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楷複又開口:“歐陽銘?”
“臣在!”
“今升你為太子右庶子,一如既往,為太子授蒙學,讀書識字。”
“謝陛下!”歐陽銘喜出望外,“微臣必定儘心竭力。”
其他東宮僚屬,除了夏侯敬德教高景行習武以外,高楷並未增設,一律空置。
畢竟,他這長子尚小,才六歲,成年之前,便在大吉殿讀書習武。
“景行,先去太廟祭拜先祖,再去後宮見你祖母、母親。”
“是!”高景行點了點頭,“孩兒告退。”
待他走後,群臣若有所思。太子雖然已立,但東宮官吏不全,隻有孔德齡、歐陽銘與夏侯敬德三人。
看來,陛下不想讓太子與前朝過多接觸,隻以讀書習武為要。
不過,太子年幼,陛下又正當壯年,如此安排,倒也在情理之中。
淑景殿。
高景行奶聲奶氣:“孫兒拜見祖母!”
“快起來!”還未等他跪下,張氏便心疼得不行,連忙一把拉入懷中。
“穠哥兒今日可累壞了吧,快歇著,不必跪來跪去,仔細傷了膝蓋。”
“祖母,孫兒不累!”
“好好好,穠哥兒最有出息,吾家後繼有人!”
“孩兒見過母親!”隨後,高景行又給楊皎行禮。
“快起來!”楊皎看著他穿一身小冕服,麵容酷似高楷,不由感慨萬千。
既是驕傲,又有些複雜。從今往後,穠哥兒和父親之間,不光是父子,更是君臣。
惟願穠哥兒無災無難,一世平安。
……
四月深澗底,桃花方欲燃。
太極宮、兩儀殿。
這春光明媚的好時節,封爵儀式,如期舉行。
內侍監王寅虎手捧金冊,高聲道:“道備文武,衷懷忠亮,表宏才而應運,申茂績而經邦。”
“尚書右仆射楊燁,夙夜憂勤,任公竭節,籌謀帷幄,有安定社稷之功。”
“可封為趙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戶。”
“柱國、左武衛大將軍夏侯敬德,衝鋒陷陣、奮不顧身、竭忠報主,有擎天保駕之功。”
“可封為涼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戶。”
“微臣叩謝聖恩!”楊燁大喜下拜。
夏侯敬德嘴角咧到耳朵根,大笑:“謝陛下恩典!”
這一文一武,率先獲封國公之位,群臣並不意外,卻仍忍不住豔羨。
楊家、夏侯家,從今往後,便是國公家族了,可開府、置甲士、豪奴,封妻蔭子,且世襲罔替。
怎不讓人眼紅?
隨後,徐晏清受封梁國公、李光焰為鄭國公,食邑皆為一千三百戶。
這是第二等食邑,以這兩人功績,倒也理所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