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石油之爭_二戰那些事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85章 石油之爭(2 / 2)

為了協調和統一指揮在東南亞地區包括馬來亞、緬甸、荷屬東印度、菲律賓等地)抵抗日軍進攻的盟軍部隊,早在1942年1月初,美國、英國、荷蘭和澳大利亞四國,就在爪哇島成立了一個聯合軍事指揮機構,取其英文國名首字母,簡稱為abda司令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個abda司令部的總司令,由英國陸軍上將阿奇博爾德·韋弗爾爵士擔任。韋爵爺也算是一員名將了,之前在中東戰場上也打過一些勝仗。但這次跑到東南亞來收拾這個爛攤子,他可真是有點“力不從心”了。

為啥?因為這個所謂的“聯合司令部”,從一開始就是個“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草台班子”!

指揮混亂,各自為政:四個國家的軍隊,語言不通,指揮體係各異,武器裝備五花八門,後勤保障更是亂成一鍋粥。韋弗爾爵士雖然名義上是總司令,但他手底下能直接調動的兵力非常有限,很多時候,還得看各國指揮官的臉色行事。大家各懷心思,都想優先保住自家的“一畝三分地”,根本無法形成統一有效的指揮和協同作戰。

兵力不足,士氣低落:部署在爪哇島上的盟軍部隊,大多是些從馬來亞、新加坡等地潰敗下來的殘兵敗將,或者是剛剛從澳大利亞、美國本土調來的、缺乏熱帶作戰經驗的新兵,還有就是那些戰鬥力本就不強的荷蘭東印度殖民地部隊。他們裝備差,訓練不足,更要命的是,在經曆了之前一係列的失敗之後,士氣普遍低落,對戰勝日本人根本不抱什麼希望。

情報失誤,判斷失靈:盟軍對日軍的進攻方向、兵力部署和作戰能力,都缺乏準確的情報和清醒的認識。他們往往是被動挨打,疲於奔命,根本無法掌握戰場的主動權。

就這樣一個“豆腐渣工程”般的聯合防禦體係,麵對著士氣如虹、經驗豐富、海空一體協同作戰的日本侵略軍,其結局可想而知。

從1942年2月底開始,今村均指揮的日軍第16軍主力,在完成了對蘇門答臘和婆羅洲等外圍島嶼的占領之後,開始從西、北、東三個方向,對爪哇島發動了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日軍采用的是典型的“多點同時登陸、快速穿插分割、中心開花合圍”的戰術。

而部署在爪哇島上的盟軍部隊,雖然也進行了一些抵抗,但根本無法抵擋日軍的淩厲攻勢。他們的防線很快就被突破,部隊被分割包圍,指揮係統也迅速陷入癱瘓。

到了3月上旬,爪哇島上的盟軍有組織的抵抗基本宣告結束。3月8日,駐爪哇島的荷蘭東印度皇家陸軍總司令海因·特爾·波爾滕中將,在萬隆向日軍投降。殘餘的英、澳、美等國部隊,也相繼放下了武器。爪哇島,這個荷屬東印度的“心臟”,就這樣,在短短十幾天之內,也落入了日本人的魔掌。abda司令部這個短命的聯合指揮機構,也隨之宣告解體,韋弗爾爵士也灰溜溜地跑去了印度,繼續指揮那邊的爛攤子。

就在爪哇島的陸地戰場上,盟軍一敗塗地的時候,海麵上,一場同樣結局悲慘的海戰,也徹底宣告了盟軍在東南亞地區製海權的喪失。這就是發生在1942年2月27日至3月1日的爪哇海海戰及其後續的一係列海空追擊戰。

簡單來說,這場海戰,就是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主要是第五戰隊、第七戰隊等,擁有重巡洋艦、輕巡洋艦和大量驅逐艦,並得到航空母艦“龍驤”號和水上飛機母艦的空中支援),在爪哇島附近海域,迎戰由abda司令部東拚西湊起來的一支多國海軍混合艦隊。

這支盟軍艦隊,由荷蘭海軍少將卡雷爾·杜爾曼指揮,旗艦是荷蘭輕巡洋艦“德魯伊特爾”號。艦隊裡還包括了美國的重巡洋艦“休斯敦”號、英國的重巡洋艦“埃克塞特”號就是當年在拉普拉塔河口打沉德國“斯佩伯爵號”袖珍戰列艦的那艘功勳艦)、澳大利亞的輕巡洋艦“珀斯”號,以及一些荷蘭、英國、美國的驅逐艦。從紙麵上看,這支艦隊的實力也不算太弱。

但問題是,這支所謂的“聯合艦隊”,實際上是“軍心不齊,裝備各異,指揮混亂”的典型代表。各國軍艦的性能、火力、通訊係統都不一樣,飛行員們更是缺乏協同作戰的經驗。更要命的是,他們麵對的,是訓練有素、配合默契、而且在艦載航空兵和夜戰能力方麵占據絕對優勢的日本海軍!

戰鬥的結果,幾乎是一邊倒的。

在2月27日白天的海戰中,盟軍艦隊雖然也打得相當頑強,但很快就暴露了其在火力、航速、協同和空中掩護方麵的劣勢。杜爾曼將軍試圖用他的艦隊去阻止日軍在爪哇島的登陸船隊,結果卻一頭撞上了日本海軍的護航主力。

在激戰中,英國重巡洋艦“埃克塞特”號被日軍炮火重創,被迫退出戰鬥。荷蘭驅逐艦“科爾特納爾”號被魚雷擊沉。到了夜間,戰鬥仍在繼續。杜爾曼將軍孤注一擲,率領殘部試圖再次衝擊日軍登陸場。結果,在混亂的夜戰中,他的旗艦“德魯伊特爾”號和另一艘荷蘭輕巡洋艦“爪哇”號,相繼被日軍發射的威力巨大的“長矛”氧氣魚雷擊中,迅速沉沒!杜爾曼將軍本人,也隨艦陣亡,以身殉國。

爪哇海海戰的主力交戰雖然結束了,但對盟軍殘餘艦艇的追殺還在繼續。在接下來的幾天裡,試圖分散突圍的盟軍艦船,在巽他海峽、巴厘海峽等地,又遭到了日本海軍水麵艦艇和航空兵的輪番攻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美國重巡洋艦“休斯敦”號和澳大利亞輕巡洋艦“珀斯”號,在試圖從巽他海峽突圍時,遭遇了日本海軍的重兵攔截。兩艦雖然奮力抵抗,打光了所有的炮彈和魚雷,但最終還是寡不敵眾,雙雙戰沉在印尼的萬丹灣。兩艦的艦長都陣亡,數千名官兵或犧牲或被俘。

英國重巡洋艦“埃克塞特”號及其護航的驅逐艦,在試圖向西突圍時,也再次遭到日本巡洋艦和驅逐艦的攔截,並最終被擊沉。

至此,盟軍在荷屬東印度海域有組織的抵抗力量,幾乎全軍覆沒!日本海軍徹底掌握了整個南洋地區的製海權,其登陸部隊和運輸船隊,可以暢通無阻地在各個島嶼之間穿梭往來。

隨著爪哇島的陷落和盟軍海軍的覆滅,荷蘭在東印度群島長達三百多年的殖民統治,也宣告徹底瓦解。駐紮在各個島嶼上的荷蘭殖民地軍隊被解除武裝,大批荷蘭官員和僑民成了日本人的俘虜。荷屬東印度總督斯塔夏麥爾將軍,也被迫向日軍投降。這是近代以來,第一次有一個西方殖民國家,在亞洲將其整塊的、而且是如此廣闊富饒的殖民地,完整地“讓”給了一個亞洲國家。

日本,這個曾經被西方列強用炮艦轟開國門的“東方小國”,如今卻搖身一變,成了打敗西方殖民者、將他們從亞洲趕出去的“解放者”至少日本人自己是這麼宣傳的)。這種巨大的角色反差和“勝利”的喜悅,讓日本國內的軍國主義狂熱,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他們更加堅信,“大東亞共榮圈”的美夢,馬上就要實現了!他們開始在占領區,積極扶植各種親日的傀儡政權和合作組織,試圖建立一個由日本主導的“亞洲新秩序”。

這場以石油開局、以帝國崩塌為句點的戰役,從軍事角度來看,確實打得堪稱乾淨利落。今村均的第16軍,僅以不到6萬兵力、付出約1500人的傷亡,就吞下了橫跨千裡海域的荷屬東印度,贏得了資源、贏得了戰略空間,贏得了一個舊殖民時代的句號。

在整個荷屬東印度戰役中,盟軍方麵總計死亡超過6000人,被俘人數超過人。僅爪哇海海戰一役,盟軍艦隊幾乎全軍覆沒,損失重巡、輕巡、驅逐艦十餘艘,陣亡官兵逾2300人,包括荷蘭海軍名將杜爾曼在內的數位指揮官。那一具具隨艦沉沒的屍體,和那一條條再也不會升起的國旗,不隻是某幾場戰鬥的終點,而是一個舊殖民世界的沉沒儀式。

然而,在這看似輝煌的“勝利幻覺”背後,巨大的危機和隱患,也開始悄然滋生。

管理體係的混亂:占領了如此廣闊、民族成分如此複雜、島嶼如此分散的地區,如何進行有效的統治和管理,對日本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難題。他們雖然也試圖建立各種軍事和民政管理機構,但往往因為缺乏經驗、人手不足、以及對當地情況的不了解,而顯得力不從心,效率低下。

人口眾多,治安成本巨大:荷屬東印度人口稠密,各個島嶼之間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也存在差異。雖然最初有一些當地人可能因為痛恨荷蘭殖民統治而對日本人抱有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但很快,他們就發現,日本人帶來的,是比荷蘭人更殘酷的壓迫和掠奪。各種形式的抵抗運動和遊擊戰爭,開始在各個島嶼上悄然興起。為了維持占領區的“治安”,日本將不得不投入越來越多的兵力,治安成本也將越來越高。

補給線拉長,兵力捉襟見肘,海軍護航壓力山大:從日本本土到遙遠的荷屬東印度,數千海裡的海上運輸線,漫長而又脆弱,極易遭到盟軍特彆是美國潛艇)的襲擊。而日本海軍雖然在初期取得了製海權,但其艦艇數量和護航能力,相對於如此廣闊的占領區和如此漫長的運輸線來說,也開始顯得捉襟見肘。隨著戰爭的進行,這種後勤補給和兵力不足的矛盾,將越來越突出,最終成為拖垮日本戰爭機器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以說,日本在荷屬東印度取得的勝利,雖然在短期內為其提供了急需的石油等戰略資源,但也像一口吞下了一塊遠超自己消化能力的“肥肉”,不僅難以消化,反而可能把自己給活活撐死。戰果雖然豐碩,但失敗的種子,也已經悄然埋下。

可就在日本人以為帝國已將東南亞一舉吞下、海天無阻的時候,那張地圖上,另一塊至今尚未染紅的地盤,卻在悄然凝聚著更強的風暴——菲律賓。

那不是荷蘭人、英屬義務兵、澳洲誌願軍,也不是急著逃命的港督和潰兵。那裡駐紮著的,是美國正規軍,是山姆大叔親手插上的星條旗。

與荷屬東印度的步步後撤不同,菲律賓的美軍已不再是“遠東象征”,而是被逼到家門口的困獸。麥克阿瑟這個名字,也即將在那片焦土中,以火焰寫下誓言。

喜歡二戰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二戰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拒絕妖女後,我的功法自動升級 諜戰劇中的龍二 開封1044 重回七零:末世大佬帶飛全家 婚後才知,他暗戀我十年 你我生來高貴 我都五行廢靈根了,均衡發展很合理吧 山海源啟 團寵嬌嬌是錦鯉,白眼狼們悔斷腸 改開下崗?超級帝國!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