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點。"陳恪豎起三根手指,"其一,規模小。火藥局初創,工匠不過百人,背景簡單,易於掌控。"
陽光透過轎簾的縫隙,在陳恪的手指上投下細碎的光斑。
他的聲音不疾不徐,卻字字如錘:"其二,利益大。下官許諾工匠月錢翻倍,表現優異者更可蔭子入監。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英國公若有所思地點頭,手指敲擊著座椅扶手。
"其三,規矩硬。"陳恪的聲音陡然轉冷,"凡玩忽職守者,杖三十;貪墨物料者,流三千裡;造成事故者,以謀反論處。"他頓了頓,"有了前兩條,第三條才有人願意遵守。"
轎內一時寂靜,隻有炭火在熏籠中劈啪作響。
英國公的眉頭漸漸舒展,但很快又皺了起來:"伯爺所言極是。可京營不同,那些勳貴子弟背後..."
"國公爺。"陳恪突然打斷他,聲音輕柔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下官鬥膽問一句,您覺得聖上對京營現狀,滿意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英國公渾身一震,手中的茶盞險些脫手。
這個問題如同一柄利劍,直指問題的核心。
他偷眼看向轎簾,仿佛擔心隔牆有耳,聲音壓得極低:"子恒這是何意?"
陳恪嘴角微揚,從隨身攜帶的包裹中掏出一份奏折抄本,遞給英國公:"這是上月兵部呈給皇上的密折抄本,國公爺不妨看看。"
英國公顫抖著接過,花白的眉毛隨著閱讀越皺越緊。
奏折上赫然寫著京營空額竟達四成,老弱充數者三成,真正能戰者不足三萬人。
"這..."英國公的喉結滾動了一下,"皇上已經..."
"聖上早已心知肚明。"陳恪收回抄本,聲音輕如耳語,"國公爺,您覺得是得罪那些勳貴可怕,還是辜負聖恩更可怕?"
英國公的額頭沁出細密的汗珠,在炭火的烘烤下閃閃發亮。
他掏出手帕擦了擦,聲音乾澀:"子恒的意思是..."
陳恪向前傾身,壓低聲音:"下官建議,請聖上親臨檢閱京營。"
"什麼?"英國公猛地抬頭,眼中滿是震驚,"這...這不妥吧?若聖上見京營如此不堪..."
"正因如此,才更要請聖上親臨。"陳恪的聲音帶著蠱惑人心的魔力,"國公爺試想,若聖上親眼所見,那些反對改編的聲音,還敢如此囂張嗎?"
英國公的眼中閃過一絲恍然,但很快又被憂慮取代:"可若聖上怪罪下來..."
陳恪輕笑一聲:"國公爺多慮了。聖上何等聖明,豈會不知京營積弊非一日之寒?他要的是改變,而非追責。"他頓了頓,意味深長地補充,"更何況,聖上比我們更渴望看到一支強大的京營。"
英國公陷入沉思,轎外的喧囂似乎遠去了,隻剩下兩人輕微的呼吸聲和炭火偶爾的劈啪聲。
"子恒此言...確實有理。"英國公終於開口,聲音裡帶著幾分決然,"老夫明日便上疏,請聖上檢閱京營。"
陳恪滿意地點頭,重新靠回椅背:"國公爺英明。至於那些勳貴..."他眼中閃過一絲冷意,"不妨告訴他們,聖上檢閱後,改編勢在必行!現在配合,還能留些體麵;若等聖旨下來..."
英國公會意地笑了,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子恒高見,那些老頑固,是該有人敲打敲打了。"
轎子突然一頓,外麵傳來轎夫的聲音:"國公爺,到正陽門了。"
陳恪撩開轎簾一角,夕陽的餘暉灑在他的側臉上,勾勒出一道銳利的輪廓。
他轉向英國公,輕聲道:"國公爺,下官就此告辭。"
英國公連忙擺手:"且慢。子恒今日一席話,令老夫茅塞頓開。不知..."他猶豫了一下,"改編之後,那些被裁汰的勳貴子弟,該如何安置?"
陳恪的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國公爺可曾想過水師?"見英國公麵露疑惑,他繼續道,"東南倭患未平,水師急需人才。那些勳貴子弟雖不堪陸戰,但不甚太平的海上...或許另有一番天地。"
英國公眼前一亮:"妙啊!"
既然他們不吃敬酒,那就得吃罰酒。
陳恪微笑頷首,起身拱手:"國公爺明鑒。下官告退。"
走出轎子,冬日的寒風撲麵而來,陳恪卻感到一陣舒暢。
他回頭看了一眼緩緩離去的綠呢大轎,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穿越者守則第三百一十三條:"他在心中默念,"當你要推動一項改革時,請記住——最高權力的支持,是最鋒利的武器。"
喜歡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請大家收藏:()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