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連仲第二集團軍,名義上轄兩個軍,第30軍田鎮南、第42軍馮安邦。
但在山西娘子關保衛戰後,42軍所剩隻一空番號而已。該集團軍實際可參加戰鬥的部隊隻有三個師,第27師黃樵鬆、第30師張金照、第31師池峰城。
湯恩伯是國民黨中央軍精銳,擅攻;孫連仲是西北軍,擅守。
於是,李宗仁安排孫連仲守台兒莊,而湯恩伯則退入了抱犢崮東南的山區,待機出擊。
1938年3月21日,李宗仁電報蔣介石、何應欽、徐永昌,關於頒發作戰命令如下2點。
1:臨城、嶧縣、韓莊間之敵約步兵三聯隊、騎兵一聯隊、炮兵一聯隊、坦克車五六十輛,自14日以來在界河、滕縣、南沙河及臨棗各地與川鄧集團(第22集團軍)及王軍作戰。現分部南進,已達韓莊及嶧縣附近,其主力似尚在臨城。
2.第5戰區戰區以收複魯中廣大地域之目的,以一部在運河之線取攻勢防禦姿勢,以主力由嶧縣東南方及東北方山地側擊南下之敵,聚殲於臨棗支路與韓莊運河間地區。
按照以上作戰目的與計劃,戰區命令湯恩伯第二十軍團集中主力於嶧縣東側及棗莊東北方山地,擊破嶧縣之敵,向臨城、沙溝兩地附近側擊,“壓迫敵於微山湖東岸而殲滅之”。
一部集結於台兒莊北方地區,準備協助對嶧縣及其西北地區之主力作戰。
李宗仁命令孫連仲第2集團軍以一部在侯新閘以西運河南岸防禦,待機渡河北進,主力控製於賈汪附近及荊山、茅村鎮間。張自忠第59軍在費縣集結整頓後,乘虛向滕縣南北地區與由南陽鎮附近河之第3集團軍部隊呼應,截擊南下或北退之敵,對泗水方麵自行警戒。
孫桐萱第3集團軍應超越濟寧南北地區,再向兗州、鄒縣間及界河、官橋間與張自忠第59軍及臨城以南之攻擊部隊呼應,襲擊敵之側背,並阻止敵增援或截敵歸路。命令龐炳勳第三軍團迅速掃蕩湯頭附近之敵,以一部向莒縣方麵追擊,主力集結於湯頭附近布防,對沂水、蒙陰方麵自行警戒。
3月18日,日軍磯穀師團瀨穀支隊攻陷滕縣後,當晚攻占臨城,以一部沿津浦線南下,於20日攻占韓莊,企圖直犯徐州,遭到布防於運河沿線的我第52軍鄭洞國第2師的阻擊;另一部福榮大佐的第63聯隊沿臨趙墩鐵路於18日攻占棗莊,20日攻占嶧縣城,矛頭直指台兒莊
3月20日,日軍磯穀師團借攻克滕縣之威,在飛機的掩護下,集中4萬人,配以坦克、大炮,向台兒莊發動了猛烈的進攻,企圖一舉攻占徐州。
3月23日,日軍由棗莊南下,在台兒莊北側的康莊、泥溝地區與守軍警戒部隊接戰。為誘敵深入,第31師劉蘭齋連長率騎兵連從台兒莊出發,向嶧縣方向搜索前進,91旅旅長乜子彬率183團跟進,在嶧縣城南20裡康莊與日軍遭遇。台兒莊地區戰鬥正式打響,中國軍隊馬隊為誘敵深入邊打邊撤;3月24日,日軍逼近台兒莊開始向台兒莊地區大舉進攻。
日軍在台兒莊北五裡劉家湖村設有炮兵陣地,排列10門大炮,向台兒莊猛轟。91旅183團3營營長高鴻立率領士兵,每人一把大刀,8顆手榴彈,殺入敵人炮兵陣地,砍得敵人無法招架,棄炮而逃。
3月24日,日軍磯穀師團2000多人在飛機、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開始向台兒莊大舉進攻。
堅守台兒莊北門的孫仲連186團1營在王震團長和薑常泰營長的指揮下頑強抵抗,並在城北門外與日軍展開白刃戰,打退日軍的多次進攻。1營是新兵,幾乎全犧牲在台兒莊北門,王震團長也親自架起機槍向城外日軍掃射。
當晚,日軍200人突破小北門,躲進小北門附近的泰山廟,王震團長親率將士圍攻泰山廟之敵,終將其消滅。24日起,日軍反複向台兒莊猛攻,多次攻入莊內。守軍第2集團軍頑強抗擊,與日軍展開激烈的爭奪戰。日軍猛攻3天3夜,才衝進城內。
3月24日,當台兒莊激戰開始時,蔣介石即赴徐州視察督導,返回時留下副參謀總長白崇禧、軍政部次長林蔚,軍令部第一廳廳長劉斐、高級參謀王鴻詔組成參謀團在徐州協助李宗仁指揮作戰。
3月27日,當日軍增兵魯南,戰事趨向激烈的時刻,蔣介石親赴台兒莊南車站會見了池峰城,這使池驚喜有加。
蔣拉著池的手說:你的長官說你是忠勇精乾兼備之人,今天看來此言不虛。池答複:我師絕對戰鬥到底,與陣地共存亡,以報國家。
3月27日,得到增援後的日軍對台兒莊城發動第3次攻擊。日軍炮轟台兒莊圍牆,北城牆被炸塌,小北門亦被毀,守衛小北門的181團3營官兵犧牲殆儘,300多日軍突入城內,慘烈的巷戰開始,城內中國守軍同日寇展開了激烈的巷戰。
儘管日軍占據了全莊的三分之二,但堅守在台兒莊南關一帶的中國守軍至死不退,死守陣地,目的是為了外線部隊完成對日軍的反包圍,這是李宗仁早已製定好的作戰計劃,讓作戰部參謀長文衣穀親自率領部分兵力死守台兒莊。
二十四的歲的文衣穀得到近戰肉搏日軍的第一次機會,十二歲時他親手殺過山匪,時隔十二年,他終於又拿起圓環大刀猛砍日軍白刃戰士兵。
日軍士兵都以為自己的拚刺刀技能遠高於中國軍人,但文衣穀不是一名普通的中國軍人,他是氣吞萬裡如虎的劉裕複活,他是中國個人武力值最高的皇帝。
高大魁梧的文衣穀一刀砍下,日軍人馬俱碎,他砍人上了頭,追著十幾名日軍士兵在殘垣瓦礫中亂砍,麾下的警衛員們怕參謀長有閃失,也跟隨追殺日軍。
3月28日,日軍攻入台兒莊西北角,謀取西門,企圖切斷中國守軍第31師師部與莊內的聯係。該師師長池峰城指揮,以強大炮火壓製敵人,並組織數十名敢死隊員,與敵肉搏格鬥。湯恩伯軍團關麟征第52軍和王仲廉第85軍在外線向棗莊、嶧縣日軍側背攻擊。
3月29日,日軍瀨穀支隊再以兵力支援,並占領了台兒莊東半部。
31日,國軍守軍將進入台兒莊地區的瀨穀支隊完全包圍。這時,阪本支隊由臨沂轉向台兒莊馳援,到達向城、愛曲地區,側擊中方第20軍團。
中方第20軍團即命第52軍和剛到的第75軍圍攻阪本支隊。激戰數日,給予日軍以重創,使其救援瀨穀支隊的計劃落空。
磯穀師團瀨穀支隊見救援無望,決定以死相拚,一個個殺紅了眼。國民黨軍隊雖以5倍的兵力圍攻,並付出極大的傷亡代價,但難以將敵人消滅,戰爭一時呈膠著狀態。
4月3日,李宗仁下達總攻擊令。
第20軍團湯恩伯部之第52軍、第85軍、第75軍在台兒莊附近向敵展開猛烈攻勢。日軍拚力爭奪,占領大部分街市。國軍又展開街壘巷戰,逐次反擊,肅清敵人,奪回被日軍占領的街市。
台兒莊包圍圈裡的巷戰完全變成近距離白刃肉搏戰,雙方士兵屍體堆積成一座座小山,屍臭熏天。
1938年4月3日,台兒莊全莊三分之二已為敵有。我軍仍據守南關一隅,死拚不退。日軍電台宣稱已將台兒莊全部占領。
但台兒莊外圍全是中國軍隊,李宗仁在狹窄巷戰地域內外夾擊日本孤軍的戰略意圖基本實現,促使火炮飛機明顯優勢的日軍無法發揮重型武器裝備特長。內有白刃巷戰,外有大軍圍殲。
國軍守衛台兒莊內街巷的第31師師長池峰城,部隊損失殆儘,深覺如此死守下去,必至全軍覆沒。向孫連仲總司令請示,可否轉移陣地,暫時退至運河南岸。孫連仲與李宗仁參謀長通電話請示,得到了參謀長嚴令死守,絕不許後撤的答複。
於是,孫連仲直接電話李宗仁:“李長官,是否讓池峰城部暫時撤退到運河南岸,已經戰死殆儘!”
李宗仁此刻心如鐵石,對孫連仲說:“敵我在台兒莊已血戰一周,勝利就在眼前,最終勝負取決於最後5分鐘,不許後退半步,我將親赴台兒莊前線,以身作則,寧死不退!”
孫連仲知道了李宗仁態度堅決,便說:“我軍絕對服從命令,戰至最後一人為止。”
孫連仲總司令掛斷電話後,趕在台兒莊內親自督戰,向死守最後一點的池峰城師長說:“士兵打完了,你師長就去填,你填過了,我司令就去填,填完最後一人為止,絕不後退!”
第二天黎明之後,湯恩伯軍團在瀨穀支隊後出現,台兒莊內的磯穀師團陷入重圍。
4日,中國空軍以27架飛機對台兒莊東北、西北日軍陣地進行轟炸。當晚,日軍瀨穀支隊力戰不支,炸掉不易搬動的物資,向嶧縣潰逃。
4月6日,李宗仁親自趕到台兒莊東門附近,親自指揮部隊進行全線反擊,為表示與廣大中國士兵共存亡絕不後退的決心,騎馬巡查的李宗仁命令警衛員抬著一口黑漆棺材在後跟隨,如果當場戰死,警衛員當場就把李的屍體裝入棺材。
4月7日淩晨1時,中國軍隊吹響了總攻的號角,以孫連仲第2集團軍為主組成的左翼兵團和以湯恩伯第20軍團為主組成的右翼兵團在台兒莊及其附近地區大舉反攻。
一直防守遭攻的孫連仲部,聽到中方總攻號角,神情振奮,命令一下,殺聲震天。雙方便展開了巷戰、肉搏戰,一時間,台兒莊城內槍林彈雨,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第31師師長池峰城竟然奇跡般活下來了。
日軍頭一次遭到了國民黨軍隊的如此頑強進攻,很快便潰不成軍。台兒莊北麵,槍炮聲漸密,湯恩伯軍團已向敵人開火。
磯穀師團司令官磯穀廉介知道主力已陷入外圍中國軍隊的包圍圈,開始動搖,下令部隊全線撤退。此時華北日軍第10師團已成強弩之末,彈藥汽油也用完,機動車多被擊毀,全軍喪魂落魄,狼狽逃竄。
李宗仁命令部隊猛追,敵兵遺屍遍野,各種輜重到處皆是,磯穀廉介本人率殘部拚命突圍。
激戰4天,國軍重創日軍瀨穀支隊、阪本支隊,其餘日軍殘部於4月7日向嶧城、棗莊撤退。
此至,1938年4月8日,台兒莊戰役結束。
29萬中國軍隊對攻5萬日軍,中方傷亡5萬,日方傷亡2萬。
中方雖然傷亡大於日方,但這是侵華日軍一個2.5萬人的師團第一次主動狼狽撤退逃跑,這是南京大屠殺剛過去4個月的一場及時大勝仗。
從1894年甲午戰爭以來,中日交戰,都是中國軍隊戰敗,都是中方主動撤退逃跑。從1840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對外禦敵很少打勝仗,表現極其差勁。
但這次,戰死過萬人的日軍磯穀師團主動撤退逃跑,意味中國軍隊在台兒莊無可爭議打了勝仗。
中國軍隊至1894甲午戰爭至1938年台兒莊戰役,整整44年,第一次打跑日軍過萬人的部隊。
至此,台兒莊大捷誕生。
誰說中國人不會打仗?
誰說中國對外禦敵很差勁?
南京大屠殺剛過去4個月,戰死過萬人的日軍磯穀師團在台兒莊被中國軍隊打得落荒逃跑,成功推翻世界對當今中國的質疑。
李宗仁一戰成名,享譽海內外,功高震主。
美國加州的劉秀在報紙上驚喜發現:中國人還是會打仗,中國對外禦敵也不差。
南京大屠殺過後,準備回國抗日的劉秀暫時取消計劃,就留在美國賺錢購買飛機捐送給中國抗日事業。
武漢漢口的劉悟透第一次落淚:南京大屠殺後,中國還有救!
這年4月10日,探親回家的八路軍戰士一碗飯在牛角鎮舉行盛況空前的婚禮,正巧碰到台兒莊大捷。
雙喜臨門,一碗飯的哥哥,淬火兵工廠的總經理一板凳在牛角鎮集市大街上,大辦180桌佳肴酒宴,免禮邀請各方來賓共同慶祝,武漢的劉悟透也趕回來參加。
酒足飯飽喜笑顏開的鄉親們在熱烈慶祝這罕見的雙喜臨門。
整個牛角鎮集市大街張燈結彩,敲鑼打鼓,鞭炮禮花齊放,戲班唱戲,猴子耍雜技,武師表演南拳北腿。今天,牛角鎮集市大街上所有店鋪都貼滿喜字剪紙,所有居民都歇業,學生放假,工廠停工,都在無憂無慮儘情享受這難得可貴的美好一天。
洞房花燭夜後的第三天,一碗飯準備回到八路軍115師的抗日前線。
八路軍戰士都沒有參加李宗仁指揮的台兒莊戰役,溫柔鄉裡的一碗飯深感愧疚,他盛大婚禮的幸福,是台兒莊浴血奮戰死傷殆儘國軍戰士們給予的。
作為一名中國軍人,保家衛國是不可推卸的天職。
國家!國家!沒用國,那來的家?
八路軍115師要在隴海線正麵阻擊華北日軍板垣師團,得到緊急通知的一碗飯要上前線去了。
一碗飯的新娘子卓瑪是牛角鎮小學的一名語文老師,貌美知性。
新婚二人在瓦罐碼頭惜彆。
雋永芳華一相送,不知何時才能再相見。
朝朝暮暮的三日廝守,割舍不了的牽掛,肝腸寸斷。
風花雪月,關山寤寐,是人去樓空的惆悵,落筆紙墨,千絲萬縷,寄情於字間。
蝴蝶雙飛,鬆濤輕語。
魂牽夢繞,似水年華的憂傷,策馬絕塵而去。
在夕陽下的瓦罐碼頭,晚霞映紅了哭河日落的地平線,杳無音信十一年,才回家探親的一碗飯又登上帆船,又要離開趕赴抗日前線。
十一年也太長!
這一彆,不知道又是多少年?
母親、哥哥、姑媽一袋米、姑丈劉悟透,都噙淚揮手送彆。
新娘子卓瑪在哭,不是在瓦罐碼頭,而是在忠貞不渝的誓言裡,獨守一生的空房等待,直到他回來。
或許,她要用一輩子去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