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之中,戰事頻繁屢遭破壞,又無人修葺,以致搖搖欲墜。”
“自從哥舒刺史上任,便屢次派人修補,然而,積重難返。”
“再如何修補,也恢複不到全盛之時。”
賈敦怡附和:“蒲阪津浮橋,連接黃河兩岸,乃交通要道。”
“這些年,長安日益繁華,人流往來頻繁。”
“河東道、河北道、都畿道,以及河南道、淮南道,諸道百姓湧來長安,若走陸路,少不了過這座橋。”
“此外,黃河時而泛濫,時而平息,大漲大落,難免衝垮橋梁。”
高楷麵色一肅:“如此說來,修建一座新橋,刻不容緩。”
要想富,先修路,橋梁也一樣,必不可少。
修橋鋪路,惠及萬民,他自然不會反對。
宇文凱讚同:“此事微臣略有耳聞。”
“哥舒刺史建言,在黃河兩岸設置東、西兩座石門,連接蒲、同二州。”
“門前,各自鑄造鐵牛四頭、紮攬柱二十四根,焊鐵索十二條,使浮橋穩固,不至於搖擺不定。”
高楷若有所思:“依你之見,此法是否有用?”
宇文凱頷首:“微臣曾去蒲州實地考察,哥舒刺史此法,乃穩妥之策,大有用處。”
“所造新橋,更為結實耐用,隻是,須得花費錢財。”
八頭鐵牛、四十八根攬柱、二十四條鐵索,大為耗鐵,橋梁本身,也需上佳木材。此外,發動民夫,也需工錢。
高楷不假思索:“修橋鋪路,這是利國利民之事,縱然花費錢財人力,也得去做。”
“既是連接黃河兩岸,在同、蒲二州境內,便讓兩邊一起行動,召集民夫。”
“興仁,你從國庫撥款,宇文凱,你多加指導,務必促成新橋早日落實。”
“遵旨!”兩人拱手領命。
楊燁稱讚道:“蒲阪津本就是交通要道,新橋一建,更是戰略之地。”
“可謂關西之要衝,河東之輻輳,至關緊要。”
高楷笑了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把橋建好了,人來人往,商貿發達,對百姓生計也有好處。”
“陛下聖明!”群臣自無異議。
翌日,潭州刺史魏寧上書,請廢牛租。
“牛租?”高楷疑惑不解。
章瓊解釋道:“煬帝即位之初,江南西道爆發天災人禍,民不聊生。潭州小吏揭竿而起,一連攻取數個大州。”
“煬帝震怒,派遣袁弘道平叛,期間繳獲上萬頭牛。”
“袁弘道邀買人心,把這些牛發給潭州百姓使用,收取牛租。”
竇儀感慨:“這倒是難得,一樁仁政。”
蕭宇搖頭:“我看未必,縱然人人用牛,但這牛租必然奇高。”
“煬帝視百姓為豬狗牛羊,袁弘道更野心勃勃,怎會無端大發善心?”
章瓊搖頭:“恰恰相反,這牛租並不高,尚在百姓承受範圍之內。”
狄長孫訝然:“袁弘道竟如此好心?”
高楷笑道:“既是收攬人心,怎會讓人難以承受?”
“不過,這收租年限,怕是延綿不絕了。”
喜歡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請大家收藏:()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