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書房內,三人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張中南半島輿圖上,安南國的紅圈在燈光下顯得格外醒目。
此刻,大明經略南方的藍圖,已然在三人的商議中,逐漸清晰起來。
朱標看著圖上的海域,若有所思地問道:“若要掌控海上,僅靠安南恐怕不夠吧?畢竟南洋海域廣闊,若有外敵從海上而來,安南陸路的兵力難以快速響應。”
“喪標考慮得極是。”朱高熾早有準備,手指在安南東部的海域劃出一道弧線,語氣愈發篤定:“所以我認為,在郡縣安南的同時,朝廷還需組建一支南洋水師,以安南的占城港、升龍港為核心基地——這兩處港口水深港闊,可停靠大型戰船,且靠近南海主航線,便於水師調度。”
“戰船常年在南海及南洋海域巡邏,既能清剿海盜、保障商船安全,又能實時監控諸國動向!如此一來,安南的陸地兵力與南洋水師便能遙相呼應——陸地可震懾中南半島的暹羅、真臘,讓其不敢輕舉妄動;海上可巡查南洋航線,確保從大明沿海到滿刺加、爪哇的貿易通道暢通,兩者結合,便能形成一張覆蓋海陸的防禦網,將大明的影響力牢牢紮在南洋。”
他向前半步,目光灼灼地看向朱元璋與朱標,聲音裡滿是對未來的規劃:“屆時,大明便能徹底封鎖整個太平洋通往大明內海的通道!無論是倭寇的海盜船想偷襲沿海州縣,還是西洋諸國的探險船想窺探大明疆域,隻要敢進入南洋海域,南洋水師便能第一時間察覺並攔截;若有南洋諸國敢違背大明主導的朝貢秩序,甚至與倭寇勾結,安南的陸軍可從陸路快速推進,切斷其與周邊的聯係,水師則能封鎖其港口,斷絕貿易航線——沒有了貿易收入,這些小國根本撐不了多久,最終隻能乖乖臣服於大明,不敢再有二心。”
朱元璋沉默片刻,手指在輿圖上安南國的位置反複摩挲,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你這小子,心思倒比朕想得還遠。朕此前隻想著平定安南邊境,讓他們不敢再侵擾廣西、雲南,卻沒料到,安南竟是經略南洋的關鍵棋子,有這般重要的戰略價值。”
“皇爺爺,這還隻是其一。”朱高熾趁熱打鐵,又拋出新的謀劃,“更重要的是,郡縣安南後,大明可將中原的農耕技術、高產糧種引入當地——安南地處熱帶,氣候濕熱,土地肥沃得能攥出油,一年能種三季莊稼!若能在當地推廣土豆、玉米、番薯這些高產作物,再派農官教百姓修水利、用農具,糧食產量定能大幅提升。到時候,安南不僅能養活當地百姓,還能成為大明南方的糧倉,每年向中原輸送數萬石糧食,緩解河南、山東這些地方的糧食壓力。”
他頓了頓,話鋒一轉,又提到了移民與貿易:“而且,咱們還能遷部分中原百姓去安南定居——就像遼東移民那樣,讓他們帶去中原的文化與習俗,既能鞏固大明對安南的統治,也能進一步拓展大明的生存空間。更關鍵的是,安南作為南洋貿易的樞紐,咱們以它為中轉站,能勾連起滿刺加、蘇門答刺、舊港、爪哇、濘泥等南洋諸國,形成一條媲美東海貿易的南洋貿易線。”
“滿刺加的胡椒、丁香,蘇門答刺的龍涎香、象牙,舊港的蘇木、燕窩,爪哇的檀香、翡翠,濘泥的珍珠、寶石……這些南洋特產在中原都是稀缺之物,若能通過貿易源源不斷地輸送回大明,一方麵能滿足朝廷與民間的需求,另一方麵朝廷可對這些貿易征稅,每年能為國庫增加數十萬兩白銀的收入,比單純靠農業賦稅要劃算得多。”
朱高熾越說越興奮,手指在輿圖上串聯起一個個南洋國家,仿佛已經看到了滿載貨物的商船往來於南海之上的景象。
朱元璋聽到“增加國庫收入”,眼中閃過一絲讚許,朱標也微微點頭,顯然覺得這個提議切實可行。
朱高熾見狀,又補充了一個更長遠的想法:“對了,皇爺爺,如今朝廷正在推行藩王宗室改封海外之策,此前計劃將部分宗室分封到美洲,但孫兒琢磨著,除了美洲,南洋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一代代皇帝都會有不少兒子,宗室子弟會越來越多,僅靠美洲的土地,恐怕不夠分封。”
“南洋諸國中,有些島嶼麵積廣闊,物產豐富,比如爪哇島、蘇門答刺島,雖然目前有土著部落居住,但隻要咱們派軍隊護送宗室前往,再遷些百姓隨行,就能建立起穩固的藩屬封地。這樣一來,既解決了宗室在中原占地過多、消耗國庫的問題,又能讓宗室成為大明經略南洋的助力——他們在南洋建立封地後,會主動維護當地秩序,配合南洋水師保障貿易航線,形成‘朝廷主導、宗室輔助’的格局,讓大明對南洋的掌控更牢固。”
朱元璋聽到這裡,忍不住笑了起來,指著朱高熾道:“你這小子,倒把後續的麻煩事都想到了。以前朕還擔心宗室子弟太多,將來會成為朝廷的負擔,現在看來,隻要找對了地方,他們也能成為大明的助力。”
朱標也笑著點頭:“熾兒這個布局確實周全,既考慮了當下的貿易與軍事需求,又兼顧了長遠的宗室分封問題,比咱們想得更全麵。如今大明國力強盛,北方有遼東移民穩固邊疆,南方若能拿下安南、組建南洋水師,再通過貿易與分封鞏固對南洋的掌控,便能形成南北呼應、海陸並舉的態勢,大明的基業也能更穩固。”
朱元璋站起身,走到輿圖前,目光掃過安南與南洋諸國,眼中已滿是決斷:“好!就按你這布局來!即日起,命兵部加快籌備——一方麵派人探查安南的地形與胡季犛的兵力部署,另一方麵著手設計南洋水師的戰船樣式,選拔水師將領;戶部負責測算出兵安南、組建水師、開展南洋貿易所需的糧草與銀錢,務必提前備好;禮部則密切關注安南及南洋諸國的動向,同時草擬藩王宗室分封南洋的初步方案!待遼東移民之事再穩定些,朕便召集百官,正式商議出兵安南、籌建南洋水師之事!”
“孫兒遵旨!”朱高熾與朱雄英齊齊躬身行禮,臉上滿是振奮之色。
陽光透過禦書房的窗欞,灑在那張標注著中南半島與南洋的堪輿圖上,安南國的紅圈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一顆即將點亮南洋的火種。
朱元璋看著輿圖,又看了看兩個充滿朝氣的孫兒,心中充滿了底氣——他知道,大明的疆域不會止步於中原與北方,在南方的海洋之上,還有更廣闊的天地等著大明去開拓,而眼前這兩個孩子,正帶著大明朝著那個更輝煌的未來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