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世師察言觀色,拱手道:“陛下,可要召見此人?”
“不必了!”高楷搖頭,“他既上了考場,那便手底下見真章。”
“是!”殷世師點頭應下,暗思,陛下明顯看中這陸明德。
看來,須得重點關注。
高楷忽然發問:“這金榜名次,如何評定?”
殷世師回言:“按照周朝規定,諸位員外郎、主事初閱之後,交由考功郎中定奪。”
“帖經、詩賦、時務策全通,為甲。”
“帖經、時務策皆通,詩賦稍次,為乙。”
“以下不第!”
“為國掄才,怎能如此隨意?”高楷皺眉,“傳朕旨意,讓禮部侍郎華英齡、刑部侍郎溫季雅,你們三人初閱。”
“隨後,交由裴季、竇儀、蕭宇複審,排列名次。”
“再把名單送來,我要親自過目。”
“遵旨!”殷世師連忙應下,心中感慨,大秦舉子著實幸運。
不光有三位侍郎閱卷,還有三位尚書審核,更有陛下過目。
到了酉時,鼓聲響起,傳遍整個貢院。
陳昂擱下筆,舒了口氣,終於考完了。
眾舉子三三兩兩走出貢院大門,有人長籲短歎,有人垂頭喪氣,免不了滿臉疲憊。
主事將答卷一一收錄上來,交給殷世師、華英齡、溫季雅。
三人正要評閱,卻見高楷擰眉:“為何不彌封、謄錄?”
“彌封謄錄?”三人麵麵相覷,皆不明所以。
高楷愕然,這時節,科舉閱卷,竟無需糊名、謄抄。
這可不行!
“先放著,用紙糊把舉子姓名、籍貫折起來,彌封,加蓋騎縫章吏部大印。”
“再讓人謄錄,一致用朱筆,宣紙。抄完,交叉核對,無誤後蓋印。”
如此一來,墨卷為舉子所書,朱卷為謄錄。
“所有參與者,把姓名、官職標注墨卷上,以備不時之需。”
“遵旨!”三人拱手領命,暗讚,陛下用心良苦。
既彌封、又謄錄,還得核對,數重環節下來,誰也不知所閱答卷,為何人所書。
這些步驟完善,必能防止舞弊。
閱卷是個大工程,又應高楷要求,務必耐心仔細。因此,直到第二天,才把所有答卷謄錄完。
殷世師、華英齡、溫季雅不敢怠慢,遵照前朝約定俗成的規定,開始評閱。
一張張答卷如走馬觀花,迅速黜落下去。
高楷搖頭:“進士科本就最難,還得三項全通,能有幾人高中?”
殷世師心領神會:“敢問陛下,該如何評閱?”
高楷沉思片刻:“便定為三等。”
“上等,學識優長,辭理精純,無與倫比。”
“中等,才學皆通,文理周密。”
“下等,藝業可采,文理粗通。”
“這三等視為合格,至於文理疏淺、漏洞百出者,直接退落。”
“切記,務必細心評校,互閱商酌,取定中額。”
“遵旨!”
按他所說,三人仔細評閱,但凡合格者,皆寫一個“取”字。
翌日,三等朱卷交由裴季、竇儀、蕭宇三位尚書複審,排列名次。
三人都認可者,寫一個“中”字,有爭議者暫且擱置,都不認同者,直接落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