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盤點全區名師資源庫!從實驗小學、實驗初中等優質校,抽調骨乾教師含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組成‘攻堅支教團’,帶編製、帶任務、帶考核,成建製入駐紅旗路小學等窪地學校!支教期至少兩年!績效工資上浮30!考核優秀者,在職稱評定、評優評先中單列通道、優先晉升!”
“第二,麵向社會公開招聘優秀退休教師、高水平大學畢業生,定向補充窪地學校師資缺口!待遇從優,提供過渡性人才公寓!”
“第三,建立窪地學校教師與中心學區名師‘一對一’、‘一對多’的線上+線下常態化教研幫扶機製!每周固定教研時間,每月聯合備課,每學期成果展示!”
“第四,設立‘窪地學校提升專項獎勵基金’,重獎在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特色課程開發等方麵取得突破性進展的窪地學校教師團隊和個人!”
沈慧娟飛快記錄,眼神發亮:“明白!秦書記!這套組合拳下去,就是要讓窪地學校的老師有乾勁、有奔頭、有尊嚴!讓家長看到窪地也能變高地!”
“還不夠!”秦風的目光再次投向屏幕上的熱力圖,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我們要給規則裝上‘智能調節閥’!張局長!”
“在!”張明遠立刻挺直腰背。
“立刻組織技術團隊,基於‘陽光監督’平台數據,開發‘多校劃片動態調節模型’!”秦風語速加快,思路清晰,“模型核心參數必須包括:
各學區實時學位供需比;
各學校誌願填報熱度及變化趨勢;
各學校師資力量、硬件設施、教學質量評估引入第三方評估)的實時動態數據;
家長滿意度調查反饋;
‘窪地提升計劃’各項指標完成進度!
模型每季度自動運行一次,輸出預警信號和微調建議!根據預警級彆,教育局可在規定幅度內比如510的學區邊界微調),對下一年度的劃片範圍進行小範圍、精細化、數據驅動的動態優化!確保資源分配更貼近實際需求,緩解家長的‘窪地恐慌’!”
“這……”張明遠先是一愣,隨即眼中爆發出巨大的驚喜,“動態調節!這太妙了!既保持了政策的穩定性,又能及時響應變化,化解矛盾!秦書記,我馬上組織落實!”
“記住!”秦風的聲音斬釘截鐵,“微調不是妥協!不是向‘名校情結’低頭!而是用更科學、更精細的手段,引導資源流向最需要的地方,用實實在在的提升和看得見的改變,逐步填平窪地,最終實現真正的均衡!要讓家長明白,選擇窪地學校,不是犧牲,而是和孩子一起,見證一所學校的蛻變和崛起!這是一份值得期待的投資!”
一周後,紅旗路小學。
校門口依舊聚集著不少家長,但氣氛已截然不同。憤怒的標語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懸掛在校門兩側的紅色橫幅:
“名師駐校促提升,攜手共建新紅旗!”
“動態優化促均衡,陽光教育惠萬家!”
校門內,嶄新的宣傳欄前圍滿了人。欄內圖文並茂:
左側是“攻堅支教團”名單和簡介:五位來自實驗小學、實驗初中的骨乾教師含兩名特級教師)的大幅照片和教學成果赫然在列!
中間是學校硬件改造效果圖和進度表:新塑膠跑道、現代化實驗室、智慧教室……計劃清晰,資金到位!
右側是“結對幫扶”計劃和“動態調節模型”的通俗圖解,旁邊還有二維碼,掃碼即可進入“陽光監督”平台查看詳情和實時數據更新。
家長們議論紛紛,臉上的焦慮被好奇和期待取代:
“看!實驗小學的王老師!全省特級教師!真來咱們紅旗路了!”
“還有新實驗室!這下孩子做實驗不用跑老遠了!”
“這個動態模型……好像挺科學的?說是看數據調整,不是領導說了算……”
“聽說下學期還要開機器人編程和航模社團!跟實驗初中聯辦的!”
人群中,一位之前情緒最激動、帶頭喊口號的中年父親,此刻默默地看著宣傳欄,又抬頭看了看校門口那麵在秋風中獵獵作響的“新紅旗”橫幅,緊鎖的眉頭終於緩緩舒展開。他掏出手機,對著名單和效果圖拍了幾張照片,默默轉身離開了人群。
紅旗路小學的教室裡,傳出了久違的、整齊而響亮的讀書聲。那聲音穿透圍牆,在秋日的晴空下回蕩,仿佛在宣告:流動的公平線,正在這片曾被遺忘的“窪地”上,悄然重新繪製。
喜歡官場沉浮:從選調生到封疆大吏請大家收藏:()官場沉浮:從選調生到封疆大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