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費批下來的第二天,方稷站在試驗站門口,看著嶄新的農機設備和一車車建材陸續運抵。
"沈墨,帶人把東邊空地清理出來,建恒溫育苗室。"
"小林,去跟格桑對接,招募二十個本地青年參與基建,日結工資。"
"諾布,你負責協調犛牛糞運輸,菌肥生產線這周必須投產。"
他的聲音不大,卻讓整個團隊像精密的齒輪般轉動起來。
試驗站西側,次仁阿媽坐在新搭的遮陽棚下,看著孫女卓瑪帶著一群藏族婦女分揀青稞種。
"奶奶,方老師說每揀一斤給兩分錢!"卓瑪眼睛亮晶晶地舉起記賬本,"我今天掙了三毛四!"
老人沒說話,隻是摸了摸孫女頭上新紮的紅頭繩,那是用第一筆工資買的。遠處,紮西正帶著青年們夯實地基,汗水順著曬得黝黑的臉龐滾落,卻掩不住笑意。
沈墨抱著一摞圖紙路過,次仁阿媽突然拽住她衣角:"娃娃,這個……"她從懷裡掏出個布包,裡麵是酥糖,"給你和方技術員吃。"
"阿媽您不是……"
"我高興看你們吃。"老人望向正在安裝的滴灌係統。
方稷剛帶著團隊從海拔4700米的試驗田回來,褲腿上還沾著泥。
沒想到看到周部長竟然來了,還把人都支到了外麵,明顯要說一些隱秘的話。
"坐。"周部長遞過一杯熱茶,眉頭緊鎖。
方稷沒接,他太熟悉這個表情了,每次有壞消息,周部長都會先遞茶。
"上麵派了個項目總協助你來。"周部長指了指桌上的一份紅頭文件,"明天就到。"
方稷掃了一眼,文件抬頭印著"關於董xx同誌任職高原糧食安全項目總負責人的通知",落款是部委聯合簽章。
"董xx?"方稷皺眉,"沒聽說過。"
周部長苦笑:"你當然沒聽說過,人家是董老的孫女。"
屋裡瞬間安靜。
董老農業部的元老級人物,雖然退了,但門生故舊遍布係統。去年某省農科院院長因為"不配合董家公子課題申報"被平調去管檔案,這事在圈子裡傳了半年。
"她什麼背景?"方稷問。
"北大本科,康奈爾碩士,論文發過《nature》子刊。"周部長頓了頓,"雖然……是第五作者。"
方稷突然笑了:"所以,我們拚了四年命,現在果子熟了,她來摘桃?"
周部長沒接話,他也覺得很窩囊很憤怒,但是真的沒辦法,自己一個院長還不是因為她的調令大老遠跑這一趟。
三天後,一輛軍用吉普車碾著積雪開進試驗站。車門打開,先伸出來的是一雙鋥亮的小牛皮靴,接著是剪裁精良的毛呢大衣——在這個連棉襖都打補丁的年代,這身打扮簡直像從畫報裡走出來的。
"同誌們好呀!"董小姐笑容燦爛,伸手就要和方稷握手,"您就是方老師吧?久仰久仰!"
方稷看了看自己沾滿泥土的手,沒動:"試驗田在那邊,董組長要現在去看嗎?"
董小姐的手尷尬地懸在半空,但她很快調整表情:"不急不急,我先熟悉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