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帝端坐龍椅,俯瞰著丹陛下萬國來朝、眾邦臣服的盛況,目光掃過跪滿一地的各國君主使臣,最終落在按劍而立的賈玌身上。
他心中豪情萬丈,不禁暗自感慨:"自登基以來,掃平朝堂,還政於君,收服漠北,平定遼東,東征倭寇,終成今日萬國來朝之盛世。這一切......"
他的目光微微移動,看到侍立一旁的太子正用充滿崇敬的眼神望著自己,那目光中滿是孺慕與自豪。
慶帝心中頓時湧起一股為人父的欣慰,更添幾分帝王豪情。
"這一切,皆離不開朕的天戈啊。"
他的目光最終定格在賈玌身上,隻見那年輕親王按劍而立,蟒袍玉帶,英姿勃發,正是支撐這盛世江山最堅實的棟梁。
慶帝緩緩起身,注視這一切的所有使臣立即屏息凝神。
他們知道,如此盛大的朝會,絕不僅僅是為了接受朝貢。
"今日萬國來朝,朕心甚慰。"慶帝的聲音回蕩在大殿中,"然朕特於除夕佳節,召見諸位藩王國君、四方使臣齊聚於此,如此盛況空前,想必諸位也都明白——絕非僅僅為了共度佳節這般簡單。"
殿內頓時鴉雀無聲。
文武百官垂手恭聽,各國使臣則暗自緊張——重頭戲終於要來了。
慶帝目光如炬,緩緩掃視殿內眾臣,最後落在藩王國君、四方使臣之中:
"朕登基十餘載,眼見天下紛爭不斷,藩國相攻,商路阻隔,百姓流離。每每聞之,未嘗不夙夜憂歎。"
朝鮮國王李懌聞言,立即跨前半步,嘴唇微張正要開口奉承。
慶帝卻早已預料般抬手止住欲言的眾人,繼續說道:
"西域商道烽煙不絕,南洋海路波濤難靖,漠北各部血染草場。天下紛擾至此,百姓流離,商路阻絕,實非蒼生之福。"
他微微頓首,龍袍上的日月星辰紋在燭光下流轉:
"而今,四海雖定,然諸藩猶自相伐。朕既為天下共主,自當為萬世——開太平!"
慶帝話音方落,聲猶在殿梁間回蕩。
滿殿肅然。
文武百官無不垂首屏息,緋袍玉帶靜默如山。
七十二根金絲楠木巨柱投下巍峨影幢,映照著丹墀下萬國使臣各異的臉色。
但見西域諸使相視頷首,南洋眾邦紛紛動容。
忽有一老臣出列,顫巍巍伏地高呼:"陛下聖明!此乃萬世之功也!"
霎時間,文武百官齊聲應和:
"臣等......恭聆聖訓!!!"
文武百官的齊聲高呼如驚雷貫耳,聲浪在奉天殿七十二根巨柱間震蕩回響。萬國使臣被這突如其來的山呼聲震得心神搖曳,不少西域小邦的使者甚至下意識地後退了半步。
慶帝緩緩抬手,隻是一個簡單的動作,滿殿轟鳴頓時歸於寂靜。這份令行禁止的威儀,讓在場諸藩君主無不色變。
"既然諸位都明白朕的苦心,"慶帝的聲音依舊平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分量,"那今日便在此立下規矩。朕要頒布《大慶會典·藩國篇》,為天下定萬世之法!"
說罷,慶帝目光如雷如電,望向丹墀下萬國使臣:
“天命在我,朕隻問此番——”
"誰有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