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名持續著。每一聲無人應答的呼喚,都像小錘子一樣敲在旁聽的中方管理人員心上。
最終,點名結束。小組長跑過來彙報:“報告李總工,趙教授,方教授,應到37人,實到…21人。有16個人沒來。”
16人!
聽到這個數字,李振邦、方稷、趙老幾乎同時暗暗鬆了一口氣,甚至有一種意外的驚喜感!雖然有人沒來,但絕大多數表現優異的人都來了!這遠比劉老師描述的那種“作鳥獸散”的最壞情況要好得多!
“查清楚是哪16個人沒來嗎?原因問了沒有?”李振邦立刻追問,語氣嚴肅。
“問了和他們相熟的人,”小組長回答,“有的說昨天拿到錢太高興,喝多了還沒醒…有的說家裡突然有點急事…但…”小組長猶豫了一下,“感覺都是借口。”
李振邦的臉色瞬間沉了下來。剛才那一絲驚喜迅速被冷靜的管理思維取代。他點了點頭,語氣沒有任何波瀾:“好。把這16個名字,單獨列一個清單。記錄在冊。注明:無正當理由,領取津貼後曠工。”
他轉向身邊的行政主管,命令清晰而果斷:“通知下去,這16個人,視為自動離職。基地所有的項目,以後永不錄用。並且,通知和我們有合作的其他中資企業單位,謹慎錄用這些人。”
“是!”行政主管立刻記下。
方稷在一旁補充道:“同時,通知所有小組長,把今天準時出勤的情況,以及那16個人被永久除名的決定,向所有工人明確傳達一遍。要讓他們知道,我們賞罰分明,珍惜認真工作的人,但也絕不姑息這種無組織無紀律的行為。”
“明白!”
消息很快就在工人們中間傳開了。那些準時來上工的人,心裡先是慶幸,隨後也感到了一絲震撼和後怕。他們意識到,中方管理層是動真格的,那份工作機會並非理所當然。而那幾個沒來的家夥,真的為了一點錢就永遠失去了這個寶貴的機會,實在愚蠢。
李振邦看著田間重新開始忙碌的景象,雖然仍有人員的缺口需要想辦法協調補上,但他的心情卻比預想中要踏實不少。
“看來,”他對身邊的方稷和趙老低聲道,“劉老師說的是一種普遍現象,但並非絕對。我們的嚴格篩選、技能培訓,還有這份工作的實際價值,還是讓大部分人看到了留下來的長遠好處。當然,殺雞儆猴,也必不可少。”
方稷點點頭:“嗯。這是一個不錯的開始。但管理不能鬆懈,要讓他們持續看到努力工作的價值和懈怠的代價。”
第一次津貼日的風波,有驚無險地度過了。它像一次壓力測試,檢驗了前期管理的成效,也為進一步的精細化管理提供了依據。基地的運行,在經曆了一次小小的震蕩後,反而變得更加穩固和有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正如李振邦所預料的那樣,那16個缺席者的理由五花八門,但歸根結底,並非所有人都打定主意要離開。
其中兩三個人,確實是覺得辛苦了一個月,手裡又突然有了一筆“巨款”,便想著放縱幾天,休息休息,等錢花得差不多了再回去上班——他們潛意識裡還認為,這份工作會像以前打零工一樣,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當“永不錄用”的通知通過同鄉或工友的口信,傳到他們耳朵裡時,這幾個人先是愣住,隨即感到一陣難以置信的恐慌。
“什麼?永不錄用?開什麼玩笑!”一個叫阿巴斯的年輕人正在鎮上和小夥伴吹噓自己剛買的新鞋,聽到消息後,臉上的得意瞬間僵住,“我就是…就是累了歇兩天!他們憑什麼不要我了?”
另一個叫卡薩的,前一天晚上確實喝得爛醉如泥,此刻還頭痛欲裂,聽到消息後,酒徹底醒了,臉色煞白:“我…我不是故意的…我就是高興…喝多了…我現在就去道歉!我去乾活!”
他們這才真正意識到,中方基地的規矩,和他們以往經曆過的任何工作都不一樣。那豐厚的津貼背後,是極其嚴格的管理和不容觸碰的底線。
恐慌之下,他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返回基地,試圖解釋、求情。
然而,當他們急匆匆趕到基地大門口時,卻被持槍的保安和新增的政府軍崗哨冷冷地攔在了外麵。
“對不起,你們不能進去。”保安麵無表情,顯然已經接到了明確的指令。
“讓我進去!我要見管理員!我要見方教授!”阿巴斯焦急地喊著,“我隻是遲到了!我不是不乾了!”
“我有急事!我家裡真的有事!”卡薩也試圖編造理由。
喜歡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請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