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杜甫《北征》:現實筆觸下的驚悚一瞥
杜甫的《北征》記載了他途經馬嵬坡時的所見所感,其詩風沉鬱寫實,他的記錄被認為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憶昨狼狽初,事與古先彆。奸臣竟菹醢,同惡隨蕩析。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周漢獲再興,宣光果明哲。桓桓陳將軍,仗鉞奮忠烈。微爾人儘非,於今國猶活。”
這裡杜甫讚揚了陳玄禮,認為他肅奸救國。但接下來幾句:
“淒涼大同殿,寂寞白獸闥。都人望翠華,佳氣向金闕。園陵固有神,掃灑數不缺。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
他在描繪一種戰亂後的淒涼,但“園陵固有神”一句,結合上下文,似乎不僅僅指唐朝先帝的陵寢有靈,可能也暗指了馬嵬坡這個新起的“墳塋”有著不同尋常的“神”或“靈”——一種非自然的、令人不安的存在。
四、賈島《馬嵬坡》:精煉的詭異畫麵
賈島的詩以“推敲”和意境幽冷著稱。
“長川幾處樹青青,孤驛危樓對翠屏。一自上皇惆悵後,至今來往馬蹄腥。”
“孤驛危樓對翠屏”描繪了馬嵬坡的荒涼孤寂。“至今來往馬蹄腥”——這個“腥”字用得極其突兀和驚悚!通常憑吊懷古,會用“聲”、“影”、“塵”,為何用“腥”?是血鏽味?還是某種更難以言喻的、來自地下的腐敗氣息曆經多年仍未散去?這句詩強烈暗示了此地的不祥與殘留的暴力死亡氣息。
五、其他詩人的詠歎
團隊還快速分析了鄭畋《馬嵬坡》、杜牧《過華清宮絕句》等作品。
鄭畋:“玄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難忘日月新。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看似為玄宗辯護,但“雲雨難忘日月新”一句,是否也可能暗指某種“儀式”後,天地氣運為之“一新”無論好壞)?
杜牧:“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將安史之亂的禍根歸於歌舞享樂,但“千峰上”是否也可能無意識地關聯到了“仙山”、“昆侖”的意象?
分析與整合:
通過對這些詩詞的交叉解讀,團隊勾勒出一個遠比正史記載更黑暗、更複雜的圖景:
1.屍體異常:多位詩人白、李)直接或間接暗示貴妃屍體處理異常消失、獨留香囊),與民間“龍衣玉匣”、“地宮沉葬”傳說吻合。
2.地點異常:詩文中多次出現“仙山”、“蓬萊”、“園陵有神”等超自然地點或意象,與“昆侖”、“黃泉眼”的秘境特性高度疑似。賈島詩中的“馬蹄腥”更是直接指向土地殘留的詭異氣息。
3.氣氛異常:詩歌中普遍彌漫著一種超越普通死亡事件的淒涼、驚悚、不安和質疑感李商隱的質問、杜甫的沉重、賈島的冷冽),表明確實有某種“不對勁”的信息在當時流傳,並被詩人們敏銳地捕捉到。
4.儀式關聯:《長恨歌》中“不見玉顏空死處”與“忽聞海上有仙山”的銜接,仿佛在暗示屍體的消失與某個秘境的存在有直接因果關係——這極可能是一場將“祭品”貴妃)與“目的地”昆侖黃泉眼?)連接起來的邪術儀式!
所有線索似乎都串聯了起來。馬嵬坡不是一個簡單的悲劇地點,而是一個千年陰謀的起點和試驗場。楊貴妃之死的真相,遠比史書上的“紅顏禍水”論要黑暗、複雜得多!
李炫站在馬嵬坡的古驛道遺址上,指尖摩挲著那枚滾燙的“開元通寶”鎮魂錢,銅錢入手冰涼,卻隱隱透著一股異樣的熱度,仿佛有生命般在微微顫動。背麵的符文在陽光下泛著幽藍的微光,那詭異的紋路像是某種古老的咒文,又像是某種未知的符號體係。這枚錢幣如今在馬嵬坡這個特殊的環境中便不斷釋放出異常的能量波動,仿佛活了過來。
“王隊,這枚錢幣......不簡單。”李炫低聲道,聲音裡帶著一絲凝重。
王隊長皺眉:“不是唐代官鑄的?”
李炫搖頭:“官鑄的開元通寶,材質、工藝、符文都有嚴格規製。但這枚......”他翻過錢幣,指著背麵的符文,“這符文,不是流通貨幣該有的。它更像是一種......法器。”
“法器?”王隊長一愣,“你是說,這錢幣本身帶有某種術法?”
王隊長坐在副駕駛,見李炫盯著銅錢出神,低聲問道:“這錢有問題?”
李炫沒有立即回答,而是閉上眼睛,指尖輕輕摩挲著銅錢的邊緣。他的靈力緩緩注入其中,刹那間,銅錢背麵的符文驟然亮起,散發出一股極不穩定的能量波動。
“不是唐代官鑄。”李炫睜開眼,語氣凝重,“這枚‘開元通寶’......根本不是朝廷鑄造的錢幣。”
王隊長一怔:“什麼意思?”
李炫將銅錢遞給他,指著背麵的符文:“你看,唐代官鑄的開元通寶,背麵通常是‘月紋’或‘星紋’,象征天象,但極少有這種複雜符文。而這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