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帶著一眾商賈穿過鹽田,來到鹽場旁新建的議事大廳。
大廳內早已擺放好長桌與座椅,商賈們按序入座,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主位,等著胖殿下公布最終的招標規則。
待眾人坐定,朱高熾走上前,清了清嗓子,聲音沉穩而有力:“今日請諸位前來,除了讓大家親眼看看蘆台鹽場的實力,更要明確咱們的經銷商製度——這製度,是保證往後鹽業有序經營的根本,也是讓大家能長久賺錢的基礎。”
話音落下,大廳內瞬間安靜下來,連紙筆摩擦的聲音都清晰可聞。
朱高熾繼續說道:“咱們蘆台鹽場的經銷商製度,核心就四個字:‘分區管控’。具體來說,一個府隻設一到兩名總經銷商,一個縣視規模設1名總經銷商或由府級總經銷商指派分銷商;所有經銷商必須根據鹽場製定的統一價格和銷售策略售鹽,既不能私自抬高或壓低價格,也不能跨區域串貨——比如北平府的經銷商,絕不能把鹽賣到天津衛,天津衛的經銷商也不能染指北平府的市場,一旦違規,按之前說的,直接取消資格、沒收保證金。”
他頓了頓,進一步解釋:“鹽場會每月給各位下發銷售清單,明確每個區域的食鹽供應量、建議零售價,還會提供統一的鹽袋包裝,上麵印著‘蘆台官鹽’字樣,方便百姓識彆。大家要做的,就是按清單進貨、按價格售賣,鹽場會負責從鹽場到各府總經銷商倉庫的運輸,後續的分銷運輸則由各位自行負責,鹽場會給予一定的運輸補貼。”
這番話一出,商賈們心裡頓時有了底,臉上的疑慮一掃而空,紛紛露出了然的神情。
他們雖不知這製度為何設計得如此精細周全,卻能清晰感受到其中的門道——統一價格,意味著不用再像以往那樣為了搶生意互相壓價、拚得你死我活,避免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惡性競爭,大家都能靠著合理定價賺取穩定利潤;分區管控劃定了明確的銷售範圍,每個區域的經銷商都能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用擔心外地商人跑來搶客戶,能安心深耕本地市場;鹽場負責從鹽場到各府總經銷商倉庫的主要運輸,更是省去了他們以往長途運鹽的高額車馬費、損耗費,大大降低了經營成本。
這比以往江南鹽商壟斷時代的混亂局麵強太多了——過去,江南鹽商為了爭奪市場,要麼暗自降價攪亂行情,要麼勾結官員排擠對手,小商人稍有不慎就會血本無歸,就算是大商人也得時刻提防同行算計。
如今有了這套製度,等於給所有商人立下了“規矩”,不用再費儘心機搞歪門邪道,隻需踏踏實實賣鹽。
有心思活絡的商人立刻反應過來:這製度看似約束多,又是限定價錢,又是劃定區域,實則是給大家劃定了“安全區”。
隻要嚴格遵守規矩,就不用擔心被惡意壓價搞垮,不用害怕市場被搶走,更不用為了打通運輸渠道耗費心力,安安穩穩就能賺到錢,而且是長久的錢。
以往做鹽業生意,像走在刀尖上,如今有了這套製度,就像走在平坦的大道上,隻要不偏離方向,就能穩穩當當往前走。
朱高熾看著眾人的神情,知道他們已領會製度的核心,隨即抬手示意身旁的鹽運司官員:“現在,開始競價。按區域依次進行,底價為十萬兩保證金,每次加價不少於五百兩,價高者得,同時優先考慮有邊關運糧記錄的商人。第一個區域——北平府!”
“我出十萬五千兩!”話音剛落,一個身材微胖的中年男子便站起身,聲音洪亮。
此人正是北平府本地商人張萬財,做糧米生意多年,在北平府有十幾家糧店,還曾三次往宣府運送軍糧,在本地商賈中頗有實力。
他早就盯上了北平府的經銷權,北平府人口百萬,光是城區百姓每月就要消耗十幾萬斤鹽,拿下這裡,就等於握住了聚寶盆。
“十萬八千兩!”張萬財話音未落,另一個商人立刻加價。
大廳內頓時熱鬨起來,報價聲此起彼伏,短短一盞茶的功夫,北平府的競價就漲到了二十三萬兩。
此時,大部分小商人已無力跟進,隻剩下張萬財和一個來自江南的鹽商對峙。
“二十三萬五千兩!”江南鹽商咬著牙加價,他深知北平府的市場價值,即便要多花銀子,也想搶下這塊肥肉。
張萬財卻絲毫不慌,他緩緩起身,從懷中掏出一疊運糧憑證,高聲道:“殿下,臣近三年往宣府、大同運糧八次,累計運糧二十萬石,按規矩可享受保證金減免和優先競價權。我出二十四萬兩,再加上過往運糧的功勞,還請殿下成全!”
朱高熾看了看鹽運司官員遞來的核查記錄,點頭道:“張萬財運糧記錄屬實,且報價合理,北平府總經銷商,就定你了!”
張萬財頓時喜笑顏開,連忙上前簽下文書,雙手接過鹽場頒發的經銷令牌,仿佛握住了沉甸甸的銀子。
緊接著,天津衛的競價開始,場麵比北平府還要激烈。
天津衛作為漕運樞紐,南來北往的客商眾多,食鹽需求量不比北平府少,且靠近鹽場,運輸成本更低。
“天津衛本地商人劉老三,出十三萬兩!”
一個穿著粗布長衫、皮膚黝黑的漢子站起身,他早年是鹽販,靠著走街串巷攢下了本錢,後來在天津衛開了糧鋪、酒樓,深知當地百姓的用鹽需求。
“十八萬兩!”
“二十萬兩!”
“二十三萬三千兩!”
“二十三萬六千兩!”
“二十四萬兩!”
競價一路飆升,劉老三卻始終穩穩跟進。
當價格漲到四萬兩時,對手開始猶豫,劉老三抓住機會,朗聲道:“殿下,我雖是小商人,但在天津衛做了十年鹽販,大街小巷的商鋪、市集都熟,能保證把鹽送到每個角落,讓百姓都能買到平價鹽!我出二十五萬兩!”
朱高熾見他言辭懇切,又查了他的資質——雖無運糧記錄,卻從未有過欺行霸市的劣跡,且在天津衛商戶中口碑不錯,當即拍板:“劉老三熟悉本地市場,報價合理,天津衛總經銷商歸你!”
劉老三激動得渾身發抖,連連磕頭謝恩,他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從走街串巷的鹽販,變成天津衛的總鹽商。
接下來,山東德州、河間府等區域的競價陸續完成,不到兩個時辰,二十個區域的總經銷商便全部敲定。
那些沒能拿下總經銷權的小商人,也沒有失望——他們早就打好了算盤,知道以自己的財力,根本無力與張萬財、劉老三這些身家豐厚的大商人爭奪府級總經銷權,從一開始就把目標放在了分銷權上。
所以競價一結束,他們便紛紛圍攏到新晉的總經銷商身邊,遞上拜帖、說明來意,爭相商議分銷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