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試完黃福,朱高熾又召見了暴昭。
他問道:“暴大人,你在嶺北時以執法嚴明著稱。安南剛剛平定,人心未穩,難免會有不法之徒趁機作亂。如果你出任交趾按察使,你會如何維護當地的社會治安,確保司法公正?”
暴昭回答:“回殿下,下官認為,維護治安,首先要加強巡查,嚴厲打擊盜竊、搶劫等犯罪行為!同時,要建立健全的戶籍製度,加強對人口的管理,防止不法之徒藏匿其中;在司法方麵,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不管是大明官員還是安南百姓,隻要觸犯法律,都要一視同仁,絕不搞特殊化。同時,要加強對官員的監督,防止他們濫用職權,貪贓枉法。”
朱高熾點了點頭,對暴昭的回答也十分滿意。
暴昭,曆史上一位令人惋惜的賢才。
他為人剛正不阿,性格耿介,有著高尚的氣節,生活上極為清苦,常穿布衣、著麻履,以清廉節儉聞名於世。
憑借著卓越的才能和清廉的品行,他官至刑部尚書,成為朝廷中舉足輕重的大臣。
然而,命運卻對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在靖難之役中,他堅定地站在建文帝一邊,與燕王朱棣的軍隊對抗。
當朱棣最終攻破南京,奪取皇位後,暴昭被俘,朱棣欣賞他的才華,想讓他歸降,為自己效力。
但暴昭卻堅守氣節,寧死不屈,拒絕向朱棣低頭。最終,他被處以殘酷的磔刑,壯烈犧牲。
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麼是忠誠,什麼是風骨,成為了曆史上一個令人敬佩的悲劇英雄。
最後,朱高熾召見了盛庸。
“盛將軍,你在嶺北既有軍事防禦的經驗,又有屯田的經驗。安南邊境並不太平,時常有真臘、暹羅等國的勢力騷擾,境內也可能存在殘餘的叛亂分子。如果你出任交趾指揮使,你會如何加強安南的軍事防禦,同時兼顧屯田生產?”
盛庸回答:“回殿下,下官會首先整頓安南的駐軍,加強軍事訓練,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同時,會在邊境重要地段修建防禦工事,比如城堡、烽火台等,建立預警機製,及時發現並抵禦外敵的入侵。在屯田方麵,會組織士兵開墾荒地,種植糧食和經濟作物,不僅可以解決軍隊的糧草供應問題,還可以為當地百姓提供就業機會,增加財政收入。此外,還會招募當地百姓加入軍隊,組建地方武裝,共同維護地方安全。”
盛庸,這也是一位悲劇人物。
在靖難之役中,他起初是南軍的重要將領,多次率軍與朱棣的北軍作戰,甚至在東昌戰役中取得大捷,一度讓朱棣陷入困境。
然而,隨著戰局的變化,南軍最終失利,建文帝政權崩潰。
朱棣登基後,盛庸選擇了投降,雖然他被任命為曆城侯,繼續鎮守淮安,但他畢竟是前朝的降將,始終未能得到朱棣的完全信任。
不久後,便有人彈劾他心存怨恨,圖謀不軌。
盛庸深知朱棣的猜忌心極重,自己處境危險,最終選擇了自殺,以悲劇收場。
毫無疑問,不管是布政使黃福,還是按察使暴昭,指揮使盛庸,都是難得的賢才乾吏。
而且三人年紀相差不大,都不過三十幾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這也是朱高熾精心挑選的結果。
安南局勢複雜,年歲大的官員可能更有經驗,但也會多些暮氣,缺乏開拓創新的闖勁。
他們往往習慣於按部就班,對於安南這種需要大刀闊斧改革的新征服地區,可能會顯得力不從心。
而黃福、暴昭、盛庸三人,正處於人生的黃金時期,既有一定的為官經驗,又充滿了激情和乾勁。
他們敢於打破常規,勇於嘗試新的治理方法,更適合應對安南複雜多變的局勢。
同時,三人年齡相仿,更容易溝通協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安南的治理工作。
麵試結束後,朱高熾與朱雄英在帳後進行了商議。
“高熾,這些官員確實都是難得的人才,尤其是黃福,思路清晰,務實肯乾,看來你沒有選錯人。”朱雄英感慨地說。
朱高熾微微一笑:“這些人都是皇爺爺和喪標精心挑選出來的,自然不會差。不過,治理安南並非易事,我們還需要給他們足夠的支持和信任。接下來,就按照他們的專長,儘快任命官職,讓他們各司其職,開始著手治理安南吧。”
“好!”
很快,朱高熾便下達了任命詔書:任命黃福為交趾布政使,掌管安南的民政、財政、農業、商業等事務;任命暴昭為交趾按察使,掌管司法、監察等事務;任命盛庸為交趾指揮使,掌管軍事、防禦、屯田等事務。
其餘三百餘名官員也根據各自的專長,被分配到了安南各地的府、州、縣任職。
一場大規模的治理安南行動,就此正式拉開了帷幕。
黃福、暴昭、盛庸等人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他們上任後,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開始推行一係列旨在穩定局勢、發展生產、改善民生的政策。
布政使黃福將民政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他親自帶領數十名官員,曆時兩個月,走遍了交趾的四十八個府州。
每到一處,他都深入田間地頭,與百姓麵對麵交流,詳細了解當地的人口、土地、物產等情況。
白天,他帶領官員統計人口數量,登記每戶的姓名、年齡、性彆、職業等信息,為製定戶籍製度打下基礎;晚上,他則在臨時搭建的帳篷裡,對著油燈整理資料,繪製魚鱗圖冊。
魚鱗圖冊詳細標注了每一塊土地的位置、麵積、地形、土壤肥力等信息,為後續的賦稅征收和土地管理提供了準確的依據。
在他的努力下,交趾的戶籍製度和土地管理製度很快建立起來,為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按察使暴昭則將司法公正和法治宣傳作為首要任務。他率領麾下的監察禦史和司法官員,深入安南各地的鄉村和市集,開展普法宣傳活動。
他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百姓講解大明的律令,告訴他們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行為是違法的,以及違法後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同時,暴昭還下令在各地設立訴訟點,方便百姓告狀申冤。對於百姓舉報的不法之徒,無論是大明官員還是安南當地的豪強地主,他都一視同仁,嚴厲查處。
在短短一個月內,他就嚴懲了五十餘名貪贓枉法的官員和為非作歹的豪強,極大地震懾了不法分子,維護了社會的公平正義。
指揮使盛庸則將軍事防禦和社會治安作為核心工作,他率領明軍將士,對安南境內的流匪盜寇和散兵遊勇殘餘勢力展開了大規模的清剿行動。
針對流匪盜寇多藏匿於山林和偏遠地區的特點,盛庸采取了分路包抄、重點清剿的策略,他將大軍分成若乾小隊,深入各個山林,對盜匪的巢穴進行逐一掃蕩。
對於那些負隅頑抗的盜匪,他下令堅決予以剿滅;對於那些願意投降的盜匪,他則采取了寬大處理的政策,將他們遣返回鄉,讓他們重新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在清剿散兵遊勇殘餘勢力方麵,盛庸更是毫不手軟。他通過張貼告示、懸賞通緝等方式,鼓勵百姓舉報殘餘勢力的下落。
在他的嚴厲打擊下,安南境內的社會治安很快得到了改善,百姓們終於可以過上安定的生活。
在三人的努力之下,原本飽受戰禍的安南之地,似乎重新煥發出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