承經典,實乃我輩楷模。”
崔皓、徐晏清點頭附和。
不多時,高楷率軍入城,至縣衙,收下地圖、戶籍、田畝,笑道。
“孔參軍深明大義,不墮聖人門楣。”
孔德齡慚愧道:“下官區區循吏,才疏學淺,不敢當秦王誇讚!”
高楷看他一眼,心中驚訝,此人氣運尋常,不過一道紅氣。然而,竟有一卷卷書籍若隱若現。
唐檢稱他學富五車,滿腹經綸,倒是名副其實。
“孔參軍開門歸順,省卻一番廝殺,可謂大功一件。”
“今授你為兗州刺史,治理一方水土,還望你莫要推辭。”
喜歡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請大家收藏:()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