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轉身從吉普車上拎下來一個嶄新的牛皮公文包,打開後取出一疊文件:"這是我擬定的《高原青稞增產三年規劃》,已經得到部裡批準。"
沈墨接過文件掃了一眼,突然冷笑出聲:"畝產翻兩番?董組長知道這裡的基礎畝產是多少嗎?"
"數據是死的,人是活的嘛!"董小姐不以為意,"我在康奈爾學習時,導師說過——"
"這裡不是康奈爾。"方稷打斷她,"海拔4500米,含氧量不足平原一半,晝夜溫差30度。"他指向遠處的雪山,"您的三年規劃,不如先問問山神答不答應。"
董小姐的到來像塊石頭砸進平靜的湖麵。
她堅持要把實驗室搬到縣城的招待所,理由是"方便寫報告";她要求每天早晚各彙報一次,卻連青稞和小麥都分不清;最離譜的是,她居然下令砍掉一半試驗田,改種從蘇聯帶回的"高產馬鈴薯"。
"這是政治任務!"董小姐在會議上敲著桌子,"莫斯科專家說了,馬鈴薯的產能是青稞的三倍!"
老藏民多吉蹲在角落抽旱煙,聞言突然"呸"地吐了口痰:"雪山腳下種洋芋?你咋不種榴蓮呢?"
會議室裡頓時哄笑一片。董小姐漲紅了臉,當晚就給北京發了電報。
第二天,縣革委會的人就來"整頓工作作風"了。
方稷連夜給周部長發電報,得到的回複卻讓他心涼:
"大局為重,暫避鋒芒。"
更讓人窩火的是,董小姐不知從哪聽說金屬青稞的事,竟然打報告要求"集中研究稀有元素提取技術"。
"這可是外彙啊同誌們!"她興奮地在會上揮舞鋼筆,"德國人願意用精密儀器換我們的樣本!"
沈墨猛地站起來,椅子在地上劃出刺耳的聲響:"這是糧食種子!不是礦砂!"
"小沈同誌,"董小姐笑容不變,"你知道一台進口氣象站要多少外彙嗎?"她意有所指地看了眼方稷,"還是說,你們想永遠靠燒牛糞測溫度?"
接風宴上,董雪的小秘書肖瀟正滔滔不絕地介紹自家領導的"光輝履曆":
"董主任雖然年輕,但在北京農科院參與過多個重點項目,尤其擅長……"
"小麥抗鏽病研究?"沈墨突然插話,"這個主要負責人我記得就是方老師啊。"
帳篷裡瞬間安靜。
董雪的笑容僵在臉上,她的小秘書肖瀟立刻打圓場:"董主任是宏觀管理型人才,具體技術細節……"
"宏觀管理?"老技術員劉建國冷笑,"那您說說,高原青稞育種的關鍵製約因素是什麼?"
董雪的指尖在茶杯沿上輕輕敲著,突然看向方稷:"方同誌,你覺得呢?"
方稷頭也不抬地啃著青稞餅:"永久凍土層上移導致根係發育不良,紫外線強度超出普通作物耐受極限,還有……"
"還有土壤微生物群落單一。"董雪突然接話,"我看了你們的報告。"
所有人都愣住了。
董雪站起身,紅絲巾在煤油燈的光暈裡像團火:"明天開始,我要全程參與田間作業。"
喜歡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請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