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硇在絕筆中詳細記錄了相裡墨接手後的種種努力。他們動用了相裡墨最精湛的機關術,嘗試了所有已知的破解方法:精密的齒輪裝置、複雜的水力機關、甚至是暴力破解。但雲夢澤的禹工遺跡如同一個無解的謎題,任憑相裡墨弟子們絞儘腦汁,石門之後的真正秘密始終無法觸及。
"我等嘗試挖掘甬道,以規避石門機關,然掘地三丈,皆遇堅石,疑為整體澆鑄。又嘗試水攻火燒,石門紋絲不動。白將軍在此屯兵三月,軍費日耗千金,漸生不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明衍讀到這裡,心中湧起一陣寒意。大軍屯駐的巨大消耗,確實是白起無法承受的負擔。
絕筆的下一段證實了李明衍的猜測:
"半月前,白將軍召吾議事,言大軍久駐費用浩繁,國庫難支,若再無進展,將改弦更張。吾據理力爭,言禹工遺跡乃千年古物,非朝夕可破,然將軍已決意改動雲夢澤水道。"
李硇記錄了白起計劃的轉變。既然無法破解禹工遺跡獲得古代水利秘密,白起決定直接改造雲夢澤的水文環境,一舉兩得:既能為大軍撤退提供便利,又能削弱楚國的水運優勢。
"將軍欲改雲夢澤水道,言此舉可斷楚國水運之利,又便大軍進退,實為百年之功。吾力勸不可,雲夢澤乃天成水係,強行改動必有後患。然將軍笑曰:"李矩子,你們墨家不是主張非命嗎?既然不信天命,為何不敢改天換地?此正合你墨家人定勝天之理!""
讀到這裡,李明衍感到了深深的震撼。白起竟然用墨家的"非命"思想來為自己的行為辯護,這種理論上的顛覆讓李硇陷入了巨大的道德困境。
"將軍召集眾將議事,言既然禹工遺跡無法為秦所用,亦不可留給楚國日後破解。遂下令動用軍中器械,徹底摧毀遺跡。"
李明衍讀到這裡,能想象當時李硇內心的震撼。對於一個畢生致力於機關技術的墨家矩子來說,聽到要摧毀千年技術結晶,那種痛苦可想而知。
"聞此令,吾心如刀割。禹工遺跡乃古代先賢智慧之結晶,其中機關之精妙,水利之巧思,皆為後世技藝之典範。縱然秦楚為敵,然技術傳承超越國界,即便破解不能,亦當妥善保存,以傳後世。豈可因一時之私而毀基業?"
絕筆記錄了李硇當時的激烈反應:
"吾當即跪於將軍麵前,痛陳利害:此遺跡若毀,天下再無第二處,實為萬古之罪!墨家數代先祖,皆以守護古代技藝為己任,吾等豈能眼睜睜看著禹王遺跡毀於我等之手?吾等寧死不從!"
但白起顯然不為所動。李硇在絕筆中記錄了白起冷酷的回應:
"將軍冷笑曰:"李矩子,你們相裡墨號稱機關第一,連個古代機關都破解不了,還談什麼技術傳承?既然你們無能為力,留著這破石頭又有何用?""
李硇被這番話深深刺痛,但他沒有為自己辯解,而是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震驚的決定:
"吾聞言悲憤交加,遂跪地誓言:"禹工遺跡在,相裡墨在;禹工遺跡亡,相裡墨亡!吾等寧與古人智慧共存亡,決不容任何人摧毀此千年遺產!""
這個誓言徹底激怒了白起。在軍營中,任何對將軍命令的抗拒都是不可容忍的,更何況是如此公然的對抗。
"將軍聞言,臉色漸冷,問吾:"李矩子,你是說要與這堆破石頭共存亡?"吾答:"正是如此!相裡墨弟子,願與禹工遺跡共存亡!""
"眾相裡墨弟子聞吾此言,皆跪地附和。一時間,營中數十墨家弟子齊聲高呼:"與遺跡共存亡!"聲震四野。將軍見狀,麵色鐵青,沉默良久。"
李明衍能想象那個場麵的緊張氣氛。白起作為久經沙場的名將,麵對如此公然的抗命,必然會雷霆大怒。
"將軍沉默良久,忽然冷笑道:"好,本將軍成全你們。既然要與遺跡共存亡,那就一起留在這裡吧。"隨即下令,將吾等儘數捆綁,投入甬道之中。"
白起的反應完全符合他冷酷無情的性格特征。既然相裡墨要與禹工遺跡共存亡,那就真的讓他們永遠留在這裡。
"將軍臨走前,又補充道:"待水道改成,此處自然水淹。你們既然如此忠於古人,就讓古人來陪伴你們吧。"言罷,封閉甬道,並設置暗樁,率軍而去。"
這種冷血的"成全",比直接斬殺更加殘酷。白起用最諷刺的方式"滿足"了李硇的願望,讓相裡墨弟子真正與禹工遺跡實現了"共存亡"。
李明衍繼續讀著,李硇記錄了被困在甬道中的最後幾日:
"水位日漸上漲,甬道內諸位子弟先後殞命。吾本以為必死無疑,然困獸猶鬥,竟以石壁磨斷繩索,得以脫困。正欲尋找出路時,忽見甬道深處有異光閃爍..."
接下來的內容讓李明衍完全震驚了。李硇在絕境中發現了禹工遺跡的真正秘密:
喜歡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請大家收藏:()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