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過門檻的腳步聲雖輕,卻讓慶帝有了反應。
慶帝直起腰背,轉過身來。
當目光觸及賈玌時,那張因旅途勞頓而略顯疲憊的麵容上,立刻綻開了一個笑容。
“天戈!”
慶帝的聲音帶著的放鬆,朝賈玌的方向走了兩步,非疾步相迎,卻也步履輕快。
賈玌反應同樣迅速。加快步伐,在距慶帝尚有五步之遙時便已抱拳躬身:
“臣賈玌,參見陛下!不知聖駕親臨,有失遠迎,萬望恕罪!”
“免了免了!”慶帝已走到近前,虛扶了一下賈玌的手臂,“此地非金鑾殿,你我君臣,更兼有袍澤之誼,何須如此多禮?”
他上下打量著賈玌,眼神關切,“月餘未見,瞧著清減了些。東征大業......辛苦你了!”
“陛下掛念,臣銘感五內,”說罷,賈玌直起身,眉頭微蹙,眼中難掩憂色,"然,陛下怎可輕離九重?登州雖為海防重鎮,終究不比京畿安穩。若讓有心之人知曉......若有萬一,臣百死莫贖啊!”
話音未落,慶帝已朗聲大笑,手指在沙盤邊緣輕叩兩聲:
"朕帶著黃興的緹騎,連沿途驛站都未驚動。"說著,眼底閃過一絲睥睨天下的銳利鋒芒:“況且,去歲那場風波之後,這天下——早已是鐵桶江山!區區幾個藏頭露尾的宵小之徒,還能翻起什麼浪花?!”
賈玌:“......”
見賈玌仍麵帶躊躇,慶帝笑了笑,忽然伸手替他扶正略歪的玉帶鉤。
這個逾矩的動作讓夏守忠、黃興猛地低頭,史鼐卻是毫不避諱,坦坦蕩蕩地看著眼前君臣二人,臉上非但沒有驚詫,反倒流露出一絲毫不掩飾的豔羨。
心頭暖流湧動,思緒不由得飄回了數年前,遼東山海關總兵府!
那時節,眼前這位威震天下的遼國公,還隻是個身量未足、眉宇間卻已鋒芒初露的半大少年。
也是這般鄭重其事地抱拳,對著他史鼎躬身行禮,脆生生地喚一聲:“世叔!”
如今......史鼎心中感慨萬千。
昔日那個在他麾下磨礪、還需他照拂幾分的少年郎,已如鯤鵬展翅,成長為國之柱石。
...
慶帝已收回了手,目光掃過賈玌,最終落在那巨大沙盤上代表東瀛的微縮島嶼群:
“此役,關乎國運,更關乎我大慶八萬將士的性命!你即將統帥他們,遠渡重洋,蹈不測之險,行滅國之事!如此壯舉,本該有天子登台,百官相送,三軍壯行,以彰國威,以勵士氣!”
慶帝的聲音微微提高,都免不了歎氣一聲:
“然!為求此戰必勝,為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你甘願背負罵名,舍棄這堂堂正正之師該有的榮光!大軍開拔,竟要如夜梟潛行,悄無聲息!連個像樣的誓師都辦不得!”
他目光轉向賈玌:
“將士們拋家舍業,隨你赴湯蹈火,圖的是什麼?是封侯拜將!是金銀財帛!更是那份為國征戰的榮耀!!”
“如今,這明麵上的榮耀朕給不了他們了。”慶帝的聲音低沉下去,“若連朕這個天子,都龜縮在京城深宮之中,連送他們一程都做不到......豈不是寒了這八萬顆忠勇之心?豈不是讓你這位統帥,獨自承受這所有的壓力與寂寥?”
慶帝上前一步,再次用力拍了拍賈玌的臂甲:
“所以,朕來了。不為彆的,就為告訴你,也告訴即將出征的將士們:
朕看著你們!朝廷看著你們!你們的君王,與你們同在!此戰必勝!朕在紫禁城,等著你們凱旋!等著為你們論功行賞,補上今日欠下的這份榮耀!”
賈玌胸中激蕩被點燃。
他看著眼前風塵仆仆的帝王,千言萬語最終化為最鄭重的承諾。
“陛下苦心,臣與八萬將士,感同肺腑!此去東瀛,臣必不負君恩,不負將士!定當犁庭掃穴,揚我國威!凱旋之日,臣攜捷報,再叩天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