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名字,伴隨著蘇州練兵時的汗水與歡笑,伴隨著南下北上征途中的艱辛,伴隨著戰場上同生共死的記憶,早已深深烙印在他心中。
他了解他們的秉性,清楚他們的能力,更信任他們在關鍵時刻的擔當。
於是,在有限的晉升名額麵前,陳恪的朱筆,會下意識地、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傾向,先圈下這些熟悉的名字。
哪怕旁邊一個同樣立下戰功、但陳恪可能連麵都沒見過幾次的新軍軍官,其功績簿上的數字可能同樣耀眼,甚至更突出,但在陳恪的潛意識裡,那份信任感和親近感,已然成為了一道無形的加分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筆尖在紙上遊走,陳恪的心卻在無聲地拷問自己。
那些同樣在血與火中拚殺,同樣斬獲首級,同樣為袍澤擋刀,名字卻陌生的新軍軍官呢?
難道他們的功勞就比劉福等人小嗎?
難道他們的忠誠和勇氣就遜色嗎?
絕對不是。
陳恪深知,問題出在自己身上。
出在“權力”本身那難以抗拒的引力上。
“越靠近權力,就越容易得到晉升。”這個冰冷而殘酷的現實,此刻如此清晰地擺在他麵前。
即便他陳恪自詡公正無私,即便他努力想要避免偏私,但人性的本能,對熟悉事物的信任與依賴,對“自己人”的天然親近,以及對“可控性”的潛在需求,都在無形中扭曲著“公平”的天平。
那些被他熟悉、信任的軍官,天然就站在了離他這位“督師”、“伯爺”更近的位置。
他們的表現更容易被他看見,他們的功勞更容易被他記住,他們的訴求也更容易傳達到他耳中。
這種“近水樓台”的優勢,在資源有限、機會稀缺的晉升時刻,便轉化成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而那些默默無聞、埋頭苦乾,同樣流血流汗的基層軍官和士兵,僅僅因為未曾進入主將的視野,未曾建立那份私人層麵的聯係,他們的付出和犧牲,在論功行賞的體係中,天然就處於劣勢。
陳恪放下筆,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疲憊地靠在椅背上。
窗外月色清冷。
他看著桌上那厚厚一摞名冊,仿佛看到了無數雙期盼的眼睛,看到了權力運作背後那難以言說的潛流。
“秉公辦事……”陳恪低聲自語,嘴角泛起一絲苦澀,“談何容易。”
他深知,這種“親疏有彆”的現象,並非他陳恪獨有,而是根植於權力結構本身的頑疾。
他能做的,唯有在意識到這一點後,更加審慎地對待每一份功績,儘可能地去挖掘那些被“距離”掩蓋的光芒,並建立更完善、更透明的功績考評機製,來儘量彌補這種天然的“不公”。
但即便如此,他也無法完全消除它。
這,或許就是手握權柄者,永遠無法擺脫的困境與責任。
他隻能在權力的光環與陰影中,小心翼翼地尋找那微妙的平衡點,努力對得起那些信任他、追隨他、為大明浴血奮戰的將士們。
“穿越者守則第三百三十條:”陳恪在心底無聲地刻下冰冷的字句,“權柄為舟,親疏作槳;暗流湧動,終難避航向之偏——此乃手握生殺者,無法掙脫之宿命。”
喜歡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請大家收藏:()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