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恪突然想起戚繼光曾和自己說過——倭寇每掠一村,必先割耳為記。
如今這刀,倒是天道好還。
高台上的嘉靖紋絲不動,十二旒玉藻遮住了帝王神情,唯有龍袍袖口金線雲紋微微顫動,仿佛有電流穿過。
\"第八刀,正法!\"
當劊子手割下第八塊肉時,刑場已彌漫著鐵鏽味。
有個倭寇突然用生硬的漢話嘶吼:\"天照大神...會降怒...\"話音未落就被刀尖挑斷舌根。
陳恪強迫自己直視那些扭曲的麵容,前世今生對倭寇的慘烈記憶如淬毒的鋼針,將他最後一絲的憐憫釘死在心底。
\"嘔——\"
身側傳來壓抑的乾嘔,陳恪不用回頭也知道是禮部那位白麵侍郎。
這些太平官哪見過真正的戰場?
他們隻會在奏折裡寫\"伏乞聖斷\",卻不知聖斷背後是血與火的淬煉。
劊子手們的動作越來越快。
起初還按《大明律》規定的八刀儀式,後來便成了機械的切割。
血線在秋陽下閃爍,如同無數條猩紅的絲帶,纏繞在木樁與青磚之間。
\"第一百零三刀!\"
監斬官的報數突然中斷,陳恪凝目望去,最中央的木樁上,那個曾讓東南沿海聞風喪膽的倭酋徐海早已氣絕。
劊子手正從他肋間剔出森森白骨,像在雕琢一件殘酷的藝術品。
高台上,嘉靖的龍靴輕輕一跺。
黃錦立刻尖聲宣道:\"聖上有旨,餘犯俱照此例!\"
這句話如同解開枷鎖的咒語。
劊子手們拋卻儀式束縛,刀光頓時密如暴雨。
當第一百二十一刀落下時,陳恪注意到劊子手首領悄悄比了個手勢。
場中此起彼伏的哀嚎聲突然減弱,就像被掐住脖子的鵪鶉。
他眯眼細看——那號稱要受淩遲三千六百刀的倭寇,此刻多數已耷拉下頭顱,脖頸呈現出不自然的彎折。
《洗冤錄》有記載:淩遲不過百二十刀,氣絕則止。
所謂千刀萬剮,本就是皇權震懾的象征——就像丹陛下的銅鶴永遠昂首向天,真正重要的不是技術細節,而是它代表的無上威嚴。
陳恪看著血色在青磚上蔓延,忽然想起王恭廠那些劣質火藥,今日這場屠殺,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火藥?
隻不過炸開的是人心深處的恐懼而已。
大明威武!\"
突然響起的呐喊打破寂靜。
陳恪轉頭,發現竟是常鈺在振臂高呼。
銀甲小將的臉上濺著血點,眼中卻燃燒著熾熱光芒。
這聲呼喊如同火種,瞬間點燃了刑場——
\"皇上聖明!\"
\"殺儘倭奴!\"
聲浪如潮水般漫過西市,驚得各國使節紛紛後退。
陳恪在震耳欲聾的歡呼中仰頭,秋日的晴空藍得刺目,幾片薄雲正被風吹散,如同那些消散的生命。
他忽然明白了嘉靖的深意,這場血腥表演從來不是給百姓看的警示劇,而是烙在所有見證者心頭的烙印——皇權如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當最後一名倭寇咽氣時,陳恪按劍的手指終於鬆開。
\"穿越者守則第二百九十三條:\"他在震天的歡呼中默念,\"當你必須直麵血腥時,請記住——仁慈是強者的權利,而非弱者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