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三 至治長歌,盛世華年_紅樓:金戈鐵馬橫掃八方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紅樓:金戈鐵馬橫掃八方 > 番外三 至治長歌,盛世華年

番外三 至治長歌,盛世華年(1 / 2)

光陰荏苒,歲月如歌。

自那場定鼎四海的大朝會後,大慶王朝駛入了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

至治十六年始——

倭地金銀礦脈如江河彙海般湧入國庫,周邊諸國恪守《大慶會典》,尊慶帝為"天可汗",四海賓服,商路通達。

絲綢、瓷器、茶葉遠銷重洋,異域珍寶、香料、新奇作物亦源源不斷輸入中土。

至治十八年——

麵對前所未有的富足,慶帝昭告天下:"朕承天命,享萬邦供奉,今倉廩實而知禮節,當與民休息。

"遂下旨"普免天下錢糧三年",同時詔令各地大興水利,廣修馳道。

萬民歡騰,海內稱頌,"天可汗"聖名深入黎庶之心。

至治二十三年——

國庫歲入連年翻番,倉廩充盈至"太倉之粟陳陳相因,貫朽粟紅"之境。

慶帝再推仁政,二次"普免天下錢糧",四海升平,"至治盛世"之名遠播寰宇。

至治二十五年——

在遼王賈玌主持下,龐大的"靖海"艦隊縱橫四海,打通遠至西洋的貿易航道,揚天朝國威。市舶司歲入成為國庫支柱,"至治通寶"通行萬國,實現"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世氣象。

至治三十年——

文官們在充盈國庫支持下大展拳腳,興學、修典、勸農、賑災,將這片江山治理得如堯舜之世。

至治三十五年——在位三十五載的慶帝深感年屆半百,精力漸不如前。

眼見太子自十七歲起便隨朝聽政,十餘年間勤勉輔弼,寬厚仁孝,深得文武百官敬重,朝政庶務早已嫻熟。

慶帝欣慰於國本已固,盛世綿延,遂生禪讓之念,欲效仿古之聖王,享恬淡之福。

是年秋,慶帝頒下明詔,昭告天下:

"朕承天命三十五載,賴祖宗之靈,得賢臣輔弼,開創至治之世。今太子德器深穩,仁孝英明,必能克承大統。朕欲效堯舜之道,傳位於太子,以順天心,以合民意。"

禪讓大典隆重舉行,慶帝親授傳國玉璽於太子。新帝登基,感念父皇開創盛世之恩,謹守"承繼至治泰平"之意,改元"承泰"。

自此,大慶王朝在承泰帝治下,繼續沿著至治盛世的軌跡穩步前行。

......

承泰一年——

退居太上皇的慶帝,卸下了三十五載的江山重擔,真正開始享受他一手開創的太平盛世。

這位曾經威加海內的"天可汗",如今最常出入的,反而不是舊日的宮闈,而是那座簡素中透著威嚴的遼王府。

他時常輕車簡從,與賈玌或在王府書房品茗對弈,追憶往昔崢嶸;或並肩立於校場,看年輕一輩的將領們操演練兵,目光中既有審視,更有欣慰。

承泰二年——

春,太上皇徹底"放飛自我",對著賈玌大手一揮:"天戈,陪朕去看看,朕的這萬裡江山,被你們治理成了何等錦繡模樣!"

一場曆時數載、遍覽大慶壯麗河山的"龍遊天下"就此開啟。

沒有繁瑣的儀仗,隻有精銳的護衛與必要的隨行官員。

君臣二人,不,此時更似一對老友,縱情於山水之間。

他們登臨泰山之巔,於晨曦中看雲海翻騰,慶帝朗聲笑道:"當年封禪於此,心懷敬畏,今日再看,方覺與天地共生之暢快!"

他們泛舟西湖,煙雨朦朧中,慶帝聽著賈玌講述當年在此平定鹽梟的舊事,撫掌稱快。

他們深入巴蜀,嘗遍民間小吃,體察隱於市井的富足與安樂;

他們北出雁門,遙望已被牢牢納入版圖的漠北草原,慶帝執鞭遙指,豪情不減當年:"自此往北,皆是我大慶牧場!"

這一路,留下了無數為百姓津津樂道的典故。

有太上皇於江南書院與學子們辯經論道,妙語連珠;

有他與賈玌在田間地頭,與老農閒話桑麻,毫無架子;

更有他在邊關小鎮,與戍邊老兵共飲一碗濁酒,聽他們講述當年的故事,潸然淚下。

這些事跡隨著商旅與驛傳飛遍天下,"天可汗"不再僅是廟堂之上的神祇,更成了萬民心中可親可敬的"老皇帝"。

承泰七年秋,曆時五載的巡遊終近尾聲。

或許是感知到精力不複往昔,或許是已心滿意足,太上皇決定返京。

鑾駕回京之日,百姓自發沿途跪迎,歡呼"萬歲"、"老皇爺"之聲不絕於耳。

太上皇透過車簾,望著這安居樂業的景象,望著巍峨的京城輪廓,臉上儘是圓滿與釋然。

......

承泰九年冬,皇宮深處,寧壽宮。

宮室內藥香濃鬱,地龍燒得極暖,卻依然驅不散那彌漫在空氣中的、生命即將走到儘頭的沉暮與悲涼。太上皇慶帝已纏綿病榻多日,形容枯槁,氣息奄奄。

承泰帝、太上皇後、當朝皇後以及賢太妃賈元春等皇室至親皆守候在宮室內,人人麵色凝重,眼眶泛紅。

幾位太醫剛剛會診完畢,為首的老太醫步履沉重地走到承泰帝麵前,緩緩搖了搖頭:

“陛下......臣等已竭儘全力,然上皇......龍馭賓天,恐就在頃刻之間了......”

承泰帝聞言,身體猛地一晃,強忍多時的淚水終於奪眶而出。

他緊緊攥著拳,才勉強維持住天子的威儀。

太上皇後早已泣不成聲,由宮女攙扶著才能站穩。

賢太妃賈元春站在稍後位置,用帕子死死捂住嘴,淚水無聲滑落。

就在這時,龍榻上氣息微弱的慶帝,手指極其輕微地動了動,嘴唇翕張,發出幾乎聽不清的聲音。

承泰帝連忙俯身湊近,才聽清那斷斷續續的詞句:

“......天戈......叫......天戈來......”

承泰帝心中大慟,知道這是父皇最後的心願,立刻對身邊內侍嘶聲道:“快!速請遼王入宮!快!”

內侍飛奔而去。

當賈玌得到消息,一路疾馳入宮,匆匆踏入寧壽宮時,看到的便是這樣一幅景象:

滿室悲戚,帝後哀痛,而那位曾經叱吒風雲、與他亦君亦父亦友的“大哥”,正靜靜地躺在龍榻上,生命之火如同風中殘燭。

年過半百的賈玌,早已見慣了沙場生死、朝堂風雲,自認心誌已堅如鐵石。

然而,當親眼看到榻上那枯槁的容顏,感受到這滿室無法化開的哀傷,他的心還是如同被一隻無形的手緊緊攥住,一陣尖銳的痛楚與難以言喻的酸澀瞬間衝上鼻梁,讓他幾乎難以維持表麵的平靜。

他快步上前,對著承泰帝便要行禮。

承泰帝一把托住他的手臂,聲音哽咽:“遼王不必多禮......上皇,一直在等你。”

賈玌重重地點了點頭,目光越過眾人,直接投向了龍榻。

他走到榻前,看著慶帝那艱難維持著清明的眼神,千言萬語堵在胸口,最終化作一聲低沉的呼喚:

“......上皇。”

這一聲,仿佛用儘了他全身的力氣。

慶帝微微擺手,聲音虛弱卻帶著笑意緩緩開口:

"朕這輩子......聽你叫了幾十年的"陛下"......私下裡遊曆天下,聽你喊了五年的大哥......都很好,朕都喜歡......"

他微微喘息,目光深深望進賈玌的眼底,帶著一絲執拗的期盼:

"可臨了......臨到終了......朕還是想聽......聽你......再叫一聲......陛下......"

賈玌渾身劇震,看著榻上君王那期盼而脆弱的目光,仿佛又看到了當年連山關上那個意氣風發,斬纛奪旗的慶帝。

所有遊曆天下的輕鬆,所有兄弟相稱的親近,在這一刻都化作了最深沉的君臣大義。

賈玌後退一步,整了整衣冠,在滿室寂靜中,對著龍榻,對著這位他追隨了一生的君主,單膝跪地,抱拳行禮:

"臣,賈玌......參見陛下!!"


最新小说: 網遊:開局一條龍服務 洪水末世:開局美女上司來我家 寒門狀元:我的大腦通古今 作為最強者卻總被小瞧 驚!我家糧油店通古今,任我周遊各小世界 你的外賣有點毒 對我而言,情不知所起 漢末孤鋒 牧安天下 末日遊戲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