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津貼的日子,像一塊懸在基地管理層心頭的巨石。
自從語言課的劉老師提過那個令人憂心的可能性後,李振邦、方稷、趙老等人私下裡就沒少討論過對策,但無論什麼對策,都無法完全消除那份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
財務和技術員們加班加點,按照考勤記錄和初步的績效評估,仔細核算好了第一筆津貼。
發錢的前一晚,基地管理層幾乎無人安眠。
“明天…會不會真像劉老師說的,拿到錢就跑一大半?”李振邦揉著眉心,在辦公室裡踱步。
“難說。”方稷臉色凝重,“人性逐利。他們之前窮慣了,突然拿到一筆‘巨款’,很難抵抗立刻去享受的誘惑。”
趙老歎了口氣:“隻能希望我們之前的嚴格管理和技術培訓,能讓他們看到更長遠的利益吧。”
發津貼的當天,氣氛異常微妙。辦公室外排起了長隊,學員們臉上洋溢著壓抑不住的興奮和期待。當一個個裝著現金的信封遞到他們手中,看著那厚薄不一的數額根據表現有所不同),有人驚喜地低呼,有人仔細地數了又數,臉上樂開了花。
“謝謝先生!”
“感謝項目!”
“下個月我會更努力!”
感激的話語不絕於耳。中方管理人員臉上也帶著笑,逐一叮囑:“好好乾,以後會更多。”但每個人心裡都繃著一根弦,笑容背後是深深的擔憂。
翌日清晨...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李振邦、方稷等人就早早來到了田間地頭。所有人的心都提著,暗暗觀察著前來上工的人群。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田埂上,負責點名的小組長拿著花名冊,大聲念著名字。
“阿瑪尼!”
“到!”
“塔裡庫!”
“到!”
“貝克!”
“到!”
…
“多米?”上次鬨事被淘汰的之一,但後來放寬標準後又招了其同村的人)
小組長停頓了一下,提高音量又喊了一遍:“多米?”
無人應答。
小組長在名字後麵畫了個叉。
“塔法裡?”
依舊無人應答。又一個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