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賢侄前程似錦,道路平安。
老夫李冰,筆於蜀郡成都。"
李明衍讀完信箋,淚水已然模糊了雙眼,順著麵頰無聲滑落。他竭力想要保持鎮定,卻控製不住內心的激蕩。他感受到如此真摯而深沉的關懷,仿佛寒冬裡的一把熱火,溫暖了他冰冷已久的心房。
"你瞧你,堂堂一個大水官,現在這是怎麼了?"阿漓看到他淚流滿麵,忍不住輕聲取笑,語氣中卻滿是溫柔,"李老先生要是看到你這副模樣,怕是要心疼了。"
李明衍抹了抹眼淚,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多謝阿漓遠道而來。老先生可好?"
"你問過一遍啦!好著呢,比你離開時還要有精神,"阿漓坐在簡陋的木凳上,眼中閃著靈動的光芒,"每日天不亮就起身巡視水渠,有時連隨從都跟不上他的腳步。蜀地百姓都說,郡守是天神轉世,不然怎會六十多歲還如此健壯?"
李明衍微微頷首,眼中滿是敬佩:"老先生一生勤政愛民,難怪深受百姓愛戴。"他望向阿漓,有些疑惑,"隻是不知阿漓姑娘為何會去蜀地?"
阿漓理了理鬢角的發絲,輕聲道:"上次在禹工遺跡後,我回到百越,將所見所聞告訴了族人。族中長老越發堅信,我們這一族也是大禹後裔。他們希望能找到守護這個秘密的真相,所以派我再次入蜀,繼續尋找"三星"之地。"
"三星之地…上次聽你就有提及"李明衍若有所思。
阿漓點點頭:"傳說中禹王在治水時,曾得到三顆星辰之力相助,隕落之處,便是禹工智慧的歸宿。可惜我走遍蜀地山川,仍未尋得蹤跡。"她略帶失落地歎了口氣,旋即又笑了起來,"不過我倒是順道去看望了李冰大人,他對禹工遺跡十分好奇,還特意托我帶來了一些古籍,說是給你的。"
她說著,從行囊中取出幾卷用油紙細心包裹的竹簡,遞給李明衍:"李老先生說,這些古籍中或有關於禹工水脈的記載,讓你好好研讀。他還有話囑托你呢。"
李明衍擦乾眼淚,重新拿起李冰的信箋,仔細閱讀那些他方才因為激動而略過的部分。他的目光被"周遊列國"、"禹工遺跡"這些詞句所吸引,心中漸生一種明悟:李冰是在為他指點迷津,給他指明一條新的道路。
他放下信箋,輕聲道:"老先生說得對,以我現在的境況,確實不宜久留鹹陽。或許周遊列國,增長見識,才是正途。"
阿漓眼中閃過一絲欣喜:"那明衍可是隨我一起去尋訪禹工遺跡?"
李明衍思考片刻,"我們需要做好周全準備。"
"不妨先看看李郡守送來的古籍,"阿漓建議道,"或許能有所啟發。"
李明衍點點頭,小心地展開那幾卷古籍。第一卷是一部名為《水經》的古籍,記載了天下諸多河流的源頭與流向;第二卷是《山海誌》,描述了各地山脈與水係的關聯;第三卷最為神秘,沒有書名,隻在首頁寫著"禹貢九州"四個大字。
正當李明衍沉浸在古籍之中時,忽然想起了什麼:"等一下,我這裡還有些東西也許能派上用場。"
他走到床邊,從床下的暗格內取出一物。
"這是...?"阿漓好奇地湊過來。發現是幾卷絲帛書寫的簡冊。
"是呂不韋相國生前送我的一些書籍,"李明衍解釋道,"其中不僅有成書的《呂覽》,還有許多未收錄的底稿和古籍摘抄。當時我匆匆收下,還未仔細研讀。"
天色漸晚,月光透過茅草屋頂的縫隙,灑在散落的簡冊上。李明衍點起油燈,與阿漓一起認真研讀這些古籍。
"李大人,"阿漓突然指著《禹貢九州》中的一段文字,興奮地說,"你看這段描述!"
李明衍湊近看去,隻見簡冊上密密麻麻地記載著:
"禹劃九州,鑿九水,布九脈,通九門,利天下蒼生。九水彙聚,則河圖現;九脈交融,則洛書成。昔禹王行天下,足踏九州,留下九處水脈,藏於深山之中。得九水者,可通九州水利,造福萬民..."
"九州水脈..."李明衍喃喃自語,眼中閃爍著奇異的光芒,"難道...禹王真的在各地留下了水利係統的線索?"
就在此時,門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隨後是熟悉的呼喚:"先生!先生在家嗎?"
"是鄧起!"李明衍連忙起身開門。
隻見鄧起站在門外,喘著粗氣,顯然是一路騎馬狂奔而來:"先生,啊,阿漓,果然是你!我聽說城裡有人看見一位異族女子往這邊來了,就趕緊過來看看...沒想到真的是阿漓!"
阿漓微笑著向鄧起點頭示意。
"鄧起,來得正好!"李明衍拉著他的手臂,興奮地說,"我們可能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
喜歡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請大家收藏:()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